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洗牌階段。
作者 | 盧思葉
編輯|童潔
文中圖片均來自Aesop官方賬號
高端香氛護理品牌Aesop伊索關閉其位于上海東平路的中國大陸首店的消息,近日頗受市場關注。
Aesop于2022年正式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在高端香氛消費的熱潮下,是過去兩年最熱門的品牌之一。
而品牌數讀監測的數據顯示,去年“平均每月落地一家門店”的Aesop,今年至今的五個月內僅新開了1家門店。
今年4月,LVMH集團旗下高端香水品牌Maison Francis Kurkdjian梵詩柯香也關閉了其位于南京德基廣場的中國首店。
從快速擴張到關閉首店,頭部品牌的舉動使得“香氛市場遇冷”這一現象更加凸顯。而業內人士指出,香氛行業的市場潛力依舊巨大,頭部品牌迎來洗牌、整合的機會。
香氛的戰事仍在繼續,只是僅靠“講高端定位和品牌故事”,不能打動更多消費者了,接下來還要比拼產品和運營等內功。
1
Aesop開店速度大幅放緩
對于Aesop的關店行為,歐萊雅中國回應稱,該店停止運營是由于租約到期。
然而,這家位于上海東平路的首店,作為Aesop于2022年底進入中國大陸線下市場的開端,同時也是線下門店網絡中少有的開放街區門店,開店僅兩年半就關閉,顯得不同尋常 。
Aesop于1987年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創立,以天然護膚理念為主打,產品線涵蓋頭發護理、身體護理、手部護理、護膚品、香水以及家居等多個品類。
2023年,Aesop被歐萊雅集團收購,在被收購時,Aesop在全球的美洲、歐洲、亞洲以及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已擁有約400個銷售網點,銷售額超過5億美元 。
被歐萊雅集團收購后,Aesop在中國市場的擴張步伐明顯加快,2023年,Aesop新開了5家門店,到2024年這一數字翻倍增長至13家。
官網數據顯示,Aesop目前在國內有20家門店,分布在8個一、二線城市,上海、北京、廣州門店最多,大部分門店位于城市定位中高端的標桿購物中心。
秉持著“在世界各地開設獨一無二的Aesop空間”的理念,Aesop尤其注重結合在地文化打造獨具特色的門店,并強調打造大店型的體驗空間,所有門店均設于一樓。
類似的定位和開店策略,有一個與Aesop發展節奏頗為相似的品牌——同樣被美妝巨頭收購的小眾香氛品牌Le Labo。
與Aesop平均每月落地一家門店的速度相比,Le Labo的擴張稍顯克制,品牌數讀統計的數據顯示,Le Labo自2023年進入中國市場開設首店以來,保持每年開設4家新店的節奏。
而今年來看,兩者的態勢似乎發生了調轉,截至目前的5個月內,Le Labo已經新開了4家門店,達到往年一整年的新開門店數量,Aesop卻僅新開1家門店。
歐萊雅集團曾表示,Aesop的積極擴張將在2025年持續,不過目前來看,擴張已經明顯減速。
背后的原因之一或許在于,去年12月,領導Aesop實施“以零售體驗為中心”策略,打造線下門店為主銷售場景的首席執行官Michael O’Keeffe宣布離職,截至目前,其繼任者尚未公布。
2
香氛生意失靈了?
