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景林資產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最新美股持倉數據,公布了2025年一季度的調倉動向。
總體來看,景林資產2025年一季度的美股持倉總市值為32.28億美元;
約合232.8億元人民幣,較其2024年末的31.65億美元的規模略有增加。
景林在一季度末的持倉總共包含31只標的。
在一季度,景林新進買入了阿里巴巴、英特爾、禾賽科技。
值得一提的是,對阿里的買入手筆不小,目前持股市值達到約8000萬美元,占組合比重2.46%,是第11大重倉股。
對于英特爾的投資從股價和基本面來看,可以視作一次抄底,目前英特爾股價已回到10年前的水平。
而禾賽科技正身處智駕這一風口賽道。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2025年一季度,景林清倉了英偉達、騰訊音樂、優步、亞馬遜、巴西石油等8只股票。
增持的個股有9只,分別是:
Meta、臺積電、富途控股、貝殼、新東方、攜程、晶科能源、阿特斯太陽能、Legend Biotech Corp ADR和再生元制藥。
其中貝殼、攜程、富途控股等增持幅度較大,
貝殼持股量環比增加777.49%,已占組合權重2.97%,擠入了前十大重倉行列,排在第十位;
對攜程的持倉也實現了翻倍+,不過占組合權重仍低,不到1個百分點。對富途控股,則是在重倉基礎上再度加碼48.23%,
可見景林在金融科技賽道加碼下注。
減持方面,相較于上一季度,景林大幅減持了谷歌、微軟和Sea Ltd。
其中減持最多的是谷歌,減持約45.53萬股,環比減少90.83%;
其次是微軟,減持約48.69萬股,環比減少83.9%;Sea Ltd環比減少57.32%。
投資報(Liulishidian)整理了景林截至2025年Q1的美股全部持倉列表,以供參考:
來源:SEC制圖:投資報,漲跌幅截至2025.5.14,下同
1、景林美股持倉總市值
為32.28億美元,約232.8億人民幣
從歷史數據來看,2023年一季度起,景林的美股持倉市值保持了連續6個季度的穩定增長,規模從17億美元一路翻倍增至2024年二季度末的近38億美元。
2024年三季度,景林選擇了主動減持美股持倉,
而從2024年四季度規模來看,景林沒有選擇把減掉的頭寸加回來。盡管景林新進買入了個股,但都沒有大手筆地買到重倉的程度;
此消彼長之下,景林在2024年末的美股規模仍然維持在31億美元左右,與上季度末持平。
而今年的一季度,景林在新進買入阿里巴巴、禾賽科技,大筆增持貝殼等中概股,最終美股持倉規模略有增長。
2、景林持股集中度升高
從上季度79.32%升高到86.24%
13F報告顯示,Meta、拼多多、網易、滿幫、臺積電依然是景林的前五大重倉股,位次上和上一季度沒有變化。
但經過對Meta、臺積電和富途控股的增持后,集中度在進一步提升。
一季度末,前五大重倉股合計占總倉位的比重已經超過六成;
前十大重倉股占比已超過86%。
回顧歷史,從2023年二季度以來,景林的持股集中度一直保持在80%以上的水平,最高在2023年末一度超過90%;
但由于2024年三季度對重倉股多有減持,
并且四季度選擇增持了前十大以外的個股,景林的持股集中度較前面幾個季度明顯下降。
2025年的一季度,景林在前十大重倉股中,就增持了四只,包括Meta、臺積電、富途控股和貝殼,導致集中度較上季度明顯上升。
3、新進阿里巴巴、禾賽
增持攜程,新東方,抄底英特爾
一季度,景林只新進了3只個股,分別為阿里巴巴、英特爾、以及禾賽科技。
其中阿里巴巴作為美股市場上的中國互聯網公司代表,自去年以來就開始受到追捧。
橋水基金的一季度13F報告顯示,這家知名對沖基金同樣在爆買阿里,
持股數從去年末的25.5萬股激增至一季度末的566萬股,增幅超過20倍,成為其四大重倉股。
而阿里今年以來截至5月14日的股價漲幅達到58.1%,表現十分亮眼。
另一家景林新進的公司是禾賽科技,
一季度買入74.86萬股,持股市值為1107.86萬美元,占組合權重僅為0.34%;
買得不算太重,可能也是因為去年以來漲勢過猛。
禾賽科技是一家自動駕駛及高級輔助駕駛(ADAS)激光雷達企業,2023年2月在納斯達克上市。
身處智駕賽道的風口,禾賽科技自去年四季度以來拉開了暴漲的序幕,單季度暴漲194.67%,今年以來繼續上漲了29.02%。
與清倉,減持美股科技七巨頭不同的是,景林一季度新進買了英特爾這家公司,持倉市值5000萬美元,占組合權重1.53%。
買得要比禾賽科技重多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可能英特爾的位置更有安全性,性價比更高一些。
