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印巴交火之后,以巴方大獲全勝而暫時告一段落。
雖然印度并未承認自己失敗,甚至選擇“喪事喜辦”,舉行勝利紀念活動,但是了解真相的都知道,這是印度人故意“強顏歡笑”。
目的自然是為了避免西方軍工神話,直接被中國作戰體系戳破。
此次交火結束之后,至少可以讓中巴經濟走廊迎來十年的和平,而美國雖然無法在南亞地區,利用印度阻撓中國一帶一路和中巴經濟走廊建設,但是美國或許要在中東繼續圍堵中國。
不得不說,美國人真的是亡中國之心不死。
那么此次印巴交火還有沒有鮮為人知的深刻背景?
或者說此次交火對于世界格局又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第一,印巴之所以會走向停火,是軍事因素和經濟發展、政治局勢等綜合因素所導致。
首先,在4月底被曝光的印度情報部門機密文件顯示,早在4月16日,印度就開始策劃此次槍擊事件。印度的目的不僅僅是和巴方交火,而是要借此機會打造一個0.75至0.12公里寬度的安全走廊。
【槍擊事件,就是一場陰謀】
根本目的是避免中巴聯合剿滅俾路支分裂勢力。
還計劃滲透巴控克什米爾,阻斷中巴走廊進入巴基斯坦的口子。
既然印度的核心目標并非巴基斯坦,那么印度自然不會發起大規模進攻。
其次,雖然戰術目標是短期的,但是印度糾集大量兵力,并不計劃在20天左右就鳴金收兵,至少要獲得一定的好處才會善罷甘休。
結果在印巴交火之后,印度被打蒙圈了。
事實上,此前君明已經還原印巴交火的過程,但是根據最新消息來看,很顯然還有疏漏。
在5月7日,印度發動代號“辛杜爾”的報復行動,當天凌晨的0點10分,印度集結了包括導彈射程在100公里的陣風以及蘇-30、幻影-2000、米格-29在內的76架戰機。
組成空中編隊,向克什米爾邊境地區撲去。
該計劃是陣風打頭陣,迅速擊落巴方戰機,徹底掌握制空權。
結果在印軍發起進攻兩分鐘后,巴軍迅速升空攔截。
十分鐘之后,巴方的殲-10CE、梟龍戰機和ZDK-03預警機組成空中編隊迎戰。
在這個時候,可以說人類史上21世紀,目前最大規模的空戰爆發。
雙方編隊在接近100公里的時候,在預警機的引導下,殲-10CE率先發射十枚霹靂-15E導彈。
導彈發射之后迅速爬升,然后開始一級點火。
等到印軍接收到預警之后,開始戰術規避,但是已經來不及。
霹靂-15E發動機進行二級點火,從最高點開始俯沖,直奔陣風戰機而去。
這個時候, 霹靂-15E的速度已經達到5馬赫,就像雄鷹一樣直接撲向了陣風戰機。
隨后三架陣風、一架蘇-30和一架米格-29、一架無人機如同火雞一樣墜毀在印度本土。
反觀巴基斯坦空軍戰機毫發無損,全身而退。
此次印巴交火戰績為6:0。
隨后,巴方外長公布戰績,并將所有行動細節全部匯報給中方。
但是對于印度而言,此次損失是毀滅性的。
即便印度手中還有陣風戰機,但是未必敢冒著再度被擊落的風險,繼續對巴基斯坦展開襲擊。
畢竟,印度空軍雖然擁有上千架戰機,但是先進戰機的數量只有一兩百架,最先進的就是36架陣風戰機。
【印度陣風被擊落,打出一個0:6】
在此前的交火過程中,印度派出76架戰機。
整個印度空軍精銳相當于傾巢而出。
巴方只派出49架戰機,就搞定了來勢洶洶的印度空軍。
我們從參戰飛機數量對比上,可以看出印度此次敗得很徹底,但是真正讓印度感到害怕的是看不見的交火細節。
