俄羅斯的代表團去了,要找烏克蘭的代表團談話,普京還感謝了中國和巴西為和平付出的努力。
看起來俄烏沖突要和平了。
我們呼吁胡塞武裝停火,特朗普也不打了,以色列也開出條件要和巴勒斯坦的哈馬斯停火了。
看起來中東也要和平了。
日本最近強硬的很,就是不接美國的茬,一定要在中美之間中立,韓國因為群龍無首,也沒有折騰的動力,朝鮮更是沒有什么除了自我建設以外的想法。
看起來東北亞也要和平了。
印巴打了一場,除了法國的飛機公司,大家都說自己贏了。莫迪也說取得了想要的效果,巴基斯坦的股市漲價漲到要熔斷,兩邊打了三天,突然就不打了。
看起來印巴已經和平了。
菲律賓的杜特爾特人還在監獄,就讓選成了市長,南海周邊有想法的國家也有偃旗息鼓,老老實實,甚至連澳大利亞吃了美國的關稅以后也冷靜了。
看起來東南亞和澳洲也要平靜了。
就連空氣中都彌漫著和平的美好味道,仿佛全人類五千年頭一回意識到了和平和發展的重要性,整個地球這么和平,一點沖突的跡象都沒有,甚至連庫爾德工人黨都有一點和平的意思,連加泰羅尼亞都不鬧了,當然,看起來只有賴清德在當小丑。
但是,和平真的來了嗎?
1938年的德國,在經過希特勒四五年的整頓后,國家實力不斷增強,于是悍然撕毀《凡爾賽和約》,進駐萊茵非軍事區。還出兵干涉西班牙內戰,吞并奧地利。
德國要崛起,德意志民族要復仇情緒空前高漲,整個歐洲都嗅到了戰爭的味道。然后綏靖派出現了,綏靖派不是看不清現實,而是自己的三瓜兩棗和瓶瓶罐罐蒙蔽了他們看清現實雙眼。
于是他們無所作為,放任西班牙內戰發展向法西斯,于是他們遷就忍讓,不惜讓德國先和波蘭耗,于是他們愛極了和平,開始幻想和納粹德國一起發展。
德、意、日三國都有強烈的開疆拓土的需求,于是他們搞了一個法西斯同盟協議,名義上是一起反對蘇聯。
但是希特勒早就把目光盯住了捷克斯洛伐克,因為該國不僅有300萬說德語的日耳曼人,還有斯柯達和布魯諾兵工廠,汽車行業和軍事工業十分發達。如果拿下捷克斯洛伐克,德國的國力會大幅擴張,成為希特勒軍事力量的堅強后盾。
捷克斯洛伐克人要保衛祖國,找到英法締結了盟約,動員了30多個師,和德軍進行了對壘。一旦英法加入其中,捷克有信心打贏。萬萬沒想到,害怕戰爭的英法希望不要打,希望和平,1938年9月,英國首相張伯倫親自前往柏林進行斡旋,最后以出賣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為代價,換回了一紙和平協議。
法國總理也去了,最后英法德意四國簽署了《慕尼黑協定》,法國人高呼著和平,迎接自己的總理達拉第,英國的張伯倫受到人們的夾道歡迎的禮遇,激動不已,舉起慕尼黑協定的文本,對著人群喊道:
“我帶來了整整一代人的和平”。
1940年5月10日,德國以3個集團軍群、2000多輛坦克、7000多門火炮、4000多架飛機、共計200多萬軍隊,越過馬奇諾防線,進攻法國。
這些人不是不知道世界存在著尖銳的地緣矛盾,不是不知道世界的經濟問題一直沒有解決,一戰后世界秩序的結構性矛盾是不可調和的。
越是暫時的和平,越是摩拳擦掌要大干一場的人們準備武力后盾的窗口期。北約的東擴還在搞,美國小多邊機制也不會放下,印巴移民的沖突還在繼續,國家的和平不影響國民的沖突,也門危機和阿拉伯國家的反美情緒不是不存在了,更何況,美國和我們之間的地緣戰略也沒有就讓給我們。
他們還是想要地緣,還是不肯給我們和我們實力匹配的話語權。
這些矛盾解決不了,大家只是中場喘口氣罷了。
我們愛和平,但我們不是張伯倫,我們不是只會幻想和平。我們不信鱷魚的眼淚和特朗普的許諾,我們依舊在練內功。百年的歷史早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只有自己強了,才會不怕風吹浪打,永遠閑庭信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