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防部發言人蔣斌介紹,近日,中央軍委決定,調整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兵種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支援部隊工程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工程大學等3所院校。
目前,我軍有43所軍事院校,再增加3所,就達到48所軍校了。想當年,90年代 初,我上軍校時,當時全軍有70多所軍校。
經過2015年大的軍改,軍事院校為了更好地適應新的編制體制調整,以及培養更加優秀的聯合作戰指揮與技術人才,軍事院校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10年過去了,這期間,我們編制體制又進行了局部調整,國際形勢與訓練模式、武器裝備、網信體系建設等方面都有新的變化。
比如,去年我軍裁撤了戰略支援部隊這個軍種,其下轄的兩個兵種,軍事航天部隊、網絡空間部隊調整出來,成立了兩個獨立的兵種。
2024年4月19日,我軍新成立了信息支援部隊這個新的兵種。再加上之前成立的聯勤保障部隊。
于是,我軍就形成了新的4大4小新軍兵種格局。即陸、海、空、火四大軍種;軍航、網空、信支和聯保四個獨立的兵種。
按照每個軍種都必須有自己的指揮、技術和軍醫學校的指導思想,所以四大軍種的軍校進行了重新調整和組合。另外,獨立的兵種,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不同,也應該組建相應的軍校培養適合本兵種特點的各類人才,所以正是出于這樣的考慮,軍委決定為適應軍兵種結構布局調整和軍事人才培養需要,新組建三所軍事院校。
陸軍兵種大學的組建,可能考慮到我們有近百萬陸軍,比其它三個軍種的人數都多,再就是陸軍的兵種也是最多的,為了培養小兵種人才,確定在原來陸軍裝甲兵學院、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的基礎上進行組建。裝甲兵、炮兵、防空兵本身就是陸軍的主要兵種。
信息支援部隊工程大學的組建,可能考慮到該獨立兵種是一個技術密集型的兵種,所以決定以最早的武漢通信指揮學院的班底為基礎進行組建,更好進行網信體系建設,打贏信息化戰爭。該兵種沒有指揮院校,只有技術工程類院校。
聯勤保障部隊工程大學的組建,可能考慮到通用后裝聯合保障的重要性,特別是為聯合作戰和各戰區服務的需要而建立的,有利于進一步提高保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也體現了后勤保障在信息化戰爭中的地位不斷提升。
以上是對我軍為何要新組建三所軍事院校的一些個人解讀,難免有錯誤與不足之處,一切以官方發布的消息為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