老話說,人只有對未知才會感到恐懼。
很顯然,此次印巴交火就涉及到了印度未知的領域。
事后巴方還宣布,如果不是出于政治因素,可以擊落15架陣風戰機。
但是在君明看來,巴方此舉就是故意的。
故意留活口,讓印度空軍飛行員逃回去報信。
否則一次性擊落所有戰機,印度不可能主動停火。
只有印度得知巴方用中國十年前研發的霹靂-15E,擊落了被吹上天的陣風戰機。
新德里才會明白,印巴之間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畢竟,印度讓36架陣風戰機充當先鋒,配備的可是射程達到100公里的流星導彈。
結果巴方在100公里外就發射導彈,等到印度飛行員收到警報之后,已經來不及了。
霹靂-15E真的是轉瞬即至。
說明陣風戰機在100公里外無法探測到殲-10CE,但是巴方運用超視距作戰技術,先敵發現、先敵鎖定、先敵開火。
最終使用射程比流星多40公里的霹靂-15E,打下了歐洲最先進的陣風。
要知道,陣風可是連美國空軍都不敢小覷的存在。
就連美軍的F-22都無法鎖定陣風。
結果此次陣風卻甩不掉中國十年前研發的空空導彈,這種從未經歷也未曾想象到的代差劣勢,帶來的絕望,早已彌漫在整個印度軍隊。
這樣的戰績,徹底打垮了印度軍隊的自信心。
此次交火也將“3D打印”進行全面的貫徹落實,甚至殲-10CE還被網友稱之為“打印機”。
而且除了戰機對弈,印軍付出六架戰機被擊落的代價。
就連印巴無人機對峙,印度也沒有占到任何便宜。
印軍77架無人機被巴方摧毀,數十架巴方無人機在包括新德里的市區上空盤旋。
就連印度海軍也在鷹擊-21的威懾之下,不敢輕易出港。
甚至在計算機信息戰中,素有“軟件大國”之稱的印度,毫無還手之力,直接被巴方癱瘓了近70%左右的電網。
隨后在5月8日,外國銀行紛紛出售12億美元左右的印度國債。
創下自2006年以來,最高單日拋售紀錄。
此舉也讓外資更加不看好印度。
因此,印度此次宣布停火,本質上是印軍統治精英在軍事潰敗、經濟潰敗、政治結構三重壓力下的“斷尾求生”。
尤其是印度內部經濟下行,莫迪政黨得票率暴跌,還讓陣風戰機等國防采購貪腐案公之于眾。
再加上中國充當巴基斯坦軍事的作戰體系“背書”,印度依靠美國來遏制中國,進一步打造地區霸權的戰略泡沫徹底破碎。
此外,印巴此次交火前后只有短短20天的博弈,為何成為21世紀新型戰爭形態的經典教材?
【印巴交火后,印度遭到重創】
說句實話,此次印巴空戰,足以寫進西方軍校的教材之中。
讓其反復研究。
這是東方大國的戰略智慧與軍事科技,在喜馬拉雅南麓書寫了新的傳奇。
對,就是傳奇。
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中國雷達透視印度。
我國在阿克賽欽部署了JY-26雷達,很多人對于這款雷達并不陌生。
JY-26擁有三大優勢,堪稱反隱身戰機的殺手。
兼備全空域監測能力和智能抗干擾能力。
按照美國蘭德公司的評估,該雷達的部署讓印度斥資82億美元,打造的“陣風加流星導彈”組合的戰略價值,直接縮水了60%。
對印度軍事透明度從38%提升至79%。
據悉,JY-26反隱身雷達系統,采用UHF波段與量子雷達融合技術,具有顛覆性的頻譜穿透力。
UHF波段本身可以穿透F-22或F-35的隱身涂層,通過多基地協同探測模式,只需要三部雷達組網就可以將定位精度提升至15米級。
