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今日棲霞免費訂閱↑快速關注我們
在時代發展的浩蕩征程中,無數勞動者以熾熱初心堅守崗位、以創新實踐振興鄉土經濟、以赤誠情懷溫暖人間,用敢闖敢試的擔當勇擔時代重任,將勞模工匠精神鐫刻在城鄉發展長卷上。2025年正值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為賡續百年工會紅色血脈、凝聚新時代奮進力量,棲霞市總工會即日起啟動“榜樣領航·再立新功”專題宣傳,通過講述勞模工匠的奮斗故事,展現勞動者用雙手托起鄉村振興的壯麗圖景。讓我們追隨這些精神火炬,在激揚創新活力的新征程中厚植信念根基,激勵廣大職工群眾艱苦奮斗、團結奮斗、不懈奮斗,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棲霞篇章凝聚磅礴動能。
第四期
魯韻薪傳烹就果都美味 匠心技藝助推鄉村振興
張書海,男,無黨派人士,山東棲霞人。中國魯菜特級烹飪大師、國家中式烹調高級技師、中國烹飪協會名廚委委員、國寶級魯菜泰斗顏景祥親傳弟子、煙臺市首席技師、煙臺非遺項目“棲霞八大碗”代表性傳承人、“張書海蘋果宴”創始人、棲霞市政協委員,現任煙臺市御園大酒店廚師長,從事烹飪工作30余年,以“弘揚魯菜,創新發展”作為自己的職業目標,秉承匠心精神,傳承不守舊、創新不忘本,練就了精湛的魯菜烹飪技術,致力于魯菜——棲霞特色品牌的創新與發展。
一、基層實踐,三尺灶臺守初心
稚子執勺始立愿,半生煙火淬匠心。從小就對烹飪有著獨特興趣愛好的他被分配到單位食堂工作,從此走上了餐飲烹飪之路。寒來暑往,這一干就是12載,在他不懈的堅持努力下,慢慢地開始獨立烹飪制作菜品,接過食堂大廚掌勺的重任,由最初的眾口難調轉變為百名員工拍手叫絕,他堅信烹飪每一道菜都是有靈魂的。2005年,單位破產下崗后他經歷了人生的最低谷,失去了工作也離開了熱愛的餐飲行業。經歷了短暫的迷茫后,他告誡自己:不能放棄追求更高烹飪技術的理想,一定要走出去,學習更多的烹飪技術,不斷提升自己的烹飪水平,燒制出更美味的菜肴。為了提高自己的烹飪技能,在家人的鼓勵支持下,他歷時4年多,穿行于北京、上海、江蘇、河北等不同地的各大城市酒店,從事后廚最繁重的體力工作,只為近距離跟掌勺大師傅學做特色菜、拿手菜和烹飪技術。對于他來說,在烹飪求學路上最難忘的就是在泰安“滿漢全席菜館”的那段學習“粵菜”烹飪技巧的時光。為了攻克“粵菜”烹飪技法,他天天“粘”在大師傅身邊,師傅做菜他打下手,隨身帶著一個小本子,里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師傅做菜的每一道工序,用料的每一個環節及克數,在大師傅的指點教導以及自己不懈的努力下,他將粵菜制作技藝練得爐火純青。
從最開始的燒火、切菜、配菜再到炒菜上灶,把最初的工作變成了現在的事業,他始終恪守職業操守,正是那種對烹飪的熱愛展現出他的初心和匠心。2017年他拜師國寶級魯菜泰斗顏景祥先生,至此他以“歸零”心態,找差距、補不足,從制作工序、火候、造型、味道中去領悟,從烹飪細節中去鉆研,在魯菜創新發展中彰顯棲霞特色。
二、潛心鉆研,深學細悟創精品
