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特朗普,得先搞清楚這人是誰。唐納德·約翰·特朗普,1946年6月14日生在紐約皇后區,美國歷史上少有的兩屆總統(第45任和第47任)。這家伙的人生經歷橫跨房地產、娛樂和政治,行事風格大膽又爭議不斷。在當總統之前,他是紐約地產圈的傳奇人物,靠著過人的商業頭腦和硬核談判手法攢下了一大筆財富。2016年,他喊著“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第一次當上總統,把目光瞄準了重塑美國在全球貿易的地位。他覺得美國在貿易上老吃虧,尤其是對中國的貿易赤字讓他心里不爽,所以上臺沒多久就拿關稅開刀。
特朗普小時候家境不錯,生在皇后區的牙買加莊園,家里五兄妹,他排老四。爹是房地產商弗雷德·特朗普,媽是家庭主婦瑪麗·安·麥克勞德·特朗普,家里有錢,起點比一般人高。他早年在Kew-Forest學校念書,但13歲因為調皮被送去紐約軍事學院,整個人在那兒被紀律管得服服帖帖。1964年,他上了福特漢姆大學,兩年后轉到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沃頓商學院,1968年拿了個經濟學學士學位。讀書時,他就對做生意特感興趣,畢業后直接回家接手老爹的買賣。
1971年,他正式掌管家族房地產公司,把名字改成特朗普組織。業務從布魯克林的中低端住房轉向曼哈頓的高端市場,1983年建成的特朗普大廈成了他事業的巔峰標志。后來他還搞了大西洋城的賭場、酒店和高爾夫球場,品牌名聲越來越響。不過,90年代初因為借錢太多,企業差點崩盤,好幾家公司申請了破產保護。靠著債務重組和品牌授權,他硬是緩過來了。
除了地產,特朗普還玩過不少花樣。他買下美國小姐選美比賽(1996-2015年),還通過《學徒》真人秀(2004-2015年)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他試過賣特朗普牛排、特朗普伏特加,但都撲街了。不過他個人品牌價值沒掉,反而越來越高,奠定了他在商界的地位。
2015年,他跳進政壇,宣布競選總統,靠“讓美國再次偉大”這句口號拉攏了不少藍領選民。2016年,他打敗希拉里·克林頓,成了美國總統。第一任期內,他推減稅法案、放松金融管制、任命了三位最高法院大法官,還對中國發動貿易戰,想用關稅把貿易赤字壓下去。他還退出了巴黎氣候協定和伊朗核協議,強調“美國優先”。不過,他這四年爭議不斷,2019年因為烏克蘭的事被彈劾,2021年國會騷亂又被彈劾一次,但都被參議院否了。
2020年,他輸給拜登,第一任期結束。他不認輸,搞出不少風波。2024年,他卷土重來,靠經濟和移民的強硬態度再次當選,2025年1月20日開始第二任期。上臺沒多久,他就盯著貿易開干,尤其是針對中國。2025年4月,他推出“解放日對等關稅”政策,對中國商品加征125%(后來調到145%)的關稅,直接把全球貿易攪得天翻地覆。他的想法是用硬招逼貿易對手讓步,可這招也給他自己帶來了不小麻煩。
特朗普這回對中國的關稅攻勢真是來勢洶洶。2025年4月,他宣布對中國商品加征145%的關稅,理由是美國對華貿易赤字太大,必須扭轉局面。中國這邊也不含糊,馬上回擊,對美國商品加征對等關稅。北京的決策層忙得不可開交,盯著數據和貿易清單研究對策。外交部還放出一部宣傳片叫“不跪!”,意思很明白:不主動惹事,但也絕不退縮。