該雷達的全空域監測能力,可以輕松穿透印度自研的“薩姆德里克”電子干擾云,借助阿克賽欽5170米海拔的優勢,雷達波束俯角12度覆蓋印度北部平原。
穿透恒河平原大氣波導效應。
東至直線距離480公里的印度阿薩姆邦提斯普爾空軍基地。
南抵直線距離680公里的新德里防空圈邊緣。
可以對印度北部63%的軍用機場,以及78%導彈陣地形成全天候監控。
尤其是對斯利那加空軍基地,更可以實現分辨率為0.3米的合成孔徑成像。
可以識別機庫內戰機掛載狀態。
這就是君明所說的透視能力。
可以說在JY-26的面前,印度毫無秘密可言。
而且JY-26還擁有智能抗干擾系統,以及反介入,區域拒止體系。
不僅可以自動識別干擾類型并切換16種反制模式,并進行動態頻譜共享,而且還可以和同體系下的YL-8B、SLC-7雷達構成多層次預警網。
數據直接和紅旗-9防空系統進行連接。
將攔截反應時間壓縮至28秒。
同時還針對印度“布拉莫斯”巡航導彈,依賴地形匹配制導的特性,提前120秒生成三維數字高程模型,供攔截系統進行預判。
畢竟,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就是印巴交火結局不變的、永恒的真理。
而印度依舊沿用邊境牧民-商旅線人-職業間諜的“三線特工”,架構情報網絡。
印度的“綜合戰區信息系統”,自然無法應對JY-26雷達調制的波形。
就算事先策劃了一個“圍魏救趙”的戰術體系,在大國全視之眼凝視下,也相當于是裸奔。
【JY26雷達,給予很大的幫助】
這也是為何巴方倉促升空之后,還能殲敵于國門之外的重要原因。
第二,機載相控陣雷達的優勢。
殲-10CE可以率先開火,依靠的就是自身搭載的有源相控陣雷達。
同時,印軍沒有先進的電子戰飛機,但是殲-10CE和梟龍均搭載了先進的電子吊艙。
這樣印軍在接敵的時候,就已經處于被壓制的狀態之中。
隨后殲-10CE和梟龍,通過數據鏈和預警機進行連接。
當殲-10CE發射霹靂-15E之后,就由ZDK-03負責引導霹靂-15E攻擊印軍戰機。
作為電子戰鼻祖的中國,印度從一開始就被巴方電子壓制,輸得并不冤。
第三,北斗及C4ISR系統。
在戰場態勢感知上,巴方在印軍戰機升空后,兩分鐘內獲得情報,并迅速升空展開反擊。
靠的就是衛星定位在內的C4ISR指揮系統。
之所以可以提前發現,就是北斗衛星成功追蹤的功勞。
早在2014年,巴基斯坦幫助我國建立了第一個海外地面站。
千萬別小瞧這個海外地面站。
有了這個地面站之后,北斗的精度就能覆蓋巴基斯坦全境。
2020年,北斗三號全面組網完成,巴軍申請成為北斗首個海外軍隊用戶。
在這種情況下,巴軍和我國戰機在內,所有作戰單元與北斗以及北斗后面的C4ISR系統進行對接。
只要巴方開機,就能看到整個戰場傳來的全景態勢。
這個態勢自然包括阿克賽欽的JY-26遠程預警雷達系統。
印巴交火之后,印度從新德里等地區向克什米爾派出最精銳的地面部隊,空中還集結大量戰機。
這一切都在C4系統的監視之下。
要知道,C4系統還有另外一個稱呼,那就是“千手觀音”。
當巴方戰機與ZDK-03預警機對接,就能接入C4系統,對于印度空軍的一舉一動,堪稱是了若指掌。
這就是巴方可以在200公里外,發現印度戰機的原因所在。
還能實現快速反擊并擊落陣風的目標。
同樣是在C4系統的加持下。
巴方的梟龍戰機可以發射CM-400AKG,突破印度遠程空導彈系統,摧毀了250公里外的印度在腹地部署的S-400防空系統。
