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是成長的必修課;實踐,是教育的鮮活課堂。從田間地頭的“自然學堂”到匠心獨運的“非遺工坊”,從科技賦能的“智慧農場”到家校聯動的“生活課堂”——金堂縣各學校因地制宜,打造獨具特色的勞動教育品牌,讓“勞動最光榮”的信念扎根童心,讓“創造向未來”的種子悄然萌發。
今天,我們將走進金堂縣趙鎮第一小學的勞動教育現場,看孩子們如何用雙手丈量土地的溫度,用汗水澆灌成長的智慧,用創新點亮勞動的意義。
金堂縣趙鎮第一小學秉承“樹人為本,特色為翼”的辦學思想,把勞動教育與學校核心理念“生命潛能教育”課程深度融合,開展勞動教育微課程“項目式”研發,創生微課程體系,實現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的新課程理念,開啟學生成長的新旅程。
一、扎實勞動課程,助推五育并舉
01
必修課,讓勞動教育有梯度
面對勞動教育課程的無序性、碎片化、零散化等問題,學校以《中小學生勞動實踐指導手冊》為依托,開展勞動教育。一、二年級,主要是勞動意識的初步培養,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體驗勞動的樂趣;三至六年級,勞動教育重點轉向衛生和勞動習慣的培養,促使學生講究個人衛生,承擔一定家庭勞動,適度參與校內外公益勞動活動,并在團隊合作中領悟勞動價值。
02
“特色課”,讓勞動教育有深度
“開心農事”種植園里生長出來的項目式課程,讓學生通過四季勞動,體驗豐收之美。
1. 語文+勞動。日記記錄農作物生長過程;吟誦“農事”小調,傳遞勞動趣味;寫作、演講、朗誦,深耕勞動韻味。
2. 美術+勞動。畫筆記錄農物生長,播種、開花、結果;繪本《萵筍成長記》《西紅柿的夢》……續寫田間小故事。
3. 科學+勞動。播種、施肥、除蟲……在勞動中探索農耕規律;“小學生汽車文化筑夢課堂”里的設計、操作,續寫STEAM教育中勞動新動向;家校養殖區里的喂養、灑掃,讓金魚、桑蠶快樂生長。
4. 數學+勞動。田間地頭的丈量、測算、分配,讓農物種植更科學、有趣;牛皮菜成熟了,定價、售賣、結算、分賬,讓經濟頭腦在勞動中生長。
二、深耕文化建設,讓勞動有厚度
01
德育+勞育的雙重奏
班隊會,將勞動價值理念從基礎筑牢。“時代勞模”專題片,根植“工匠”精神,浸潤新時代勞動價值觀。
02
文藝活動+價值傳遞的組合拳
五年級六班中隊創編的節目《與勞動攜手,同節約相伴》、四年級七班中隊創編的節目《像植物那樣》讓勞動之花在藝術浸潤中綻放。
三、實踐活動,讓勞動教育有溫度
01
“家務小能手”
以《中小學生勞動實踐指導手冊》為依托,根據家務勞動情況,學校每月評選和表彰“家務小能手”,讓學生在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中體驗勞動價值。
02
節日的溫度
在“婦女節”“端午節”“春節”等重要時間點,組織學生動手動腦,給周圍長輩、朋友制作賀卡、香包、粽子等小禮物,傳承節日溫暖。
03
主題采摘節
“快樂采摘,幸福分享”主題采摘節,讓學生通過采摘,將辣椒、豇豆、番茄等各類蔬菜帶進廚房,化身小廚師,將勞動果實變為盤中美食。
04
勞動進社區
走進社區、走近敬老院,撕小廣告、清潔街面、為老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植綠護綠,讓孩子們在勞動中強化社會責任感。
四、勞動碩果次第來
同學們在收獲了勞動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學校和師生們也載譽而行。學校因此榮獲“成都市勞動教育試點學校”等稱號。黃永芳老師的“‘辣椒’樣校園”勞動課程以《繪數學》為題榮獲論文評比一等獎;鄧廉貞老師帶領同學們編導的《與勞動攜手,同節約相伴》節目,在四川省電視臺展演中榮獲一等獎;肖瑤老師帶領同學們創編的節目《像植物那樣》在金堂縣“青春獻給黨,詩歌頌風華”誦讀大賽中榮獲二等獎……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學校的勞動教育成果顯著,學生們在勞動中成長,在成長中收獲幸福。每一次的勞動實踐,都是對他們心靈的一次洗禮,讓他們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更加懂得感恩與回報。未來,金堂縣趙鎮第一小學將繼續深耕勞動教育,讓勞動之花在學生心中綻放得更加絢麗多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