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才是美方降稅的真正原因,美媒直截了當道出實情,德媒稱特朗普不是中方的對手。那么,為何輿論會給出這樣的答案?中美關稅休戰又會帶來哪些影響?
5月12日,《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一發布,瞬間引起軒然大波。緊接著,從5月14日起,雙方在關稅調整上邁出了大步伐。美方直接撤銷了之前加征的91%的關稅,并且把24%的“對等關稅”暫停實施90天,不過還保留了10%的關稅。
中方也秉持著公平對等的原則,做出了相應的回應。這一調整,就像是給原本緊繃的中美經貿關系松了松弦。
這一次中美之間的動作不僅讓全球市場為之一振,也讓不少人都產生了疑問?為什么美國愿意突然大幅降低關稅?是真心緩和還是另有原因?
而就在這個時候,美媒直接點破了真相:這并不是因為美方對中國讓步,而是因為他們自己扛不住了。
先從經濟層面來說,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簡直就像一顆炸彈,把美國資本市場攪得一團糟。4月2日“對等關稅”一公布,市場上的避險情緒瞬間爆棚,出現了可怕的“股債匯三殺”。
美國國債被大量拋售,收益率就像坐了火箭一樣大幅上升,這可大大增加了政府債務融資的成本。
企業的日子也不好過,美國商務部在4月下旬發布的報告顯示,大型零售商的壓貨周期從原來的10天急劇縮短到了3天,電子、服裝、醫療器械等五個重要行業的供應鏈都出現了脫節的情況。這就好比一個人的身體,各個器官之間的聯系被切斷了,運轉肯定會出大問題。
美國財政部的工作人員更是坦言,90天的關稅暫停就是一個“搶時間換命”的窗口。
美國第一季度的GDP已經出現了萎縮,如果關稅繼續這么高下去,專家預測,美國經濟可能會陷入衰退,失業率上升,股市也會跟著下跌。
一個最直接的現象就是,自從中美在日內瓦簽訂協議以后,美國企業便第一時間啟動搶購程序,尤其是從中國進口商品的采購商,幾乎是“爭分奪秒”。
根據央視新聞報道,多地的中國出口老板這兩天手機響個不停,一接電話全都是美方催貨的,這也從側面說明了,中國出口商品已經徹底融入到了美國市場當中,只不過前一段時間受到關稅所影響,現在剛剛降稅,采購需求就來了一次徹底反彈。
而且根據美國分析師預測,現在美國企業面向中國的訂單潮只是初期階段,在未來的兩個多月里才是真正的爆發階段。美國的物流公司以及航運公司已經開始緊急部署新的中美航線。
畢竟只有美國企業才清楚的明白,他們有多么迫切的需要中國生產加工的商品。
這已經不是單純的產業鏈問題,而是成本問題,更是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國所展現出來的市場需求問題。
另外還有美國媒體披露,特朗普政府最初不愿意降低對華關稅,但最終妥協的關鍵在于“基本盤”的松動。不管怎么樣特朗普都得為2026年的中期選舉好好盤算盤算。
美國《華盛頓郵報》援引白宮知情人士稱,特朗普的幕僚警告,持續高關稅已引發藍領工人和關鍵支持者的不滿,碼頭工人、卡車司機等群體抱怨關稅成本損害了他們的利益,而共和黨盟友和大型企業也紛紛施壓,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等人直言,若不調整政策,特朗普可能失去選民支持。
就拿特朗普第二屆任職滿百天的時候來說,民眾對他施政的滿意度直接跌到了45.3%,不贊成的人高達52.4%。如果因為關稅問題讓經濟持續低迷,影響到民眾生活,那他在中期選舉中可就危險了。
而且美國的農業州可是特朗普和共和黨的“鐵票倉”,同樣是因為收到關稅影響,導致這些農業州損失慘重,要是農民們因為經濟損失對特朗普政府不滿,那就已經傷到了特朗普的基本盤了。
彭博社也毫不客氣地指出,美國的關稅政策就是“自傷型政策”。
德國《商報》說的就更直接,其評論指出,特朗普出爾反爾的關稅政策,暴露了美國的軟肋,甚至于文章標題就是《特朗普遠非中國對手》。
要知道在這場經貿博弈中,中國手里可是握著好幾張關鍵的“王牌”。
先說稀土,這可是戰略資源,在高科技產業和軍工領域那是必不可少的關鍵原材料。美國在談判的時候,直接就請求中國“別斷供”稀土,為啥呢?因為中國管制稀土出口,這一下子就掐住了美國軍工和高科技產業的命脈。
美國要是想自己重建稀土供應鏈,專家估計,至少得花5-8年的時間,這在如今快速發展的時代,簡直是等不起。
再看看半導體、AI這些高科技領域,中國這些年發展勢頭那叫一個猛,和美國的差距在不斷縮小,在一些細分領域甚至已經實現了反超。
就拿5G通信技術來說,中國在全球那都是遙遙領先的,這也讓美國感受到了巨大的競爭壓力。而且,在供應鏈方面,中國更是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
美國企業對中國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依賴程度極高,就拿特斯拉來說,上海工廠的產量占了其全球產量的一半。
關稅一上漲,特斯拉的生產成本蹭蹭往上漲,利潤被嚴重壓縮,甚至不得不采取裁員等措施來降低成本。這也充分說明了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重要地位,美國企業想要完全脫離中國供應鏈,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所以,美國這一次降稅,是對現實的妥協。
而且這次中美經貿談判之所以選在了瑞士日內瓦,這不是隨便選的,背后有著很深的含義。以往的談判,誰在主場,誰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控媒體發布、談判節奏和輿論走向。
而這次選在第三方國家,就打破了這種傳統的主場優勢模式。
中方通過這樣的方式,主動營造了一個平等對話的環境。聯合聲明里還提到,以后磋商地點可以靈活選擇,既能在中美兩國輪流進行,也能選在第三國。
這就意味著,以后的談判不會再是美國單方面說了算,雙方都得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交流,這對于改變談判節奏和輿論主導權格局有著重要意義。
中方在談判中的態度也是非常明確的,既不會主動求和,也不會盲目地和美國硬剛。一直遵循著對等回應的原則,美國取消多少關稅,中國就相應取消多少;美國暫停多少關稅,中國也同步暫停。
對于一些關鍵的反制措施,中國也保留著,絕對不會在原則問題上輕易妥協。
這就像是兩個高手過招,都在試探對方的底線,但又不會輕易露出破綻。中方就是要明確地給美國立規矩,告訴他們,談判就得平等,別想著占便宜。
不過我們也得清醒地認識到,雖然關稅暫時緩和了,但中美之間的結構性矛盾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美國保留的10%關稅,還試圖將其永久化,在半導體、AI等領域的“技術關稅”和封鎖依然沒有松動。這就好比兩個鄰居,雖然暫時停止了爭吵,但心里的矛盾還在,隨時可能再次爆發沖突。
未來,中美在科技創新等核心領域的較量只會更加激烈。在接下來的90天里,中美肯定會圍繞關稅政策、供應鏈恢復、關鍵行業發展等方面繼續博弈。雙方都得在談判和實際行動中找到利益的平衡點,全球市場也會緊緊盯著中美經貿關系的走向,畢竟這關系到世界經濟的穩定和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