以及布拉莫斯反艦導彈的倉庫。
畢竟,印度的衛星和北斗衛星完全不在同一水平。
當北斗已經實現上萬公里,距離上厘米級精準定位的時候。
印度自研的NAVTC定位系統,截至2025年,也只有七顆定位衛星。
想要實現全面組網,至少需要24顆。
如今印度完成的進度連三分之一都不到,定位精度也只有20米左右。
而且只能在印度本土上進行定位。
一旦出境之后,就連印度人自己都預測不了彈著點的布朗運動。
即便印度的定位系統,在我們眼中屬于破爛,在遠程預警雷達監測下,就屬于裸奔的狀態,但是這并不妨礙印度“喪事喜辦”,不妨礙印度吹噓陣風可以“暴打殲-20”。
別忘了,此前印度向巴基斯坦境內發射四枚“大地1”彈道導彈,結果只有一枚打到巴基斯坦境內,而且還被巴方用紅旗-16成功攔截。
其余三枚,由于定位問題,升空后掉頭奔向印度阿姆利則地區印度人的頭頂。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為導彈導航精度偏差后,才出現的胡亂射擊的情況。
于是,在5月10日,巴方啟動“銅墻鐵壁”軍事行動之后,印度火速選擇與巴方磋商,希望雙方都可以停火。
而印度也很識趣,知道自己投機失敗,然后便主動和中方進行談判。
還反咬美國一口。
5月12日,中印開始接觸,印度駐華大使館羅國棟,請求會見中國外交高層。
很顯然,印度這是求饒。
因為印度很清楚,只有中國具備充當調解人的資格。
5月13日,印度想世貿組織發出通知,提議對美國征收反制關稅。
這與此前萬斯訪問印度之際,莫迪和萬斯聊的熱火朝天,誓要在安全、貿易等多個領域,與美國合作對付中國,完全是截然不同的態度。
不難看出,這就是印度,這就是南亞有名的“墻頭草”。
從冷戰爆發之后,印度就在美蘇之間反復橫跳。
如今依舊在中美之間橫跳。
我們收拾印度的目的,并不是要徹底將印度打趴下,而是“教印度做人”,讓印度死心塌地與中國合作。
不出意外的話,未來將由俄羅斯出面說和,主動遞出臺階,然后印巴徹底暫停沖突,南亞重新恢復和平。
第二,印巴此次沖突,對于中國和全球格局有何影響?
首先,軍事優勢建立在民用之上。
印巴交火之后,殲-10CE可以率先發現印度戰機,依靠的是機載相控陣雷達,其中主要涉及到氮化鎵。
【殲10CE使用的雷達,領先陣風戰機】
我國對美關稅反制就禁止了鎵出口。
事實上,鎵在軍用雷達上使用的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數用于5G基站之上。
當初美國唆使加拿大扣押孟晚舟,并不是小題大做。
因為華為代表的是高新通訊企業,在中國境內建造了500萬個基站。
依靠的就是對鎵元素產品的提煉和制造,全套產業鏈。
特朗普背后的猶太精英集團意識到,如果不遏制中國在鎵領域的提煉優勢,那么美國在相控陣雷達以及遠程空空導彈導引頭等部件建設上,將很快落后于中國。
畢竟,在2023年3月,美國考慮給F-35戰機,搭載這次被擊落的陣風戰機所搭載的流星導彈。
因為美國軍火商一直無法攻克,相控陣導引頭在內的空空導彈技術。
原因是美國在基礎鎵元素加工、提煉、制造方面,處于落后階段。
這才導致美軍無法給F-35配備先進的空空導彈。
戰斗力自然會大打折扣。
在美國看來,只要打垮華為,就能阻止中國5G網絡普及,也可以打垮中國在機載相控陣雷達、空空導彈導引頭等技術上的優勢。
