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位于湖南省東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長瀏盆地西緣,內有湘江穿境而過,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是一座古老的歷史文化名城。尤其是長沙凝練出“經世致用,兼收并蓄”的湖湘文化,使其成為了清末維新運動和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策源地之一,以及新民主主義的發祥地之一。
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獨特的湖湘文化,形成了長沙地區強悍的民風,和長沙兒女強烈的家國情懷。在中華大地處于風雨飄搖之中,祖國母親正在遭受危難的關鍵時刻,無數優秀的長沙兒女挺身而出,用自己柔弱的肩膀,肩負起時代的重任,力挽狂瀾,拯救中華民族于危難之中,哪怕是赴蕩踏火、流血犧牲,也在所不惜。
許光達
從長沙走出的開國將軍們,就是這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人物。那么,他們都是誰?都獲得了什么軍銜?在革命的各個階段都擔任過什么職務?
第一位,許光達將軍,出生于1908年11月19日,湖南省長沙縣東鄉蘿卜村人,貧苦農民子弟出身。早年在長沙師范求學期間,他受到了先進思想的熏陶,開始追求進步,積極參加愛國學生運動,17歲便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員。后他又考入黃埔軍校,成為國民革命軍的一員,并擔任見習排長。
土地革命時期,他擔任過南昌起義部隊11軍25師代理師長,紅軍第6軍參謀長,紅2軍團17師師長,紅3軍團8師22團團長、紅8師師長、28團團長等職。抗日戰爭時期,他擔任過抗日軍政大學訓練部部長、教育長、第3分校校長,中央軍委參謀部部長兼延安交通司令、防空司令、衛戍司令,八路軍120師獨立2旅旅長,晉綏軍區第2分區司令員等職。
解放戰爭時期,他擔任過晉綏野戰軍3縱隊司令員,第一野戰軍第3軍軍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后,他擔任過解放軍裝甲兵司令員兼政委,解放軍戰車學校校長,裝甲學院院長,國防部副部長等職,并于1955年授予開國大將軍銜。
許光達將軍于1969年6月3日病逝于北京,終年61歲。
第二位,蕭勁光將軍,出生于1903年1月4日,湖南省長沙趙州港人,貧苦小工業者家庭出身。在長沙求學期間,他接受了新式文化教育,積極參加愛國主義運動,追求思想進步,早在1922年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參加過北伐戰爭。
蕭勁光
土地革命時期,他擔任過閩粵贛特區軍委參謀長,軍政學校分校校長,紅12軍參謀長,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校長,紅5軍團政委,紅11軍政委。閩贛軍區司令員,紅7軍團政委,中央軍委干部團上級干部隊隊長,紅3軍團參謀長,陜甘省委軍事部部長兼紅29軍軍長,紅軍后方司令部參謀長等職。
抗日戰爭時期,他擔任過八路軍后方留守處主任,八路軍留守兵團司令員,陜甘寧晉綏聯防軍副司令員等職。解放戰爭時期,他擔任過山東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員兼參謀長,遼東軍區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第1兵團司令員,湖南省軍區司令員等職。
新中國成立后,他擔任過中國人民海軍司令員兼第一海軍學校校長,國防部副部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并于1955年授予開國大將軍銜。
蕭勁光將軍于1989年3月29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6歲。
第三位,唐延杰將軍,出生于1909年11月7日,湖南長沙人,城市貧民子弟出身。為生活所迫,他很小就去當學徒工。在進步思想的影響下,他投身工人運動,并參加革命。后又從軍,成為國民革命軍的一員,并擔任副排長,參加過北伐戰爭。
唐延杰
土地革命時期,他擔任過紅3軍團8軍宣傳部長、保衛科長、總務處長、后方部長,陜甘支隊2縱隊后勤科長,軍委后方辦事處長,陜北紅28軍參謀長等職。抗日戰爭時期,他擔任過八路軍總部作戰處處長、總部副官長,晉察冀軍區教導團團長、軍區參謀長。解放戰爭時期,他擔任過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北岳軍區司令員兼一縱隊司令員,華北軍區第三兵團一縱隊司令員、第20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華北軍區參謀長等職。
