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25年5月10日凌晨,一場蓄謀已久的導彈突襲劃破南亞次大陸的夜空。印度軍方以“停火協議簽署前最后半小時”為窗口,向巴基斯坦五大空軍基地發射超200枚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及歐洲“風暴陰影”導彈。
據美國Maxar科技公司5月13日發布的衛星影像顯示,巴基斯坦蘇庫爾、努爾汗、穆沙夫、博拉利和沙赫巴茲五大空軍基地遭到精準打擊,跑道損毀、無人機機庫被夷平、機庫燃起大火。這場被印度《經濟時報》稱為“外科手術式打擊”的行動,不僅暴露出巴基斯坦防空體系的短板,更引發國際社會對印度戰術升級背后“高人指點”的猜測。
從作戰細節看,印度此次行動展現出罕見的戰術協同能力。據公開衛星影像分析,印度導彈采用“貼地飛行+飽和攻擊”模式,以3馬赫速度穿透巴方防御盲區。例如,南部伯拉利空軍基地距離伊斯蘭堡約400公里,遠超紅旗-9BE防空系統260公里的最大射程;中部穆沙夫基地雖在紅旗-16FE的70公里射程邊緣,但印度導彈僅用10秒便完成突防。
更值得關注的是,印度空軍中將喬達里在5月11日發布會上暗示“獲得戰場單向透明優勢”——行星實驗室5月10日的衛星照片顯示,印軍疑似使用北約衛星數據鏈定位目標,并通過電子干擾制造北部防空雷達的虛警,迫使巴軍紅旗系統顧此失彼。這種“聲東擊西”的戰術,與印度過往魯莽的軍事風格形成鮮明對比。
巴基斯坦防空體系在此次考驗中暴露的結構性矛盾,成為輿論焦點。巴外長扎爾達里承認“遭遇戰術性挫折”,但強調“紅旗系統性能毋庸置疑”。據巴基斯坦《黎明報》披露,巴軍現役的4套紅旗-16FE和2套紅旗-9BE全數部署在首都及北部戰略要地,而印度選擇的打擊目標均位于防空網薄弱區域。這種“掐準七寸”的精準,顯然需要長期情報積累。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5月12日報告指出,印度可能通過波蘭產“戰士”巡飛彈實施前期偵察,這些裝備配有地形匹配制導模塊,可在500米高度拍攝高清圖像并實時回傳。更耐人尋味的是,部分被擊落的布拉莫斯導彈殘骸中發現法國泰雷茲集團生產的毫米波雷達組件,這與印度軍方2019年采購清單中的“民用設備”規格不符。
圍繞“高人指點”的猜測,印度國防部的表態欲蓋彌彰。當被問及戰術升級是否獲得外部支持時,印度外交部發言人稱“行動完全基于本國情報與決策”,但其對北約衛星協同、電子對抗細節的回避引發質疑。
值得注意的是,5月8日印度曾使用封存16年的以色列“哈洛普”無人機攻擊巴方雷達站,盡管25架無人機全數被巴軍激光防御系統擊落,但此舉被防務專家視為“試探性技術驗證”——這些單價千萬美元的裝備配備的被動雷達導引頭,恰好克制紅旗系統的主動雷達波束。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隨后爆料,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2024年曾派代表團赴特拉維夫學習“無人機蜂群戰術”,而該技術正是北約在烏克蘭戰場驗證成熟的新戰法。
沖突背后的大國博弈陰影逐漸浮現。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注意到,印度發射的“風暴陰影”導彈需依賴GPS/GLONASS復合制導,而美國SpaceX公司在沖突期間突然調整了星鏈衛星過境南亞的軌道參數。盡管五角大樓否認提供軍事支持,但前 CIA 分析師馬克·厄爾利在《外交政策》撰文指出:“印度空軍參謀部作戰室內出現的北約標準化坐標格式報告,說明其已接入西方情報共享網絡。”這種深度協作在5月9日達到高峰:印度海軍司令庫馬爾在記者會上“誤播”的衛星地圖,經地理坐標反推,數據源竟來自澳大利亞國防部租用的商用遙感衛星。
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巴基斯坦的應對策略折射出中小國家的生存智慧。巴總理辦公室5月11日聲明強調“保留反擊權利”的同時,緊急啟動與中國、土耳其的軍備采購談判。伊斯蘭堡街頭電子屏滾動播放的作戰視頻中,中國造梟龍Block3戰機與FM-90防空導彈表現亮眼——后者在海拔5000米高原成功攔截布拉莫斯導彈,創造紅旗系列外貿型號的實戰紀錄。
巴空軍發言人阿西夫·加富爾坦言:“我們正在學習‘彈性防御’理念,未來會將防空系統分散部署并增加誘餌單位。”這番表態暗合中國軍事科學院《現代防空體系研究》提出的“去中心化布防”理論。
硝煙未散的南亞上空,一場顛覆傳統戰爭邏輯的變革正在發生。印度看似成功的突襲背后,暴露出對西方技術支援的深度依賴;巴基斯坦的“失利”反而驗證了中式裝備的可靠性,只不過再先進的武器也需科學部署。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5月13日緊急聲明中所說:“當衛星成為武器、數據化作子彈,任何國家都難以獨善其身。”這場沖突留給世人的最大啟示,或許是如何在技術崇拜與戰略自主之間尋找平衡——畢竟,真正的“高人”從不會將自己的名字寫在導彈殘骸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