最壞的結果就是保住美國5G市場,為美國軍方均攤成本留下余地。
美國對于軍工技術十分敏感,他們知道我們雖然在民用5G基站上有所突破,但如果放任華為在全球肆意發展,以中國產業鏈的優勢,可以快速降低我國軍隊用品單價。
這樣一來,美國軍方大規模使用導彈的費用,就會被中國提升十幾倍。
比如說,在此次印巴交火中。
我國研發的4000萬美元的殲-10CE,擊落了價值9億美元的陣風戰機。
而且使用的還是十年前就研發出來的導彈。
這個性價比已經達到1:20。
如果這種情況徹底普及開來之后,代表著中國用2000億美元軍費生產出來的武器裝備,戰斗力可以超過美軍用8000億美元研發出來的武器裝備。
美軍如今靠美元維持開支,如果數量優勢徹底消失之后,再也無法壓制中國的軍力。
因此,美國要彌補中美兩國空軍戰力差,必須打壓中國民用通訊龍頭企業。
阻止華為在5G市場擴張。
我國當然也明白美國人究竟是怎么想的,于是在反制美國之際,選擇停止鎵出口,不等美國用5G市場壓低導彈和雷達成本,先斷了美國人的“口糧”,看他們怎么辦。
其次,卷不一定是壞事。
如今我國制造業各個領域的競爭非常激烈,新技術新產品出現之后,很快就會在國內市場充分競爭力下,將成本壓到最低。
很多人抱怨行業太卷、利潤低、壓力都很大。
但是我們要明白,正是這種充分競爭讓中國制造以物美價廉著稱。
在國內利潤都壓縮到了最低,其他國家更加難以取代。
也就是說,任何事務都具有兩面性。
就以5G為例,美國禁用華為之后,5G建設可供選擇的供應商只有歐洲、韓國等國家。
但是這些國家的成本遠高于中國。
雖然他們擁有大量專利,但專利也需要依靠產能擴大才能盈利。
事實證明,中國基站的性價比最高。
在西方普遍陷入財政困局的時候,即便完成5G基站建設,通訊成本也遠比中國高。
而且無法將成本均攤到我國的水平之下,更別說掌握氮化鎵在內的產品全套產業鏈。
這樣一來,美國就無法實現制造業回流。
畢竟,在我國盡最大可能主動降低成本,從而讓競爭對手無路可走、無利可圖之后,很有可能會將他們趕出市場。
在這里,我們要感謝在制造業生產、研發和銷售等領域奮斗的中國人,是他們的努力,讓中國軍工這次在全球揚名立萬。
此外,這次印巴交火也相當于掐住了印度的脖子。
此次交火相當于給印度提了一個醒,美國人是靠不住的。
大家可曾記得,印巴交火之前,美國人是怎么說的?
那就是支持印度。
結果印度慘敗之后,特朗普還主動跳出來,揚言是“美國調停了印巴沖突”。
【特朗普揚言,是美國挑釁了印巴沖突】
同時,巴基斯坦內部的親美派也應該看清楚,誰才是巴基斯坦真正的朋友。
此前巴基斯坦可是幫美國干過不少“臟活”和“累活”。
經此一役之后,巴方應該全心全意和中國合作。
放棄與美國那些見不得光的情報領域的合作。
這樣一來,等到中巴走廊建設完成之后,巴基斯坦就能快速成為富裕國家。
重現古天竺的輝煌。
畢竟,中巴經濟走廊一旦打通之后,印度向西向北擴張都將被掐斷。
向東北擴張的路線又被中國洞朗地區卡住。
印度將被嚴格限制在本土那一畝三分地之上,所有陸地擴張路線已經被全面切斷,就只能選擇從海上進行突破。
可是印度沿海也面臨一個難題。
那就是遠離印度人口稠密區,而且背靠高原,沒有大江大河提供工業發展所需要的水源。
再加上我國已經開始建設雅魯藏布江水電站。
印度的布拉馬普特河水量也會受到限制。
到了那個時候,從陸地和海洋均無法擴張的印度,只能選擇加入“一帶一路”,重回中俄陣營之中。