全球美妝市場發展整體放緩的大背景下,“嗅覺經濟”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入局者,無論是小眾獨立品牌還是奢侈品美妝大牌,都曾加碼香氛產品。
小眾、高端為定位的香氛品牌,有過一段積極在線下開店的時期,這些品牌選址集中,門店主要進駐華潤、太古、新鴻基、恒隆等旗下高端商場。
例如上海國金中心就聚集了Frederic Malle馥馬爾、Penhaligons潘海利根、L'Artisan Parfumeur阿蒂仙之香、Creed愷芮得等多家香氛品牌的中國內地首店。
上海新天地等核心商圈也出現了越多越多的香氛品牌,Aesop、Le Labo、Diptyque、Jo Malone祖瑪瓏、Creed、Dr. Vranjes、Miller Harris等品牌門店占據著商圈的優質點位 。
高線城市聚集了高頻使用香氛產品的消費者群體,是香氛品牌持續投入的增量市場,然而在占據了一線城市的優質點位后,香氛品牌似乎缺乏進一步擴張的動力。
贏商大數據顯示,以全國27城5萬方以上主要購物中心為統計范圍,目前零售門店規模較大的香氛品牌——Jo Malone、Diptyque、帕爾瑪之水、BYREDO、馥馬爾,都放緩了擴張的腳步。
上述四個品牌去年在購物中心的凈增門店數量均低于5家,其中帕爾瑪之水沒有新開和新關門店。
頭部品牌的動作放緩是否意味著“香氛賣不動了”?從整體市場來看,仍有新的玩家也在不斷涌入市場,香氛市場的機會點依舊被看好。
在香氛零售空間品牌Haingxing Market主理人王還行看來,Aesop等重調性的品牌,在選擇店鋪的時候,品牌的愿景是門店的底層邏輯之一,當整體銷售表現不如預期,去調整一些坪效表現沒有那么好的店鋪,是一個正常的行為。
小紅書2025《香水香氛行業趨勢靈感圖鑒》顯示,中國香水香氛零售額市場規模持續攀升,預計2025年將達到30億,且目前僅有5%的滲透率,香水香薰類目的興趣人群展現出遠高于美妝市場整體的增長潛力。
今年以來,國內外品牌的拓店動作持續進行,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本土香氛品牌的市場動作相對更為積極。
今年1月,觀夏和聞獻均開設了新店,另一國貨品牌MARCH更是開店動作頻繁,在今年以來幾乎每個月均有新店開業,積極搶占市場份額。
上述報告中提及,“東方香韻風”已經是香氛市場的核心趨勢,本土品牌在這一趨勢下具備天然的文化優勢。本土香水品牌也在不斷推出具有東方韻味和文化底蘊的高端產品線,重視打造差異化的產品優勢和獨特的感官體驗。
綜合來看,盡管頭部國際品牌擴張放緩,但整個中國香氛市場的活力依然強勁,一線和二線城市的高端商場仍是品牌爭奪的主戰場。
3
頭部品牌洗牌市場的機會
自從被歐萊雅集團收購后,Aesop被寄予厚望,承擔著為集團帶來增長的重任。歐萊雅集團高檔化妝品部總裁Cyril Chapuy曾表示,堅信Aesop品牌未來能躋身歐萊雅集團的“十億(美元)品牌俱樂部” 。
歐萊雅集團首席執行官葉鴻慕也曾特別指出Aesop在中國市場的前景:“Aesop品牌深諳如何把握時下風潮,而歐萊雅也將助力其釋放巨大增長潛力,尤其是在中國市場和旅游零售市場”。
巨頭對香氛業務的重視,部分原因在于其高端化妝品業務面臨增長壓力。2024年,高檔化妝品部在歐萊雅集團的四大部門中營收增速最低,僅為2.7%,中國內地的美妝市場還呈負增長,是歐萊雅中國近14年來首次下滑。
2025年第一季度,歐萊雅集團的高檔化妝品部銷售額也僅有個位數增長,集團整體銷售額同比增長4.4%,較上年同期的8.3%有所放緩。
這是行業的普遍困境,雅詩蘭黛集團今年一季度的凈銷售額繼續下滑10%,其中高端核心品牌雅詩蘭黛和海藍之謎的銷售額下滑明顯,聯合利華第一季度的高端美妝部門業績下滑至低個位數。
高盛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至2024年,中國高端美妝市場規模從2578億元下降至2364億元,四年時間里縮水了214億元,整體復合增長率下滑3%。
面對高端市場的挑戰,巨頭們近年來通過投資、收購和品牌合作等方式,持續強化其在香氛領域的布局。
歐萊雅集團尤其積極,繼2024年初宣布對中國香氛品牌觀夏進行少數股權投資后,歐萊雅集團又獲得了奢侈品牌Miu Miu和法國設計師品牌JACQUEMUS的香水及美妝產品的獨家許可授權,預計將于今年推出相關產品。
今年初,歐萊雅集團不僅成為中東阿曼品牌AMOUAGE的新股東,還與法國設計師品牌JACQUEMUS達成了美妝業務的獨家合作協議,并進行了少數股權投資。
集團還通過旗下BOLD基金投資了韓國奢華香水品牌Borntostandout,進一步完善其高端香水品牌矩陣。
“香氛行業的進入門檻低,新銳品牌、高端品牌都可以進入布局,但做出頭部品牌的難度大,目前已經進入了行業洗牌、整合的階段。”
王還行認為,香氛行業仍有機會,但今年或會出現兩極分化的趨勢,新興獨立品牌的生存更加艱難,有頭部公司運作的品牌會有更好的發展機遇,作為強調情緒價值的品類,香氛品牌的運營“造夢”能力十分重要。
本文為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告知
轉載、合作或加入社群,請聯系小編:xdskefu
加小編好友請注明公司和來意
「數讀100個品牌」第二季往期文章
| | | | 丨丨丨 | |
「贏商矩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