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黃少華
編輯 | 李昊飛
出品 | 華山論劍V(iauto-ilife)
經過了3月的新車密集上市,以及4月高達200多場發布的上海車展季,5月的汽車市場終于相對消停。
但前天晚上,包括吉利、長城、奇瑞等三大主流自主品牌再次活動“撞檔”——吉利發布第四代博越L(參數丨圖片),劍指燃油車智能化革命;長城推出全新高山系列,在高端化的同時探索新能源轉型;奇瑞舉辦“安全之夜”,以技術背書重塑品牌價值。
看似偶然的“撞檔”,實則背后是中國自主品牌在產業變革十字路口的必然選擇——既要守住燃油車基本盤,保住利潤主要來源;又要突破新能源天花板,贏得銷量和關注度;更需在全球市場建立話語權,構建成為全球性品牌的根基。
既要、又要、還要,在當下的市場中是非常難的事情。正因為是“難且正確的事情”,因此我們才經常說,這是三家值得尊敬的企業。
盡管成立時間不盡相同,但這三家企業基本發力于千禧年前后,都是伴隨著中國經濟和汽車工業一起成長起來的。到今天,三家各有自己難以被取代的“殺手锏”,而且更難能可貴的是,三家的創始人——李書福、魏建軍和尹同躍都依然活躍在一線,親自掌舵這艘航母的“航向”,并以自己的價值觀和前瞻認知,帶領企業跑贏當下的“淘汰賽”。
這是一場艱難的、沒有硝煙的戰爭,沒有人能隨隨便便勝出。
但這三家企業在這個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韌性、技術實力和價值觀等,都以各有所長的發展路徑,共同詮釋什么是讓人敬佩的“中國式突圍”。
1
戰略分野:
三條道路背后的生存邏輯
盡管都是頭部中國車企,但吉利、長城和奇瑞三家的所長和發展路徑卻不盡相同,發展周期也體現了“各領風騷三五年”的特征。
2014年到2019年,是吉利狂飆突進的5年,年銷量從2014年的42.6萬輛到2018年一舉突破150萬輛,成為自主品牌銷量冠軍,并在這個過程中孵化了中國高端品牌的引領者——領克品牌。
從2020年起,長城接過了快速發展的“接力棒”,那一年,是長城汽車技術和品類全面收獲的一年,陸續發布了全球化高智能模塊化技術平臺-檸檬、智能專業越野平臺-坦克,以及咖啡智能等,并推出了至今引領國內硬派越野市場的坦克300,并在銷量和市值上創下新高。
2022年起,奇瑞脫穎而出,國內和國際同步開花。2024年奇瑞集團全年銷量達?260.39萬輛?,同比增長38.4%,創下歷史新高。
在這個過程中,三家企業也走出了不同的發展路徑。
比如吉利是全球化和資本化最成功的企業,資本并購沃爾沃、路特斯等全球品牌,通過“技術反哺”模式,孵化出極氪、領克和吉利銀河等品牌,在技術上推出了BMA、CMA、SEA浩瀚四大模塊化平臺,覆蓋燃油、混動、純電全賽道浩瀚架構等,成為最有實力與比亞迪相抗衡的自主品牌車企。
前天晚上市的第四代博越L,與全新的星越L和星瑞等,共同組成吉利的燃油車“戰隊”,通過“油電同智”和價值躍升,成為各自細分市場的佼佼者,為吉利的銷量和利潤躍升立下赫赫戰功。
和吉利的全面突圍不同,直到今天,長城依然堅持品類聚焦與硬核技術的“垂直深耕”戰略,更加注重可持續發展而非短期利益,這與魏建軍本人的價值觀和經營理念是一脈相承的。
比如,不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虧本買賣盡量不做,為此,長城這幾年砍掉了不少已經可以SOP的車型,因為在當下的內卷競爭中根本無法盈利。
再比如,打死不做增程。在長城看來,“兩點之間,混聯最短。全場景效率才是用戶真正的剛需,技術不能只看短期紅利。明明有更好的Hi4,為什么要開技術的倒車?”