說明任何國家都難免會有自己的戰略,印度雖然不乏一些小聰明,但是缺乏戰略眼光和大智慧。
此次印巴交火就是印度參謀部主導下,印度精英對外擴大生存空間的最大規模試探。
結果遭到巴方當頭一棒。
此舉足以讓印度重新審視國家戰略和自身能量。
最后就是印度-中東-歐洲走廊的泡沫徹底碎裂。
關于這一點,君明此前已經詳細闡述。
因為印度在4月21日,策劃槍擊案就是為了配合美國。
在未來可以將印度打造成世界工廠,以此取代中國。
別忘了,在2023年,美國、沙特聯合歐洲與印度,共同推出印度-中東-歐洲走廊計劃。
目的就是對抗中國一帶一路和中巴經濟走廊。
可是印度想要打通這條走廊,就必須向西北打敗巴基斯坦,進入中東波斯灣。
才能截斷一帶一路南線。
這屬于連消帶打的高級手段。
這很有可能是印度參與規劃的,只有這樣才能讓印度的利益最大化。
然而規劃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戰場是殘酷的。
雖然此次印度沒有打敗巴基斯坦,而是選擇第一時間求饒,但是中美博弈還沒有分出高低勝負。
印度未來還有可能會繼續犯錯,而此次印度戰敗之后,也會給印度民族主義降降溫。
伴隨著印度戰敗之后,印度向西進中東,以及穿越阿拉伯半島進軍歐洲,就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同時,中國會和巴基斯坦第12軍在內的精銳,徹底剿滅俾路支分裂勢力。
全面打通一帶一路南線,指日可待。
而且眼看印度作為西方取代中國的B方案,這次在印巴交火中原形畢露。
失去印度之后,特朗普鼓吹的制造業回流,同樣屬于美夢破碎。
在美國想盡一切辦法要拆散中國產業鏈的時候,我們只需要按部就班推進“一帶一路”,就能將中國主導的產業鏈平鋪到整個歐亞大陸。
建立起以中國為龍頭的全球產業鏈格局。
這才是我們對美國的最大嘲諷。
第三,對世界格局有何影響?
首先中美關稅戰暫停,進入中場休息階段。
此前咱們說了,美國支持印度軍事冒險,目的就是阻撓中國向伊朗為首的中東、中亞、非洲地區產業鏈轉移的一帶一路。
其中南線是從巴基斯坦靠近伊朗的俾路支地區,進入伊朗境內。
印度失敗之后,就代表著印度“圍魏救趙”失敗。
這個計劃原本是,印度給俾路支地區阻撓一帶一路分裂勢力,贏得反攻的機會,但是中巴并沒有出手。
這樣一來,為后續剿滅俾路支分裂勢力也定下了基調。
南線打通之后,中國西部和東部產業鏈,通過伊朗這個經濟橋頭堡,轉移原本對美國配套產業。
我國數千億美元早已準備妥當,一旦大規模產業鏈轉移至伊朗和中亞、中東,美國將會徹底被排除在貿易邊緣。
我們就能均衡全球產業布局,不再受制于美國市場。
對此,美國人能不著急嗎?
當然會著急。
于是美國選擇在關稅戰中讓步、妥協。
緊接著,在巴方宣布大獲全勝兩天后,也就是5月12日,中美舉行會晤,取消雙方從4月份開始加征的高額關稅和反制措施。
這就是美國人,打不過就開始講和。
也說明特朗普之前的關稅摩擦,與印度軍事冒險,屬于經濟與軍事混合作戰模式。
如今打輸了,美國只能選擇緩和中美關系。
這就相當于拳擊比賽中,突然摟抱對手,為自己贏得喘息的機會。
也就是說,中美關稅戰不會在短期內結束。
別忘了,當初朝鮮戰爭打了三年,僅談判就談了兩年。
打完了談、談完了打已經是常態。
對此,很多人表示不理解,中國在這種情況下,選擇同意對美降低關稅,是不是錯失良機?
