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艾維嵐上市以來,中國醫(yī)美行業(yè)正式邁入"再生時代"新紀元。這款革命性產品不僅顛覆了傳統(tǒng)占位填充劑主導的市場格局,更在全球范圍內引領了醫(yī)美注射材料的審美革新。如今,隨著艾塑菲、塑妍萃、普麗妍、四環(huán)醫(yī)藥童顏針等聚乳酸注射材料相繼獲批,再生醫(yī)美市場呈現(xiàn)百花齊放之勢,越來越多的求美者和醫(yī)生開始青睞這種追求自然美感、尊重原生輪廓的注射解決方案。
然而,隨著童顏針市場份額的持續(xù)擴大和臨床應用日益廣泛,行業(yè)關注焦點已從最初的安全有效性驗證,逐步轉向更深層次的本質探究:究竟什么樣的童顏針才是真正優(yōu)質的?所有號稱"童顏針"的產品是否具有同等品質?
要解答這些問題,我們需要穿透表象,直指本質。讓我們暫時拋開組織學和細胞學層面的討論,直接深入基因層面,一探童顏針最核心的奧秘。
從基因層面探究“童顏針”的本質
在組織再生與醫(yī)美干預的過程中,細胞代謝產物一直被認為只是修復過程的“副產物”。但隨著對細胞-微環(huán)境相互作用機制的深入研究,科學家逐漸意識到:代謝本身也能發(fā)出“調控信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乳酸。
乳酸不僅僅是能量代謝的終點,更是一種信號分子。它可以通過調節(jié)表觀遺傳、影響免疫細胞判斷、改變成纖維細胞行為,在適當?shù)臅r機推動組織修復進程。但是在一些病理狀態(tài)下,乳酸濃度一旦持續(xù)升高,也可能“好心辦壞事”——它會放大某些信號通路的激活程度,反而引發(fā)組織的應激性反應,甚至加劇病理進程。
在這其中,TGF-β通路的過度激活是研究最深、最關鍵的一條路徑。尤其是TGF-β1與TGF-β2這兩個亞型,常被乳酸“推上前臺”,造成膠原沉積失控、基質僵硬、炎癥難退。它們也被觀察到在多種腫瘤、慢性纖維化與皮膚老化狀態(tài)中表達異常,扮演著組織微環(huán)境失衡的“幕后推手”[1]。
如今,組織修復越來越強調“激活膠原”,仿佛只要“多一些”就等于“更年輕”。但真相可能更復雜一些。膠原是否生成得當、分布有序,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上游信號的激活方式——就像樂譜的節(jié)奏標記決定了一首樂曲是和諧,還是混亂。
正是這些“微觀調控的變量”,在悄然決定著組織重塑的方向,是朝著有序再生邁進,還是逐漸偏向結構紊亂。對這些機制的深入理解,正在為我們帶來更加科學、安全和個體化的治療思路。
乳酸:從代謝終產物到信號分子
●正常狀態(tài):乳酸是溫和的能量中介
在正常有氧狀態(tài)下,大多數(shù)分化細胞以線粒體為中心,完成葡萄糖 → 丙酮酸 → TCA循環(huán) → 氧化磷酸化這一高效路徑。乳酸的生成僅在氧氣不足時才大量發(fā)生,并被心臟、肝臟等器官通過“乳酸穿梭”機制再利用,作為能量底物或葡萄糖前體。
圖|乳酸為人體提供能量
●病理狀態(tài):乳酸成為促炎與促纖維化誘因
與正常組織不同,腫瘤細胞及部分慢性炎癥組織,即使氧氣充足,也偏好將葡萄糖轉化為乳酸(即Warburg效應)。這種“有氧糖酵解”使組織內乳酸濃度顯著升高,造成以下影響[2]:
pH降低:局部酸化,損傷細胞外基質;
免疫抑制:抑制T細胞與NK細胞功能,利于腫瘤免疫逃逸;
組織異常重構:膠原過量沉積,組織纖維化過度;
信號放大:激活炎癥相關基因表達。
圖|乳酸調節(jié)腫瘤微環(huán)境
TGF-β1/2:乳酸主導下的“信號劫持”
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是連接乳酸代謝與組織命運的關鍵通路之一。TGF-β1/β2通過激活經典Smad依賴信號通路(TGF-βRⅠ/Ⅱ-Smad2/3),顯著促進成纖維細胞向肌成纖維細胞轉化,并刺激膠原蛋白(Col-Ⅰ、Col-Ⅲ)、纖維連接蛋白(Fibronectin)等細胞外基質(ECM)的過度沉積。在病理狀態(tài)下,當乳酸濃度持續(xù)升高,TGF-β1/2的表達被顯著放大,這一通路被過度激活可能導致[3]:肌成纖維細胞激活異常;I型膠原蛋白過量沉積;組織致密、僵硬、失去彈性;上皮-間充質轉化(EMT)啟動、纖維化或瘢痕形成。
在疾病背景中,這一機制被觀察到在:肺纖維化、肝硬化、皮膚硬化癥等;腫瘤微環(huán)境中促進轉移和免疫抑制;甚至在某些醫(yī)美填充材料中也觀察到因刺激過強導致真皮塌陷、結節(jié)形成的副反應。
TGF-β3:組織重構中的“保護因子”
與TGF-β1/2不同,TGF-β3更傾向于抑制瘢痕形成與過度纖維化[4]。其機制主要包括:競爭性結合TGF-β受體,抑制TGF-β1/2-Smad2/3信號;調控Col-Ⅰ、Fibronectin等基因表達強度;在皮膚愈合模型中促進無瘢痕修復與膠原有序排列。
因此,TGF-β3被視為組織再生中“平衡膠原生成”的重要調節(jié)器。
來自《Advanced Science》的研究突破:艾維嵐PLLA促進TGF-β3的高度表達。
2025年,一項發(fā)表于高影響力期刊 Advanced Science(IF 14.3)的研究[5],首次揭示:
艾維嵐?(L?viselle,LASYNPRO?技術)PLLA微球可在巨噬細胞中誘導H4K12乳酰化,通過表觀遺傳機制上調TGF-β3表達,以此避免可能的TGF-β1/2過度激活。