這些,是長城汽車的底色。所以,盡管這兩年外界有“長城落伍了”的各種說法,但魏建軍沒有著急跟風,推一些“賠本賺吆喝”的小車,而是繼續穩扎穩打推進既有的戰略。
昨晚上市的高山8和高山9就是很好的例證,在高端化、新能源化的同時,又能滿足海外市場的需求,與整個長城的戰略是高度吻合的。就在上市前一天,魏建軍還在北京向巴西總統盧拉介紹了全新高山,巴西總統親身體驗后,對車輛給予高度評價,并期待這款車型早日進入巴西市場。
這種對于安全和、技術的執著,也是今年奇瑞整體對外呈現的品牌形象。正如尹同躍董事長所說:“繼智能之夜、混動之夜,今天又有了安全之夜,奇瑞要把技術的故事,講成‘一千零一夜’,讓全球用戶和合作伙伴看到我們的家底、底線和誠意?!?/p>
這些年來,隨著產品、品牌和銷量都水漲船高,尹同躍愈發幽默和松弛了。
這兩年來,在小米雷軍的帶動下,很多車企老總都做起了個人IP,但從現在來看,魏建軍和尹同躍最成功——他們倆個性都很鮮明、真誠,有個人魅力,自然也吸引了很多的追隨者。
所以,盡管戰略上分野,戰術上更是不盡相同,但這三家自主品牌車企走得穩、行得遠,最終也會殊途同歸。
2
共性命題:
“淘汰賽”的生死競速
2020年,在長城汽車如日中天的時候,魏建軍發出了靈魂拷問:“長城汽車,挺得過明年嗎?”“依我看,命懸一線”。在此基礎上,長城將魏牌和坦克合并,歐拉和哈弗合并,并探索直營模式……
2024年9月,在吉利各個品牌都發展順風順水的時候,吉利發布了《臺州宣言》,宣布企業進入戰略轉型全新階段,要通過“戰略聚焦、戰略整合、戰略協同、戰略穩健、戰略人才”五大舉措,聚焦汽車主業,并決定將極氪私有化,回歸“一個吉利”。
可以說,變,是永恒的不變,也是應對市場變化的最好方式。
當下,汽車行業的“淘汰賽”已經拉開序幕,去年持續了一整年“價格戰”,今年還在愈演愈烈。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報告顯示,2024年汽車行業利潤率僅為4.3%,低于整個下游工業利潤率。
被外界譽為“朝陽產業”的汽車行業,實則千瘡百孔、苦不堪言。
“淘汰賽”的生死競速,不僅僅是蔚小理這樣的新勢力企業必須面臨的課題,也同樣考驗著吉利、奇瑞和長城這樣的主流車企。
因為,市場和消費者不會給任何品牌試錯的機會。
市場不相信眼淚。
在3月舉辦的“百人會”上,發改委明確表態,要推動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同時要整治市場亂象,打擊價格戰、虛假宣傳,支持外資企業融入產業鏈,助力企業“走出去”。
緊接著,在剛剛過去的4月,工信部連續重拳出擊,陸續發布了《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公告》、新版《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等文件,規范新能源行業的傳播亂象、設計亂象以及安全標準等問題。
這也標志著,中國智能新能源行業已經從“野蠻生長期”進入了“強監管時代”。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無論是吉利的戰略性聚焦和整合,還是長城堅持高質量發展、奇瑞以“每27秒交付一輛海外車”的速度,深耕海外市場等,都是應對“淘汰賽”共性命題的選擇。
那么,可能有人要問:選擇哪條路才能夠走出淘汰賽?
事實上,選擇沒有對錯,堅持才是王道。長城的技術攻堅需要時間驗證市場接受度,吉利的整合策略需要平衡規模與利潤,奇瑞的海外布局有可能面臨地緣風險,但無論路徑如何,長期主義與用戶價值重構是穿越周期的核心。
在智能化、高端化、強監管與全球化并行的時代,只有選擇最適合自身體系的戰略,并以強大執行力將其轉化為用戶可感知的價值,才是走出淘汰賽的終極密碼。
結語
站在汽車工業百年變革的節點回望,吉利、長城、奇瑞用不同的生存法則,共同勾勒出中國自主品牌的成長圖譜。
這里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只有適者生存的進化法則。它們用時間和實力證明:中國汽車品牌不僅能在本土市場與外資品牌分庭抗禮,更有能力在全球舞臺上定義新的游戲規則。
這不僅體現了企業個體的生存智慧,更是中國汽車工業從 “制造大國” 邁向 “產業強國” 的重要標志,彰顯出自主品牌在時代變局中破局重生的強大韌性與創新勢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