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印巴沖突中,中國的紅旗-9防空導彈取得了一定的戰果,開始受到外界的關注。不少評論認為紅旗-9終于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有可能會迎來一個新的外貿機遇期。不過平心而論,紅旗-9之前不好賣絕對是有原因的。尤其是它逆向自俄羅斯S-300的技術,所以就連巴基斯坦在購買之前都考慮了整整20年。
▲紅旗-9B
上世紀60年代中國才開始重視防空導彈的建設和發展,起點就是中國從蘇聯進口了薩姆-2型防空導彈,并由此仿制了紅旗1。從1964年開始,中國的這款防空導彈開始列裝部隊,雖然很快停產,但在后面的十幾二十年里一直和其他的防空導彈混用。作為早期原始的防空導彈系統它的操作非常繁瑣,而且電子設備落后。由于采用雷達乘波制導,很容易受到干擾。當年蘇聯原版薩姆-2的技術水平就非常一般,我們仿制后由于材料和科技水平的限制,技術性能又下降了一個臺階。紅旗2則是紅旗1的改進產品,最大的改進內容就是制導方式,改成了半主動雷達制導,從1967年開始裝備部隊,曾經擊殺過U-2。中國后來又陸續發展出了紅旗-3、紅旗-4、紅旗-12,甚至是東風-7,但它們都停留在對薩姆-2的反復改進上,或者借鑒了其關鍵技術。
紅旗-5某種程度上來說才是紅旗-9的技術源頭。紅旗-5項目開始于上世紀70年代,一共有兩個版本,一個是貴州航天系統,一個是上海航天系統,兩者是競爭性的。兩者一個是中高空防空導彈,一個是中近程防空導彈系統,但最終兩者都因為技術調整沒有列裝部隊,最終相關儲備的技術全部轉移到了對紅旗-9項目上。加上當時海軍的紅旗-65項目部分技術儲備。兩者一結合,1986年紅旗-9項目就準備著手開始了。
▲紅旗-2
當時中國研發紅旗-9時候,已經多多少少接觸到了世界上更為先進的防空導彈系統,也清楚它們的性能要比當時國產裝備強的多。因此紅旗-9的技術指標被定的很高,被特別強調需要使用頂尖技術“主動雷達制導模式”。須知當時的S-300早期型號還在使用Track-Via-Missile模式,這是一種結合了半主動雷達制導和指令制導的特種制導模式。簡單來說,射控電腦接受兩個雷達回波,一個是火控雷達,一個防空導彈尋標器。結合兩者給出的信息后產生一個對導彈的修正指令,通過傳輸的方式提供給導彈使其擊中目標。而紅旗-9一開始就要超過“老大哥”的技術,可謂頗具野心。
但那個環境下,我們選擇這項技術也并不是為了軍備競賽或者放衛星,而是考慮到了當時蘇聯空軍的實力遠超我們,TVM模式需要火控雷達長時間照射,增加了暴露的時長,降低了生存性。同時很希望紅旗-9有多目標的接戰能力,以攔截蘇聯的大規模機隊。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由于研制基礎十分薄弱,紅旗-9的研發很快陷入了漫長的停滯期。但上世紀中國和以色列關系比較好,從對方那里獲得了“愛國者”導彈。通過和以色列的深入交流,也基本摸清楚了區域型防空導彈的基本原理和運作程序。
▲S-300
中國當時自然很希望把“愛國者”導彈系統的技術整合進紅旗-9中,但由于當時工業水平不允許,自然無法逆向仿制。但與以色列交流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明確了紅旗-9的研發方向,只要研發單位很清楚目標方向在哪里,清楚什么樣的防空導彈才叫“先進”,那么接下來就是選取技術的問題了,工作一下子就要簡單很多。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愛國者”PAC-1防空導彈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伊拉克軍隊曾向美軍、沙特聯軍發射大量的“飛毛腿”導彈,但“愛國者”PAC-1的攔截率達到了驚人的85%以上。期間偶然有數枚導彈落地擊中營區,造成了不小的傷亡,但在當時這種表現已經足夠驚艷。
