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磊 通訊員 陳萍
"現在頭不暈了,眼前的世界終于不轉悠了!"5月7日,在德城區中醫醫院病房里,83歲的李爺爺握著醫生的手激動地說。這位剛來醫院時頭暈的無法下床的老人,剛剛經歷了一場生命"通路"的修復手術——醫院腦病二科團隊成功為他實施雙側椎動脈支架置入術,一次性打通了即將"斷流"的腦部供血通道。
李爺爺近日來飽受頭暈困擾,最嚴重時連起床都困難。來院后完善檢查,診斷提示雙側小腦急性梗死,同時腦血管造影檢查結果讓醫生們捏了把汗:老人右側椎動脈重度狹窄達85%,左側更是提示次全閉塞改變,僅剩"一絲血流"維持供血。"就像家里同時斷了兩根主水管,小腦隨時可能'停水停電'。"主治醫生王墨飛用生動比喻解釋病情,"這種情況如果不及時干預,很可能再次出現腦梗死進展加重,導致癱瘓甚至呼吸心跳驟停。"
面對如此高危病例,醫療團隊沒有選擇保守治療。5月6日上午,在介入導管室里,一場精細手術正在展開,醫生們通過患者大腿根部的微小穿刺點,將頭發絲粗細的導絲精準送達病變部位,"就像在懸崖邊上修公路,既要清除'塌方',又要保證不破壞'山體'。"手術醫生王墨飛回憶道。最終,兩枚精密的支架如同微型"腳手架",成功撐起了瀕臨塌陷的"血管隧道"。支架成功置入后,李爺爺自訴腦袋變得清亮了,頭暈癥狀當時就緩解了。
"在過去,類似高齡患者往往因各種原因,采用藥物保守治療方法偏多,但目前隨著技術的進步、經驗的豐富,介入手術治療方法在降低風險的同時能取得更好的療效。"德城區中醫醫院(德州聯合醫院)腦病二科主治醫師王墨飛表示,雖然股動脈路徑需要更嚴格的術后觀察,但對于同期處理多支血管及復雜病變能提供更穩定的操作平臺。此次介入手術同期完成雙側治療,避免了二次手術對患者身體的影響。
據悉,該院年內已成功完成8例高齡高危腦血管介入手術,其中最高齡患者達90歲。專家提醒,持續頭暈可能是腦血管報警信號,建議及時進行頭頸部血管評估。隨著醫療技術進步,越來越多高齡患者正獲得"老而不衰"的健康晚年。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