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記者會上發言時突然說道,中美雙方的會談結果有助于和平統一。
這一言論在臺灣引起軒然大波,不少臺媒紛紛跟進報道,臺當局也高度警惕。
甚至有臺灣學者提出了在和統、武統之外的兩岸統一方式,引發島內各界熱議。
特朗普在談及之前中美高層經貿會談成果時,稱若中國全方位開放,對中美兩國都是好事。
對中國更是極為有利,且對兩岸統一與和平非常有利,令許多觀察者猜測臺灣問題或將成為中美談判籌碼之一。
這一言論一出,臺當局的賴清德迅速作出回應。
強調臺當局并未掌握談判內容涉及臺灣相關議題的情況,并堅稱美國對臺政策沒有改變。
然而這樣的否認并未平息島內輿論的猜測與憂慮。
在臺灣社會內部,針對賴清德的快速反應,不僅綠營陣營有人提出應對策略,國民黨民代也紛紛借此機會痛批。
前段時間賴清德為了推行他所謂的民族融合政策,將自己官網上的民族介紹一欄修改了,原本顯示的漢族被修改成了其余人口。
國民黨立法委員直接說到,若真的要抹去96%的漢人身份,不如干脆說從火星來的,以嘲諷政府的族群平權政策脫離實際。
國民黨立法委員直接說到,他這樣的舉動是去祖宗化的表現,是對臺灣歷史與文化的否定。
并將政府修訂漢人族群稱謂的做法,與這一政治言論連結,批評臺當局忘本又忘祖。
這種直白的言辭在島內社交媒體上引發熱議,不少民眾留言稱雖帶有戲謔,但更反映對政府政策的不滿與焦慮。
臺當局內部也有人提出對話條件,試圖將臺灣現狀包裝成平等對話的前提。
據報道賴清德在接受采訪時向大陸喊話,要求大陸正視臺灣當局存在、注重互利互惠、追求和平共榮三大條件。
并強調大陸應以平等、尊重的態度對待臺灣現狀。
但學者普遍認為,這只是文字游戲,無法從根本上改善兩岸關系。
部分島內評論指出,賴清德的條件本質上是延續兩國論話術。
是民進黨政客在國際輿論壓力下的投機主義表現,既想獲取國際同情,又不敢公開宣揚臺獨。
其反復試探的態度暴露出當局對自己的發展方向的搖擺與焦慮。
更有臺學者提出,除了傳統討論的和統與武統兩種模式外,還存在第三種融合統一的方式。
學界稱之為融統,通過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實現祖國完全統一。
在強調兩岸和平發展的基礎上,融合發展將同樣成為兩岸關系的關鍵詞。
這一路線的核心在于避免直接軍事沖突的風險。融合發展是以祖國大陸為主導的,大陸牢牢掌握著兩岸關系的主導權和主動權。
政策服務于臺灣同胞,充分表達著祖國大陸的善意,以及對于和平統一的誠意。
融合需要臺灣同胞積極參與,是兩岸協同治理的過程,通過彼此交融,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
建設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涉及暢通臺胞往來通道。
促進臺生來閩求學研習、鼓勵臺胞來閩就業、擴大臺胞社會參與、便利臺胞在閩生活、完善涉臺司法服務等方面。
這些與臺胞在閩生活、求學、工作等息息相關。
同時向國際社會展現維護國家主權的決心,而未觸發全面沖突的導火索。
這與以往武統選項中動用大規模武力攻臺不同,而是一種溫和的友好的路線。
近年來大陸對臺商投資與對臺貿易施加了更精準的卡脖子政策。
大陸也在高新技術、綠色能源、數字經濟等領域持續吸引臺灣人才與資源,為兩岸融合提供新的利益紐帶。
這一策略旨在讓臺灣的經濟命脈與大陸更緊密地捆綁,以利益共同體形態弱化島內臺獨動能。
并且大陸有意修訂反分裂國家法,以法治形式構建反臺獨,為兩岸的統一提供一個法律基礎。
在法律層面確立對臺海地區的管治權與施政權,為未來兩岸融合提供法理支撐。
通過法律+經濟的組合拳,實統模式能夠在國際舞臺上保持高度的合法性與合理性,減少西方國家干預的口實。
很多人不理解為何不武統,臺學者指出武力統一可能帶來嚴重的國際干預與經濟制裁風險。
如果大陸貿然采取大規模軍事行動,不僅有可能觸發美國與臺灣關系法所承諾的武器援助與軍事介入。
還會造成臺灣社會的劇烈動蕩與民眾的強烈反彈,最終得不償失。
相比之下這樣的政策會使臺當局在選項面前左右為難。
若持續臺獨,將面臨不斷升高的軍事與經濟壓力。
若選擇妥協,則可能失去部分綠營選民支持,形成內部裂痕。
另外美方的模糊政策也促使大陸傾向于和平方式與低烈度施壓。
特朗普政府曾通過對臺軍售與公開承諾,向大陸施壓,但同時對兩岸沖突保持戰略模糊,使大陸不得不權衡國際政治與經濟成本。
在這樣的背景下,實統路徑能夠在對外形象與內部利益之間取得更優平衡。
賴清德此次面對和平統一言論的迅速否認,以及提出的對話條件,實則反映出臺當局在兩岸議題上舉棋不定的尷尬。
既要討好國際友人以鞏固自身合法性,又要在島內維護臺灣主體性以穩固綠營支持,卻始終無法提出可操作的兩岸政策路線。
這種左支右絀的困境,背后是臺灣內部族群認同與利益分配的深刻分歧,也是民進黨長期臺獨辭令與現實治理矛盾的集中體現。
特朗普一句有利于統一與和平的言論,成為引發島內各方激烈反應的導火索,也讓和統武統之外的實統戰略浮出水面。
在中美博弈與兩岸互動的復雜局勢中,這或許是最契合當前大國關系與島內現實的統一方案。
面對這一趨勢,臺灣社會需要更加清醒地認識到,無論是和統武統還是融統,歷史潮流的最終目標都是實現民族復興與國家統一。
臺當局若繼續沉迷文字游戲,只會在大勢面前越陷越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