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寫一部個人最好的作品,不斷積蓄力量、投入飽滿的生命,反復修改打磨,終于推出《去老萬玉家》。”在“2025當代文學之夜”現場,《當代》2024年度長篇五佳揭曉,包括張煒《去老萬玉家》、邱華棟《空城紀》、王安憶《兒女風云錄》、李修文《猛虎下山》、張楚《云落》。
邱華棟認為,文學在今天依然有力量,就在于擁有可以穿越時間的想象力,“如同《空城紀》中提到的漢代琵琶,經過歲月滄桑,仍舊能發出獨特的聲音。”
中斷小說創作多年之后,李修文談及《猛虎下山》的寫作,喚醒了“在生命力被磨損后重新奔跑的愿望”,也喚醒了他對于中國古典文學傳統的認識。
張楚表示,《云落》書寫的是縣城,縣城作為城市和鄉村的交叉點,傳統習俗和時代風潮相互交織滲透,真實的“縣城生活”與時代發展呈現出親密的鏡像關系。
因故未能到場的獲獎者王安憶委托《兒女風云錄》責任編輯杜晗宣讀獲獎感言,提到創作初衷:“我的‘兒女’擔不起歷史存照,卻是為小說而生,至于‘風云’,雖然是草芥一般的人生,可也逃不出動蕩的世事,只不過是沉底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我寫的就是他們。”
第二十六屆《當代》文學拉力賽基于讀者從每期刊物所發作品中票選出分站冠軍,評出2024年度獎項同期揭曉:姚鄂梅《不會飛的海燕》獲年度長篇小說,肖克凡《父親和雕像》、七堇年《火空海》獲年度中篇小說,東君《為張晚風點燈》、艾瑪《房間里的伏爾泰椅》獲年度短篇小說,王樹增《天著春秋》獲年度紀實作品,鮑爾吉·原野“天地稀聲”專欄獲年度散文作品,杜梨、杜嶠獲年度青年作家。
《當代》年度獎項作品題材,洞察歷史人心,或凝視自然萬物,從女性、工業、探險等不同維度觀照時代生活。其中,年度青年作家“90后”杜梨和“00后”杜嶠,展露了重新激活現實經驗的無限可能性,也體現著《當代》不斷發掘推舉新人的努力與勇氣。
《不會飛的海燕》作者姚鄂梅隱身靜水流深的敘述背后,將光束投向平凡小城女性的生命史。無聲走過的路上也暗布驚雷,凡俗人生里也凝結著時代之變。這是千千萬萬“海燕”中的一個,從未在天際與浪尖飛翔過,然而,她在大地上找到了生的尊嚴。
“年度致敬作家”授予文學大家宗璞。宗璞生于1928年,承南陽馮氏一脈文心,得中外文化經典熏染。她奉“誠”“雅”二字為圭臬,外觀于世、內觀于心,用散文、小說、童話、詩歌、翻譯等各類創作,參與了新中國文學的全過程;晚年更以長篇巨制《野葫蘆引》記錄下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漂泊與守望,榮獲第六屆茅盾文學獎。宗璞曾在《當代》發表童話《貝葉》等杰作。《宗璞文集》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皇皇十卷,盡顯獨特的“蘭氣息,玉精神”藝術追求。
九十七歲高齡的宗璞委托與她合作長達三十年的編輯楊柳代領獎項。楊柳表示,宗璞的許多重要作品,是克服了視力障礙,以口述方式代替書寫完成的,其創作過程異常艱難,“宗璞對于創作的堅持、對于細節的考究和對于文學的強烈責任感,都令人心生敬意。”
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臧永清表示,人民文學出版社和《當代》雜志會繼續用真心和誠心團結作者,用耐心和細心服務作者,用工匠之心將心血之作打造成經得起時間檢驗的精品。河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黨組書記方啟雄表示,河南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雅鳴誠邀作家們多到河南走一走、看一看,在山川秀麗、人文圣美中打開文學創作新天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