其實大家有一個誤區,那就是關稅戰本身打的并不是關稅。
5月12日,我國出口管制工作協調機制辦公室部署開展了,打擊戰略礦產走私專項活動。
這是在中美談判不到一天之內,我國商務部等部門展開對核心礦產戰略資源進行加碼管控。
雖然表面上中美關稅戰在降溫,但是背后的博弈很激烈。
否則君明也不會說,中美會談結束之后,一切的博弈才剛剛開始。
其次,特朗普開啟中東行。
中美關稅戰進入“中場休息”之后,特朗普迅速出訪中東。
其目標依舊是對準中國的一帶一路,還想阻撓中國發展。
第一步就是拉攏沙特。
此前猶太復國主義已經意識到,中國一帶一路的前鋒已經直達伊朗、伊拉克以及地中海東岸。
想要阻止一帶一路進入歐洲和非洲,美國必須聯合沙特、以色列,構建中東新的橋頭堡。
必須在中東阻止中國一帶一路的經濟滲透。
如果讓以色列充當這個橋頭堡,是不合適的,會得罪很多人。
這樣一來,人口少、國土面積小,與中國、歐洲、阿拉伯以及美國關系都不錯的沙特,就成為美國的最佳人選。
以色列為此不惜給沙特“畫大餅”,答應向沙特提供核技術。
沙特還承諾美國,將會對美投資1萬億美元,還會再次采購F-35在內的1420億美元軍火。
在外界看來,沙特就是美國的“送財童子”。
而沙特此舉,實則是為了換取西方對沙特成為中東經濟中心和半島霸主的支持。
同時,沙特也沒有過分重視美國要求與中國保持距離的請求。
因為沙特也在拉攏中國投資沙特。
別忘了,此前沙特可是提出在國際機場內,設立沙中經濟特區。
這樣一來,沙特就能讓自己成為海權和陸權交匯處的中東強國。
美國的第二步就是解除對伊朗和敘利亞的制裁。
近日,特朗普已經采取措施恢復與敘利亞的正常關系。
將下令終止制裁敘利亞。
美國為何會終止對敘利亞的制裁?
原因其實很簡單。
眼下,地處中東核心地區的敘利亞由沙特支持的HTS控制。
導致沙特地緣政治得到極大程度的改善。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為了支持沙特,已經逼著庫爾德武裝就地解散。
直接納入了敘利亞政府框架之中。
沙特打造通往歐洲的能源管線,將不會面臨任何阻礙。
同時也能和土耳其緩和一下緊張的關系。
這都是屬于推動沙特為中東主導而鋪路。
這樣一來,就會衍生出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中美關稅戰,以及美國放松對伊朗的制裁,是否屬于中國作戰體系對周邊地區的壓倒性優勢震懾所導致?
在君明看來,這涉及到中東博弈的戰略選擇問題。
對于中國而言,我們和沙特合作的同時,也在打造中東經濟戰略安全的橋頭堡。
那就是伊朗。
中國已經同意提供數千億美元,投資伊朗的能源和基建。
這是我國自成立以來,對外投資最大的一筆。
大家可以發現,在美國力推沙特的同時,我們在力推伊朗。
雙方的經濟與安全將會在這里碰撞。
在經濟領域,比拼的就是誰能率先成為中東經濟核心。
這是一場競爭。
中國和沙特、伊朗的關系都不錯。
我們不會二選一,而是要在這場競爭中將所有國家納入其中,這十分考驗我國的政治智慧。
【特朗普出訪中東,只為圍堵中國】
中國和沙特關系不錯,對應的就是美國也想拿下伊朗。
中美均想滲透到對方的“后花園”,抄對方的后路。
在關稅戰的背景之下,如果美國繼續給伊朗施加壓力,中國就可以聯合俄羅斯等其他國家,摧毀美國單邊制裁。
直接單方面扶持伊朗。
而美國很清楚,中國獨占伊朗,就代表著美元霸權會坍塌。
因此,美國也想從中分一杯羹。
既然想要拉攏伊朗,美國就不能硬剛中國和伊朗。
美國很擔心中伊會全面合作。
這就是美國為何會在關稅戰中,主動緩和關系的原因所在。
甚至為何美國會選擇與伊朗談判的原因所在。
5月11日,也就是印巴交火的第二天。
伊朗同美國進行第四輪談判。
美國已經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和CIA,關于目前伊朗沒有私藏核武器的結論。
并提出解除所有對伊朗的制裁,承認伊朗工業濃縮鈾的權利,是伊朗對談判的兩個基本條件。
5月15日,伊朗最高領袖高級顧問表示,伊朗承諾永遠不制造核武器。
銷毀可用于武器化的高濃縮鈾庫存,兩國準備簽署核協議。
以此換取美國立即解除對伊朗所有經濟制裁。
代表著美國已經在核領域做出全面讓步。
美國解除伊朗制裁,就是防止伊朗與中國加深合作。
只有分化中伊兩國,才能阻止印巴沖突后一帶一路南線快速穿越伊朗。
但美國做出讓步之后,我國將會快速抄底并占領伊朗市場,絕對不會讓美國人的陰謀得逞。
根本原因就是印巴交火之后,絲綢之路南線從俾路支進入伊朗將指日可待。
既然美國和印度聯手截斷南線失敗,就只能在進入伊朗之后進行攔截。
因此,美國才會選擇同意解除對伊朗的制裁。
這代表著美印陰謀徹底破產。
但是這意味著,美國阻斷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初心沒有改變。
南亞的初端攔截失敗,就會迅速開啟中段攔截模式。
美國的外交和經濟動作反應極其神速,攻防轉換也特別快。
為了經濟侵略中東戰略順利實施,美國不惜撇開以色列,單獨與胡塞達成停火協議。
這些都是美國卓越的外交能力的體現。
如今,在非戰爭的情況下,我國一帶一路向西穿越,已經導致美國的戰略向西大幅度遷移。
這就是我國一帶一路戰略成功牽制美國的成效。
特朗普此次中東行,就是全面調整中東戰略,要和中國在波斯灣沿岸展開新的經濟角逐。
意味著美國再次被中國戰略牽著鼻子走,這就是我國外交的勝利。
那么此舉是否代表著伊朗已經跪了?
