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領導蒞臨學校進行視察,態度嚴肅且鄭重地表示要協助學校解決現存的各種問題。校長見狀,立馬聲淚俱下地哭窮,訴苦說學校極度缺乏老師。結果領導皺起眉頭,翻開花名冊仔細查看——這一看可不得了!700 個學生竟然配備了 98 個老師。
按照國家明確規定,700 名學生最多只需配備 37 個老師,這所學校硬是超編了 61 人!校長還企圖再多辯解幾句,卻直接被教育局領導那凌厲的眼神給制止住了。
網友們對此事展開了熱火朝天的議論。有網友說:“我曾經在我們縣職教中心擔任老師,當時我們學校總共就 41 個老師,可其中竟有二十多個是領導。真正授課的只有我們十幾個老師,我們不僅要邊講課,還要帶著學生去實習。更令人無奈的是,評職稱的時候永遠都是領導優先。”
還有網友感慨:“只有大幅削減教育局的人員,學校才能擁有足夠的上課老師。教育局的每個科室每天隨意下發一下任務,學校就得為此忙碌好幾天。”
更有網友直言:“如今學校的校長幾乎是沒有一節課,即便課表上有所安排,那也只是形式而已,實際上他們的課都是由其他老師代上。負責一點的校長還能每天去學校轉轉,不然一周能去三四次學校就算不錯了。其他行政領導一周也就 2 到 4 節課,同樣也是由其他老師代上,所以一線教師實在是太累了!”
這種現象的確并非僅僅局限于教育領域,在眾多的事業單位和科研單位中,亦是屢見不鮮,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就拿教育領域來說,一線專業人員數量的嚴重不足,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例如在一些偏遠地區的學校,數學、物理等重要學科的專業教師極度匱乏,導致教學質量難以保障。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領導和管理人員的數量卻明顯過剩。
那些不在一線工作的領導和管理人員,不僅搶占了本就稀缺的專業職稱的名額,使得真正在一線默默耕耘的教師晉升之路愈發艱難,而且非專業領導還掌控著專業經費的使用權。這就導致了經費的分配不合理,真正需要資金支持的教學項目可能無法得到充足的保障。
如此一來,人員冗余的問題日益凸顯,辦事審批手續變得極為復雜。大量無用的會議充斥在日常工作中,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比如,一個簡單的教學設備采購申請,需要經過層層審批,往往耗時數月,嚴重影響了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真正想要做成一件事簡直難如登天。
要進行減員,就應當從這樣的部門和人員開始。像語文老師,一周要上 18 節課,同時還兼任班主任以及社團指導老師,忙得如同陀螺一般,腳打后腦勺。他們每天都在為學生的成長和教育質量的提升而奔波忙碌。然而,再看看行政的李主任呢,每天優哉游哉地喝茶刷手機,月底工資卻反而比辛苦工作的老師高兩級!這種巨大的反差,怎能不讓人心寒?
這種“累死干活的,閑死當官的”現狀,最終逼得年輕老師忍無可忍,集體請病假以示抗議。像安全教育打卡、青年學習截圖、文明城市臺賬等等這些跟教學毫無關聯的事務,竟然占據了老師七成的時間。老師們不得不花費大量的精力去應對這些繁瑣的事務,而用于備課、輔導學生的時間則被大幅壓縮。
更為離譜的是,評職稱不依據教課水平,完全取決于所謂的”配合度”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這使得一些教學能力出眾,但不善迎合領導的老師失去了晉升的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臺州開展了一個試點,讓行政人員回到課堂上課,結果令人驚喜。在這個試點中,七成的學校都不再缺老師了,學生的成績還大幅上漲了 11%!這一成果無疑是一記響亮的耳光,給那些不合理的管理體制敲響了警鐘。
校長必須親自帶課,行政崗位實行競聘上崗,工資按照課時來計算。說白了,就是要讓真正會教書的人來管理學校,讓老師能夠回歸講臺,專注于教學工作,為教育事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只有這樣,教育領域才能回歸其本質,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