從股價表現來看,英特爾從2021年開始就持續調整,目前股價已跌回到其2014年時的水平。
從基本面來看,公司新任命了CEO,要推動公司轉型改善。
增持方面,對貝殼、攜程、富途控股等增持幅度較大。
貝殼持股量環比增加777.49%,已占組合權重2.97%,擠入了前十大重倉行列,排在第十位;
對攜程的持倉也實現了翻倍+,不過占組合權重仍低,不到1個百分點。
對富途控股,則是在重倉基礎上再度加碼48.23%。
再加上對新東方,晶科能源,阿斯特太陽能的增持,可以看出景林對于國內經濟和處在低位的光伏等行業的下注。
4、大幅減持美股科技巨頭
清倉英偉達、亞馬遜等
注:圖為景林清倉的8只個股。
此前,美股科技股和中概股可以說是景林最重要的兩大持倉方向。
回顧2024年,一季度時,景林將英偉達、臺積電都買進了前十大,半導體行業的權重超過15%;
到三季度,景林開始減持臺積電,而英偉達則接近于清倉。
2024年四季度,景林進一步減持了臺積電,但重新加倉美股科技巨頭,對Meta增持了1.79%、谷歌增持了953%、微軟增持了51.56%,重新買回亞馬遜。
但到了2025一季度,相較于去年四季度,在持倉結構上,出現180度大反轉的選擇;
或許是認為一路高歌猛進的美股科技七巨頭已有透支,
景林清倉了英偉達、亞馬遜,并且大幅減持谷歌和微軟,分別減持90.83%和83.9%的比例,接近清倉。
從美股市場表現來看,景林在一季度的迅速減倉是踩對了節奏。
2025年以來,無論是標普500指數,還是納指100都在創出新高后迎來了不小的調整。
而在個股層面,科技七巨頭的跌幅更大,谷歌一季度跌幅18.22%,英偉達一季度跌幅19.29%。
而到了4月初,美股更是加速下滑,直到最近指數收復失地。
5、減持百濟和聯合健康
提前上岸,避開了大跌
除谷歌、微軟以外,景林一季度另一大減持方向是醫療保健行業,
一季度分別減持了百濟神州和聯合健康69.57%和69.38%的原先持股,
從股價表現來看,聯合健康在一季度還略微上漲3.98%,景林的減持恰逢其時;
因為在隨后,這家公司涉嫌醫保欺詐遭調查,股價開啟暴跌模式,截至5月14日,4月以來已大跌41.19%。
而百濟神州則在今年一季度出現大漲,單季度漲幅47.35%,景林對此逢高減持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對百濟的減持,不獨景林這一家重要機構,高瓴同樣在行動。
最新的公告顯示,2025年5月9日,高瓴減持了百濟神州境外流通股股份1600萬股,
目前高瓴持有百濟神州的股票總數減少至 6855.11萬股,持股比例從6.03%變更為4.89%,不再是公司持股 5%以上的股東。
與此同時,空出來的倉位,景林用來增持了再生元制藥和Legend Biotch Corp ADR,增持比例達到37.68%、36.3%。不過,這兩只醫藥股今年以來股價表現不佳。
6、加碼中國資產
找到中國的MCGF10
從景林一季度的調倉操作可以明顯感受到,這家機構顯然在大力加碼中國資產。
景林資產管理合伙人、總經理高云程,日前在一場內部峰會上談到了這一背景下,他對市場機會的最新看法。
他認為中國會像美國過去一樣,出現一批類似“MAGA 7”的公司,他提出“找到中國的MCGF10”。
高云程認為,中國在智能制造上,找到了新的增長點和發展的范式。這使得中國經濟進入了新的增長周期。
第二點,是外部環境在美國總統換屆之后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對中國帶來了一次新的發展機遇期。
由美國主導的單極世界分崩離析,世界秩序進入了多極化。
各個國家為了自身的發展,會開展更為獨立的國防、外交和貿易。
中國的一批企業正在逐步成為真正全球化的企業,甚至在有些領域,是能夠制定全球標準的。
我們跟美國現在已經變為全球化的公司,市值上還有七倍的差異,估值上還有百分之四五十的差異,這是不合理的。
中國公司殺估值的時代過去了,
這只是第一輪的估值修復,后面可能還會看到業績的成長。
投資上有三個方向。
第一個方向,今年是AI落地的元年。
第二個方向,今年是智能駕駛普及的元年。
第三個方向,今年是智能機器人的開始之年。這個可能還有點早,但是它已經確定性地把那個方向畫出來了。
最后一句話就是,我們在0.5-10上面有巨大的優勢。
所以,可能,這一次我們要平視世界了。觀察90后和00后,他們已經在平視世界了。
我覺得,這一次,資本市場和重要的上市公司也可以平視世界。
也就意味著,我們會抹平估值的差異。
- 結語-
投資報原創的稿件,有轉載需要的,請留言。
投資報發布的、未標原創的,可直接轉載,但需注明來源和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