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北京遭遇惡劣天氣,鴿子蛋大的冰雹讓人心慌,一些車主擔心車輛被砸受損,停在了天橋或是立交橋下,結果堵了整條路,后方車輛也是喇叭催促聲不停。
這一事件很快上了熱搜,車停橋下到底是緊急避險還是自私,網上吵翻了。“躲一下很正常,不需要道德綁架,不過嚴重堵塞交通重罰也是必須的。”網友說,遇到這種情況,說不定前面車不停,你就去停了,所以沒必要去指責。有網友則表示,如果不堵,后車可以迅速駛離,找附近地下停車場躲避,原來可能只被冰雹砸一兩分鐘,現在被堵著一直砸,就是自私!“其實一開始我也覺得算自救,畢竟下著冰雹再加上車速傷害更大,直到刷到一個女士發的短視頻,她家就在往前走不遠的小區,本來都到家了,愣是被堵在家門口‘吃’滿了一場冰雹。”一名網友這樣描述。
作為冰雹事件的親歷者,一位網友說出了自己的看法。“當時的情景確實有點嚇人,恰好我前面的車停在橋下了。我被堵在后面,持續遭到冰雹暴擊,當時真是感覺走投無路,整條路堵死,也不知道后面堵了多少車!”這名網友說,馬路上一片鳴笛聲,七八分鐘時間吧,前車頂不住壓力終于開走了。“有一些聰明的車主順利找到路邊樹底下、公交車站附近,我是硬著頭皮往前開了大約1公里,冰雹也逐漸消失了。”該網友對此建議,不要堵路,可以躲在路邊,或者快速沖出冰雹區。
而據了解,事發地所屬交警部門已接到多位車主對類似行為的反映,工作人員也表示,主路停車肯定不行,會調取監控,根據現場錄像等證據判定,進行相應處罰。記者注意到,針對躲冰雹把車停橋下的行為,網上爭議最多的就是算不算“緊急避險”?對此,江蘇同大律師事務所李小亮律師認為,為躲避冰雹把車停橋下導致擁堵,在多數情況下不構成“緊急避險”,可能面臨行政處罰及民事賠償責任。但是,在特定極端情形下,也可能構成緊急避險。
“車輛因躲避冰雹停車構成緊急避險的,核心在于危險的緊迫性、避險的唯一性及損害的合比例性。” 李小亮律師指出,如果駕駛人能證明冰雹已直接威脅人身安全、無其他避險選擇,且采取了最小化公共影響的措施,則可能免責;反之,如果駕駛員存在主觀過錯或避險行為過度,將可能面臨法律風險。公共利益與個人權益的平衡,是判斷緊急避險合法性的關鍵。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82條規定:“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民事責任。危險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可以給予適當補償。緊急避險采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緊急避險人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因此,緊急避險必須符合危險現實緊迫性、避險措施必要性、損害符合比例原則等情形。
“危險現實緊迫性”包括:冰雹直徑較大,密度高,可能直接威脅駕駛人及乘客安全(如擊碎擋風玻璃、導致視線完全受阻或車輛失控);時間緊迫性,冰雹突降且無預警,駕駛人無充分時間尋找其他避險場所;有氣象部門發布的冰雹紅色預警或事后出具的災害證明,佐證危險的嚴重性。
“避險措施必要性”包括:無替代避險場所,橋下是唯一可遮蔽區域,周邊無停車場、加油站、輔路等合法停車場所;無法繼續行駛,冰雹導致車輛功能受損(如雨刷失效、玻璃破裂),或駕駛人因視線受阻無法安全駕駛。
“損害符合比例原則”包括:避險損害 ≤ 所避免的損害;個人損害,若繼續行駛可能導致車輛嚴重損毀(維修費用數萬元)或人員受傷;公共損害,停車僅造成短暫擁堵,未引發次生事故(如未堵塞急救、消防車輛通行)。
如果冰雹威脅人身安全,冰雹擊穿擋風玻璃,駕駛人面部受傷或無法操作車輛,被迫緊急停車避險;避險措施最小化公共影響,駕駛人將車輛緊靠橋下右側停放(車身距路沿≤30厘米),開啟雙閃燈,保留至少一條車道供其他車輛通行,并在冰雹停止后立即駛離;氣象災害突發且無預警,冰雹在行車途中突然加劇,氣象部門未提前發布預警,駕駛人無法預判風險并提前規劃避險路線。上述情形,都有可能構成緊急避險。
相反,如果駕駛人主觀過錯明顯,附近存在停車場但為圖便利選擇占道停車;避險措施超出必要限度,完全堵塞多條車道,導致急救、消防車輛無法通行,或擁堵引發連環追尾事故;損害比例失衡,為規避輕微車輛損失(如車身小凹陷)造成大面積交通癱瘓,損害公共利益,都可能不構成緊急避險。
因此,駕駛人應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優先選擇不影響公共交通的避險方式,并嚴格遵守臨時停車規范。極端天氣下,公共利益與個人權益的平衡,需通過合法、合理的避險措施實現。
來源:揚子晚報網/紫牛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