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是想給孩子提供升學建議,千萬要記住一件事,那就是:如果指導得好,孩子開心了,但并不會多感激父母;可要是一旦指導失誤了,比如孩子考上一個自己完全不喜歡的學校和專業,那么孩子真的有可能會埋怨你一輩子,這就是人性。
網上就有個例子,一位父親把原本能考上211的孩子報成了普本,結果成了全家的罪人,這樣的事每年都有發生。而且不只是高考,考研時也有類似情況,比如有的想考北大的學生也被父母耽誤了。
“你毀了孩子的人脈圈”,母親曬兒子北大轉交大,知情人只能嘆息了
孩子在高考時,如果多聽父母的話,家長肯定會夸這孩子懂事,懂得聽老人言,不至于吃虧在眼前。可是如今時代變化太快,父母有時真的會跟不上趟,他們所掌握的報考信息可能還是幾十年前的,又怎么能讓孩子在當今社會如魚得水呢?
于是,各種各樣的“翻車”場面就出現了。有一位媽媽還很興奮地炫耀自家孩子放棄了北大的錄取,轉而去上海交通大學學醫了。她還振振有詞地說,因為要是選擇北大,孩子的分數只能報考普通專業。
而在上海交大就可以隨意挑選好的專業,要知道上交的醫學那可是數一數二的,和北大完全是同一個層次的。單就這個選擇而言,原本確實沒什么可指摘的地方,評論區一開始也是一片叫好聲,都覺得這個選擇是為孩子負責。
畢竟只有學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才能學出成績來,家長這樣做挺明智的。誰知道這時候一個圈內人突然潑來了一盆冷水,乍一聽,還挺有道理的。知情人并沒有否定這位媽媽和孩子轉校的做法。
只是提及了另一件常人可能壓根兒就沒注意到的事,就是這位媽媽實際上已經把孩子未來的人脈圈子給局限了。北大和上海交通大學同樣是頂尖高校,可北大的朋友圈真的是上海交通大學能夠完全替代和與之比擬的嗎?
名校情結聽著好像很浮夸,其實還真有一定的道理
人脈圈子這方面,如果是低于一本院校的,學生其實壓根兒不用怎么考慮,因為三本和二本的人脈圈差別不會很大,也就是極個別的富二代可能會在這些院校,也不清楚他們的父母是怎么安排的。但要是在最頂尖的高校層面,對于頂尖的985院校來說,人脈圈的選擇可就太重要了。
比如你是哈工大畢業的,那在你的朋友當中,很多人從事的肯定都是航天或者軍工領域的工作,你就可以和這些人打交道,往這方面拓展自己的事業版圖。
要是你畢業于北大和上交,乍一聽好像沒太大差別,但一個在北京,一個在上海,這就直接決定了孩子未來能吃得開的區域在哪兒。所以說,知情人壓根兒就沒有撒謊,這位媽媽其實也贊同這樣的說法。
只是他們覺得名校光環這東西,自己并沒有特別濃重的情結,寧可選王牌專業,也不選非王牌專業,這是人家的原則,也挺好的,反正要么選名校,要么選名牌專業,就看自己的取舍了。
這樣的案例對普通人而言并沒有多大的參考價值,除非真的到了能夠在頂尖高校中隨意挑選專業的層面。如果只能在名校和較好的專業之間做選擇的話,那么筆者還是認同很多老師的觀點,即優先以進入名校為準,畢竟名校光環在日后找工作以及爭取保研資格的時候實在是太難得了。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