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靜安寺街道四明居民區精心策劃開展了一場聚焦智慧生活普及與海派文化傳承的社區活動,吸引了不少老年居民熱情參與。
整場活動包括“智慧生活、數字生活服務到家”和“愚園生活家—走進愚園路”兩個主題。
第一項主題活動中,青年志愿者結合使用購物App選購商品、在線預約醫院掛號、支付寶生活繳費、“滬尚回收”在線預約回收等日常生活需求,通過分步演示、手把手指導、互動答疑等方式,教會社區爺爺奶奶們使用智能手機,提升生活的便利性。
如何通過手機查詢垃圾分類標準、預約可回收物上門回收等內容尤其受到老年居民的歡迎。跟著志愿者的現場指導,一步一步順利完成可回收物上門回收預約后,一位社區居民開心地說:
以前總是擔心點錯功能、摁錯鍵,不敢用。今天終于學會了,明天就能把家里堆積的紙箱、飲料瓶都回收‘清空’了。”
“愚園生活家—走進愚園路”文化沙龍特邀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上海作家協會簽約作家居平,攜個人代表作《天井》,帶領居民“穿越”百年愚園路。從紅色記憶到海派風情的百年沉淀,從石庫門里弄的煙火氣到煥發時尚活力的現代街區,居平和社區老年居民們,一起回望城市變遷、重溫滋養城市品格的文化之“根”、歷史之“脈”。
一位老伯動情地說:
石庫門是上海的根,這些故事,是我們經歷過的,也應該讓當下的年輕人了解。”
本次社區活動通過“科技賦能生活”與“文化喚醒記憶”的雙重路徑,既助力老年群體融入數字時代,又以石庫門為載體凝聚社區文化認同。四明居民區表示,將持續挖掘本土文化資源,搭建多元互動平臺,讓城市記憶與時代發展共融共生。
記者:邢蓓琳
編輯:葉蘋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