新中國成立后,他擔任過華北軍區參謀長兼華北防空司令員,南京軍事學院教育長,北京高等軍事學院訓練部部長、教育長,國防部第六研究院院長,第三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國防科委副主任,國防科委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等職,并于1955年授予開國中將軍銜。
唐延杰將軍于1988年7月31日病逝于北京,享年79歲。
第四位,何德全將軍,出生于1897年9月5日,湖南省長沙縣賢塘尾村人,貧苦農民子弟出身,兒時要過飯,當過長工。為了生存,他17歲投入湘軍,上過湖南講武堂,參加過北伐戰爭,并擔任連長。
何德全
土地革命時期,他擔任過紅3軍團連長、營長、團長、團參謀長,陜甘支隊2縱隊大隊參謀長,紅1軍團4師12團團長、4師參謀長,軍團教導營長、軍團隨營學校校長等職,參加過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他擔任過魯西軍區參謀長,八路軍18集團軍兵站部部長等職。
解放戰爭時期,他擔任過東北民主聯軍東滿護路軍司令員、松江干部學校校長,東北軍政大學第1團團長,中南軍政大學湖南分校校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后,他擔任過中南軍政大學副教育長,中南軍區公安部隊副司令員,湖南省軍區副司令員,湖南省政協副主席等職,并于1955年授予開國中將軍銜。
何德全將軍于1983年3月20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6歲。
第五位,劉西堯將軍,出生于1916年4月3日,湖南省長沙人。他在抗日的烽火中投身革命,并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員。在此期間,他擔任過中共黃岡中心縣書記,鄂東地委組織部部長、副書記兼宣傳部長,鄂皖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長江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鄂豫邊區黨校副校長等職。
劉西堯
解放戰爭時期,他擔任過山東魯中軍區政治部宣傳部長,江漢區洪山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大冶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等職。新中國成立后,他擔任過湖南省委秘書長、副省委書記、二汽建設籌備委員會主任,國家科委副主任,國防科委副主任,國防工辦副主任,二機部副部長,中國科學院核心小組副組長,國務院科教組長,第二機械工業部部長,教育部部長,四川省黨委書記處書記等職,并于1955年授予開國少將軍銜。
劉西堯將軍于2013年8月24日病逝于武漢,享年97歲。
第六位,杜屏將軍,出生于1915年,湖南省長沙市人。他于1936年參加紅軍,并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員。土地革命時期,他擔任過志丹縣軍委統戰部訓練隊隊長,陜西省榮陽鎮紅軍前敵總指揮部特務團連長、副營長等職。
杜屏
抗日戰爭時期,他擔任過新四軍教導總隊第7隊隊長、第2支隊教導隊隊長,江南指揮部老二團參謀長,蘇北指揮部2縱隊參謀長,蘇蘇北新四軍抗大九分校教育長,蘇中軍區第三分區參謀長等職。
解放戰爭時期,他擔任過華中野戰軍7縱隊參謀長、21旅副旅長、6師副師長,華東野戰軍6縱隊參謀長,第三野戰軍7兵團23軍67師師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后,他擔任過解放軍副軍長,志愿軍23軍副軍長,解放軍總參謀部裝備計劃部副部長,總后勤部裝備部副部長,總裝備部部長等職,并于1955年授予開國少將軍銜。
杜屏將軍于2008年2月19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3歲。
第七位,吳彪將軍,出生于1910年11月7日,湖南省長沙縣全井鎮石井村人。他20歲參加家鄉赤衛隊,23歲投身紅軍隊伍,并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員。土地革命時期,他擔任過紅5軍團13師38團宣傳隊長,紅四方面軍38軍89師政治部宣傳隊長等職。抗日戰爭時期,他擔任過抗日軍政大學一大隊宣傳干事、大隊政治指導員,八路軍115師343旅685團參謀長等職。
吳彪
解放戰爭時期,他擔任冀熱遼軍區干部學校政治部副主任兼教育科科長、政治部主任,冀熱遼軍區2軍分區政治部主任,東北野戰軍11縱隊33師政治部主任,第三野戰軍48軍44師政治部主任等職。新中國成立后,他擔任過駐波蘭共和國大使館武官,中央軍委情報部辦公室主任,解放軍總參謀部第二部副部長等職,并于1964年授予開國少將軍銜。
吳彪將軍于1997年3月12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7歲。
現在這些偉大的開國將軍們都已經離開了我們,但他們的豐功偉績永遠載入歷史的史冊!我們永遠緬懷這些老將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