到了PAC-2,因為算法提升,“愛國者”已經能夠清晰地分辨出彈道導彈和戰斗機目標,導彈本身的毀傷能力也被強化。美國防空導彈系統在實戰中的亮眼表現也讓我們大受震撼,到了上世紀90年代,結合最新的經驗我們已經大幅度修改了紅旗-9技術指標要求。早期沿襲薩姆-2二級火箭結構,60千米的射程指標直接被扔進了垃圾桶。
▲PAC-2
但設計方案的重新修改并不等于研發之路變得更輕松。到了90年代,初中國與西方進行武器裝備交流的機會已經被中斷,不過我們熟悉的老朋友又回來了:1991年蘇聯解體后,因為急需要資金,所以開始大規模的向中國轉移先進武器裝備。從那時開始,中國也陸陸續續開始購買S-300。根據相關數據,中國1991年率先進口了兩套然后我們就在一個,在之后的1994年、1999年、2004年有多次進口,總共數量達到了20套~25套之多。S-300的到來對中國有兩個作用,一方面是解決了當時中國國土防空的緊迫需求問題。二是對其技術的逆向和分析,對紅旗-9的成功研發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實際上S-300的完全逆向工程產品應該是早期的紅旗15,紅旗-9借鑒比較多的其實是S-300的雷達部分和攔截彈部分。到了2005年,紅旗-9防空導彈終于設計完成并定型,開始裝備部隊。從很多方面來看,都能看到紅旗-9上的S300影子:紅旗-9早期的攔截彈采用了和俄羅斯5v55R幾乎完全一樣的布局,只是在長度上縮短到了6.51米。得益于固體火箭水平的進步,也只需要保留尾部的翼面,就可以維持飛行狀態的穩定。
▲紅旗-9BE攔截彈
至于雷達部分使用的是名為SJ-212的單面相控陣雷達,具有120度的搜索角度,可以追蹤300千米以內的各類目標,接戰目標上限為6個。SJ-212雷達從外觀上,就能明顯看到借鑒了“愛國者”的MPQ-53。但當時中國在電子元件的技術上已經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加上研發時間較晚,可以充分吸收“愛國者”和S-300兩種防空導彈的經驗,在雷達的探測能力、導彈的抗干擾能力上略強,但攔截能力也并不敢說一定比S-300PMU2更強。紅旗-9誕生后,中國成為了世界上除了美國、俄羅斯之外,能夠獨立生產區域型防空導彈系統的第3個國家。但是早期的紅旗-9只是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還稱不上先進。
紅旗-9的改進版即為紅旗-9B,攔截彈采用了更先進的固體燃料技術,最大射程已經達到了200千米以上,看干擾能力和對付低RCS目標的能力均有提升。紅旗-9B的性能介于S-300PMU2和S-400之間。按理來說性能是不錯的,但是2008年我們就拿出了FD-2000,也就是紅旗-9的外貿版,卻遲遲沒有國家購買,甚至巴基斯坦也猶豫再三。
▲巴基斯坦紅旗-9BE
原因主要是幾個方面,第一,巴基斯坦以前不算是特別重視地空導彈,在他們的觀念中認為爭奪制空權是空軍戰斗機的事情。第二,紅旗-9花費了漫長的時間進行研究,時間長達20年以上,而且還是在中國引進了俄羅斯的S-300后取得了關鍵的技術突破,所以被認為是S-300的仿品。巴基斯坦當然并不清楚,當時中國在電子技術上的能力早已經超過了俄羅斯。這些優勢全部都應用在了對紅旗-9的改進上,使得其基本性能以非常強悍。
盡管零幾年時我們就已經開始向其推銷,但到了2021年是巴基斯坦才終于決定下單。第三,對于中國防空導彈紅旗-9這個后起之秀,巴基斯坦當時認識不足,還是更希望引進西方的同類產品。2013年,紅旗-9BE在土耳其九發九中,才終于讓巴基斯坦有所心動。隔年的2014年,巴開始進口中國的紅旗-16A出口型LY-80,2016年升級為紅旗-16B即LY-80N,這些舉動就是為了試探中國產品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最終在2021年,巴基斯坦才終于下定了決心。而從中國主動推銷到最終購買成交,已過去了10年以上。不過鑒于在本次沖突中的良好表現,紅旗-9出口版的未來顯然要更加以前光明多了。以后會不會有大單成交,值得我們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