說實話,那些認為伊朗已經跪了的言論,就是對國際熱點的錯誤解讀。
從伊朗自身的角度來說,同意廢除核武,解除制裁,這是經濟發展的需要。
伊朗被美國制裁多年,內部經濟問題嚴重影響民生,也就是現代體系化戰爭的必然結果。
無核氫彈的成功研發,以及印巴交火已經證明,沒有核武一樣可以實現“3D打印”。
徹底撕裂地區霸權。
同樣可以維護自身核心權益。
從中俄的角度來看,美國解除對伊朗制裁,一直都是中國、俄羅斯和伊朗所謀求的目標。
從今年3月份開始,中國和伊朗會晤之際就表示,要打破美國制裁。
美國做出讓步也是印巴交火,圍堵伊朗失敗的結果。
而且美國在這個時候解除對伊朗的制裁,真正獲利的是中國。
直接體現在中伊25年抄底協議中明確規定,“伊朗境內能源和基建,中國享有優先權”。
代表著其他國家只能在中國拒絕之后才允許參與其中。
因此,就算美國解除對伊朗的制裁,歐美想要加入,也只能撿一些我們不要的項目。
也就是說,美國解除對伊朗制裁之后,我們就可以迅速抄底。
國內過剩產能將快速占領包括伊朗在內的中東市場。
這樣反而可以加速擺脫美國市場,在關稅戰中占到先機。
最后,還有一點值得關注,那就是俄烏談判。
5月10日深夜,也就是印度一敗涂地之后。
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領導人默茨等人,在基輔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共同發表聲明。
俄羅斯“不停火就制裁”。
要求俄方在5月12日前同意全面停火30天。
否則將會面臨第17輪制裁。
美國在內的北約現在要求俄烏立即停火,一來是為了防止基輔政權垮臺,重新構建黑豹-沃坦防線。
二來也是美國急于將精力放在中東核心地區,從這里阻擋一帶一路西進。
然而從印巴交火本身就能看得出來,印度戰機在克什米爾夜空折戟沉沙之際,全球正在見證的是一部東方智慧碾壓霸權思維的現代啟示錄。
從印巴交火結束后的三輪談判中可以看得出來,中國之崛起從來不是建立在航母數量或戰機規模之上。
而是源自五千年文明淬煉的戰略智慧。
根植于“以戈止戰”的哲學境界,升華于“敢戰方能言和”的膽魄氣度。
歷史已經或者正在證明,犯我中華者,雖遠必察,阻我復興者,雖強必催。
因此,此次交火之后,不僅中巴走廊可以迎來至少十年的和平。
就連美國想要在中東繼續圍堵中國,估計也會以失敗而告終。
所以,這就是今天的中國。
我們早已預判到了西方的所有預判。
說句毫不夸張的話,擁有短短數百年歷史的美國,也想和擁有五千年歷史的中國展開博弈。
這不是單純的班門弄斧,而是自取其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