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丨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最近印巴又鬧騰起來了。5月7日,巴基斯坦國防部長放出狠話,說他們打下了5架印度戰機,還抓了不少印度軍人,不過仔細琢磨巴基斯坦的處境,他們也挺難的。
巴鐵這邊有個苦惱:中國的武器是真不錯,價格也公道,可問題是想買什么真不是自己說了算,這話聽著怪怪的,其實道理很簡單。
巴方軍備困境
現在中國現在的尖端武器,肯定是要優先保證自己用,我們研發出好東西,總不能剛出來就往外賣吧?就算要賣,那也得有講究。
拿殲-35這樣的先進戰機來說,就算賣給巴基斯坦,那也得看條件。要么是交貨期排得老遠,要么就是特供版,跟咱們解放軍用的不是一個檔次。這都是明擺著的事。
說到底還是錢的問題。巴基斯坦跟沙特、阿聯酋不一樣,人家土豪國家想買什么就買什么,巴鐵可沒這個財力。
看看數據就知道差距有多大:今年巴基斯坦的GDP才3500億美元,軍費預算也就102億。
再看看印度,GDP都奔著3.5萬億去了,光軍費就砸了730億。這差距,都快趕上一個天一個地了。
在這種情況下,就算中國把殲-31這樣的隱形戰機擺出來賣,巴鐵也只能看看。就像去商場看到心儀的商品,但口袋里錢不夠。
巴基斯坦這種處境,就是經濟實力不行,現代戰爭可不光是比勇氣,更比的是誰口袋深。
國防工業化之路
其實巴方也不是沒想過自己干。可問題是,他們的工業基礎太薄弱了。就連最基本的柳釘都難以保證質量穩定生產,就更別提那些高精尖的裝備了。
要說中巴軍事合作的標志性項目,就得數"梟龍"戰機了。這款戰機在軍事合作史上可以說是相當出彩的案例。但是,這個故事背后還有不少人不知道的細節。
這款被巴基斯坦人稱為"爭氣機"的戰機,到現在還離不開中國工程師的照料,中國的技術人員得常駐在那邊,幫著維護保養。
尤其是那些核心的航電系統和先進發動機,這些技術含量最高的部分,巴方到現在還是搞不定。
這種情況其實挺尷尬的。明明是聯合研制的項目,可巴方在技術上還是得依賴中方。這不是巴基斯坦不努力,而是工業基礎差距擺在那里。
想想也是,現代戰機是個特別復雜的系統工程。從最基礎的材料工藝,到最尖端的電子系統,每個環節都不能出差錯。巴基斯坦的工業基礎還沒到這個水平,自然就難以完全掌握這些技術。
而且這個問題不是短期能解決的。要建立起完整的軍工體系,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套。光有錢還不行,還得有工業基礎,有技術積累,有人才儲備。這些東西,都不是一朝一夕能搞定的。
中巴軍事合作的現實
巴基斯坦這些年為了擺脫對單一國家武器裝備的依賴,他們想出了新招:搞采購招標,還要求技術轉讓。
最近那個反坦克導彈的招標就很有意思。巴方開出的條件是:誰要想中標,就得轉讓70%的技術。這招兒玩得可真夠狠的,明顯是想借機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確實不錯,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可是仔細琢磨他們的做法,那點小心思一覽無遺:既想獲得先進武器,又想掌握核心技術。
所以中國現在的做法其實挺明智:把中巴友誼控制在一個適當的范圍內。該支持的支持,該保留的保留,讓這種關系既能持續,又不會失控。
這么做也是為了長遠考慮。如果讓巴基斯坦在軍工領域做得太大,說不定哪天就會反過來跟中國競爭。畢竟國際關系中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其實這種做法對雙方都有好處。對中國來說,保持了技術優勢和市場主動權;對巴基斯坦來說,也能得到需要的裝備和一定的技術支持。
不知道各位看官,對目前的中巴關系又有何看法呢?
參考資料: 網易:對巴鐵來說:中國武器雖物美價廉,但有時候買啥,或不是自己說了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