圖|源自Advanced Science研究[5]
實驗顯示,在艾維嵐材料釋放的特定乳酸濃度刺激下,巨噬細胞攝取后未表現(xiàn)炎性損傷,同時加強了TGF-β3的表達。這一研究成果提示:PLLA類材料的組織反應差異不只是材料形態(tài)方面的物理參數(shù)決定的,更取決于其特定釋放速率導致的不同乳酸濃度下誘導的信號通路偏向。
艾維嵐的“雙重平衡策略”
●緩釋乳酸,避免pH沖擊與炎性刺激
艾維嵐的LASYNPRO?微球在體內緩慢降解,釋放穩(wěn)定濃度乳酸,有效避免因高峰刺激誘發(fā)的炎癥反應與TGF-β1表達失控。
圖|艾維嵐微球降解情況
●精準調控TGF-β譜系表達
通過激活巨噬細胞中乳酰化表觀遺傳機制,在TGF-β1高表達的同時促進TGF-β3表達,實現(xiàn)“有修復、不過度”,“有膠原、無僵硬”的再生效果。
贏在起跑線:
不只是“刺激膠原”,更是“引導組織命運”
醫(yī)美材料的新標準,不應僅關注“有多少膠原產生”,而應更關注“如何誘導合適的信號路徑,引導高質量的膠原再生”。
艾維嵐?通過調控TGF-β譜系中的“關鍵分岔口”——TGF-β3表達,成功在組織重構與可能的副作用控制之間找到新的平衡點。
在面對組織老化、容量流失、微損傷修復時,選擇一個具備“生物反應調控力”的產品,無論是對醫(yī)生還是求美者而言,或許才是真正聰明的選擇。
從原料到產品的童顏針品質革命
探究完基因層面,最后讓我們回到高分子材料命名方式上。高分子材料相較于與我們傳統(tǒng)認知的肉毒毒素,玻尿酸等相對較小的理化差異,存在著巨大的不同!其命名規(guī)則(如“聚+單體”)易讓人誤以為同名材料性質相同,實則差異巨大。例如,輕薄容易破裂的塑料袋與防彈裝甲同為“聚乙烯”,但性能天壤之別。同理,盡管所有聚乳酸(PLA)面部填充劑均俗稱“童顏針”,但因原料、工藝不同,其安全性和效果可能截然不同。
圖|同樣是聚乙烯,終端成品表現(xiàn)可以如此不同
聚乳酸(PLA)分為聚左旋乳酸(PLLA)、聚右旋乳酸(PDLA)和聚消旋乳酸(PDLLA)。目前為止沒有一個童顏針的化學名叫做“聚右旋乳酸”,原因很簡單,人體內沒有代謝聚右旋乳酸的酶,聚右旋乳酸(PDLA)降解的D-乳酸會累積導致酸中毒,產生神經毒性作用。因此,嬰兒及幼兒食品中禁用右旋乳酸,成人每天攝入D-乳酸量限制在100mg/kg體重以下。實際的制造工藝中,如果沒有技術上的專業(yè)控制,則很難保證成品里不會含有不同濃度的右旋乳酸(D-LA),它們的存在會影響聚左旋乳酸的純度。
同樣,大家都叫聚左旋乳酸(PLLA)面部填充劑的情況下,多數(shù)醫(yī)美廠商依賴外部供應商提供PLLA原料,難以把控原料品質,導致終端產品性能參差。而圣博瑪作為少數(shù)同時生產醫(yī)用PLLA原料和注射劑的企業(yè),能從源頭設計符合臨床需求的產品,精準調控降解時間、溶解性及安全性,實現(xiàn)原料與終端的協(xié)同優(yōu)化,創(chuàng)作一件“符合臨床需要的成品”。唯有貫通全產業(yè)鏈,從源頭把控工藝與標準,才能讓產品不僅贏在起跑線,更在品質長跑中持續(xù)領先。
參考文獻:
1、Kaiyang, L. I. , Xiaomei, W. U. , Jing, H. , Yun, T. , Weixin, G. , & Qi, Z. , et al. Progress of research into natural products that regulate TGF-β1/Smad pathway for the treatment of hepatic fibrosis.
2、Chen, J. , Huang, Z. , Chen, Y. , Tian, H. , Chai, P. , & Shen, Y. , et al. Lactate and lactylation in cancer.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3、韓道寧,蘇秀蘭.TGF-β/Smad信號通路在肝纖維化中的研究進展[J].生物醫(yī)學轉化, 2021, 2(3):8.DOI:10.12287/j.issn.2096-8965.20210308.
4、Xin-Ran, L. I. , Wu-Yi, S. , Yuan-Jing, G. U. , Wen-Ting, P. , & Wei, W. . (2016). Type Ⅲ tgf-β receptor mediated signaling pathway and its role in fibrotic diseases. Chinese Pharmacological Bulletin.
5、Zou Y , Cao M , Tai M ,et al.A Feedback Loop Driven by H4K12 Lactylation and HDAC3 in Macrophages Regulates Lactate-Induced Collagen Synthesis in Fibroblasts Via the TGF-β Signaling[J].Advanced Science, 2025, 000(000).DOI:10.1002/advs.20241140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