這場貿易戰把全球經濟搞得人心惶惶。供應鏈亂成一團,企業叫苦連天,股市起起伏伏,投資者都快嚇出心臟病了。就在大家以為這仗沒完沒了時,事情有了轉機。4月9日,美國財長貝森特在華盛頓開了個記者會,語氣放軟,說美國不想跟中國徹底脫鉤,貿易戰對誰都沒好處。這話一出,像是給緊張的局勢點了根緩和的蠟燭。
到了5月9日,瑞士日內瓦成了關鍵舞臺。中國副總理何立峰帶著團隊飛過去,跟美國代表團碰頭。從5月9日到12日,四天時間里,兩邊談得熱火朝天。5月12日早上,一份聯合聲明新鮮出爐:從5月14日起,中國對美國商品的關稅從125%降到10%,美國對中國的關稅從145%調到30%,先試90天。
聲明里還說,雙方會建個協調機制,繼續談關稅和其他貿易問題。特朗普這邊算是讓了步,既是認清現實,也是承認中國的實力。這場談判看似回到原點,但其實中美關系已經變了,從硬碰硬轉向對話,從極限施壓變成理性談判,算是個不小的進步。
中美這邊剛握手,日本那邊卻慌了神。5月12日協議一公布,東京金融市場就炸了鍋。日本30年期國債收益率沖到2.955%,創25年來最高,10年期國債收益率也破了1%,十幾年沒見過這陣仗。交易員盯著屏幕,滿臉愁容,電話響個不停。
為啥日本這么倒霉?原因挺復雜。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把全球避險資產的格局攪亂了,美國國債吸引力下降,連帶著日本國債也受牽連。更關鍵的是,中美和解讓日本有點坐不住了——萬一美國把貿易壓力轉向日本,汽車和鋼鐵這些支柱產業不就危險了?東京的官員們忙著開會研究對策,桌上全是經濟預測報告。
這場風波說明全球經濟真是牽一發而動全身。中美緩和給供應鏈松了綁,東南亞和歐洲的出口商可能沾光。可90天的臨時協議只是個喘息期,接下來幾個月,中美能不能談出更穩的共識,還不好說。對特朗普來說,從4月2日到5月12日的折騰,既是貿易理念的試水,也讓他嘗到了國際博弈的苦頭。
5月13日,中美協議的余波傳開。華爾街開盤前,標普500期貨漲了2.5%,道瓊斯期貨飆了近600點,投資者對經濟復蘇又有了信心。亞洲市場也熱鬧,日經225漲了1.8%,香港恒生指數跟著漲。黃金跌了3%,美元兌日元走強,避險情緒明顯降溫。
各國反應很快。歐盟說協議給全球經濟加了點穩定性,英國期待中美再多談談,日本則小心翼翼,說要看看對出口有啥影響。經濟學家分析,90天的協議給供應鏈解了壓,可能推動貿易復蘇,東南亞和歐洲也能分杯羹。但這協議只是臨時的,90天后能不能成長期的,還得看談判。
特朗普在白宮喊話,說這是“美國工人的勝利”,還說會繼續推公平貿易。不過有人批評他,說他這激進政策搞亂了市場,未來90天的談判才是關鍵。
日本那邊還沒緩過來,國債收益率高得嚇人,企業推遲了幾百億日元的債券發行。財務省連夜開會,擔心中美和解的副作用。日本出口商怕美國盯上他們,汽車和鋼鐵產業壓力山大。
未來90天,中美會通過協調機制接著談。何立峰和美國那邊的人會輪流碰面,聊關稅和貿易壁壘。專家覺得,要達成永久協議還有不少坎兒,但能開始對話已經不錯了。
特朗普第二任期麻煩不少。國內經濟慢下來,通脹又壓著,中期選舉也近了,貿易策略能不能成得看結果。他還打算跟日本、歐盟再談一輪,想把“美國優先”玩得更溜。可關稅政策變來變去,有些盟友已經不高興了,他的領導力還得再考。
這場貿易博弈還沒完。特朗普能不能實現貿易目標?中美關系往哪走?日本咋應對?幾個月后見分曉。
中美簽了協議,貿易戰算停了嗎?90天后能不能談出永久方案?日本這金融沖擊咋辦?特朗普這戰略是贏了還是栽了?我覺得這事兒還得接著看。全球貿易這盤棋太大,咱們普通人就多關注點,聊聊自己的想法。你咋看?歡迎留言一塊兒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