他立足崗位,以匠心鑄就夢想,傳承“工匠精神”,對工作精益求精。2009年就開始借助棲霞蘋果優勢,致力于“魯菜傳承創新”發揚地域飲食文化,創作出獨具特色的蘋果菜,展示棲霞餐飲文化。棲霞盛產蘋果,每年都舉辦豐富多彩的蘋果藝術節,當時正好有檔節目要把蘋果做成菜肴,這使他產生了推出“蘋果菜”的構想,決心要把棲霞蘋果制作成宴,打造地方特色品牌。他在棲霞市蘋果藝術節首屆蘋果菜大賽中榮獲個人二等獎的好成績,在經歷了山東電視臺、煙臺電視臺等媒體爭相報道后,更堅定了他創作“蘋果宴”的信念。他歷經8年多的不懈探索與實踐,融合汲取各大菜系流派烹飪特點,精鉆細琢,研發創作出近百道“蘋果菜”,推出獨具特色的“蘋果宴”。有寓意新婚甜蜜幸福的“玫瑰蘋果”、祝福生日快樂的“琉璃蘋果”、美好錦繡前程的“果香展翅”、富貴財源廣進的“腰纏萬貫”、全家團圓美滿的“八寶蘋果”……每一道以蘋果為原料的精美菜肴不僅色香味俱全,更被賦予了詩情畫意般的菜名與內涵。
為了滿足食客日益增長的美食需求,他借鑒西餐的烹調技藝,形成特有的中西結合新式烹飪手法,成功研創“蘋果凍布丁”“藍莓蘋果”“肉松蘋果卷”“雪霜蘋果條”等琳瑯滿目的西式菜品。其中有一道最具中西合璧代表性的名為“法式鵝肝焗蘋果圈”,鵝肝香醇美味深受西方人士喜愛,而蘋果酸甜爽口可以中和油膩,用熱油烹制將二者的味道完美融合在一起,成為一道獨具特色的美食佳肴。
“張書海蘋果宴”中的每一道菜,無論是炒、爆、熘、炸、蒸、煎,還是燉、燜、煨、焗、燴、烤都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蘋果的原汁原味,色香味俱全又不失蘋果的營養價值,同時攻克了蘋果易氧化、水分大、甜度強等技術難題,被山東省烹飪協會評為“山東名宴”,并在2020年“全國滿漢全席”大賽獲二等獎和最具價值推廣獎。2019年“蘋果宴”正式在國家商標總局注冊為“張書海蘋果宴”,成為果都棲霞餐飲行業的靚麗名片。
三、勇于擔當,履職盡責擔使命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他在專注于技藝提升的同時,先后收徒30余人,以師帶徒的方式發揮“傳幫帶”作用,毫無保留地傳授技藝,為棲霞市餐飲行業培養了大量專業人才。他自發組建360多人微信群,志愿為全市待崗廚師授課60多節,讓他們在待崗期間溫習技藝。近年來,先后有9名徒弟榮獲“棲霞市技術能手”,并晉升技師;1名徒弟創立“好禮海鮮”品牌,成為海鮮行業后起之秀。2024年1月份他被煙臺市人民政府授予“煙臺市首席技師”,享受政府津貼。
詩詠珍饈魯菜鮮,未曾入口已垂涎。2023年8月,為博采眾家之長傳承魯菜傳統技法和經典菜品,以提高魯菜文化品位和技術含量為要素,味美、型美、實用性高并且順應市場發展趨勢的標準,牽頭承辦棲霞市首屆“魯菜師傅”技能大賽,通過對菜式的營養搭配、擺盤、烹飪形式等方面進行創新,對我市建設魯菜人才梯隊、推動“魯菜師傅——棲霞特色品牌”有著積極促進作用。
灶臺薪火,世代相傳。他歷時兩年,將60年前師祖先生傳承給師傅先生將近600道菜目的手抄本,整理匯總成《梁繼祥 顏景祥菜品存目合編》并出版。這非尋常菜譜,而是鐫刻著魯菜生命密碼的活態典籍,儲存著五千年烹飪智慧的源代碼,等待后來者解碼與迭代。2023年11月他被山東省城市服務技師學院中餐學院聘為客座教授,從三尺灶臺到三尺講臺,繼續著魯菜技能的薪火傳承。
學廚之道,當以做為師,多看多想多品為道;從廚之道,當以勤為師,勤練勤思勤創為道。他認為,廚道亦即人道,菜品即人品!在談到魯菜未來的發展時,他表示,大眾化、特色化、標準化、品牌化是魯菜的發展之路,“魯菜師傅——棲霞特色品牌”是魯菜產業化的推進、魯菜技藝研發和創新、魯廚的培訓和輸出的重要內容。山東餐飲業最大的特色是魯菜,發揚光大傳統魯菜,創新創造新魯菜是我們新一代魯廚的歷史使命。
三十余載灶火淬煉,未曾消減半分初心熱忱。他一直用“治大國”的責任心來“烹小鮮”,以庖廚之技踐行家國情懷,于灶臺方寸之地傾注治世匠心。對烹飪事業的赤誠熱愛,化為砥礪前行的不竭動力;對臻于至善的永恒追求,鑄就行業標桿的卓越典范。這位煙火藝術家以畢生時光踐行著一項莊重承諾:讓平凡崗位綻放非凡華彩,將中華飲食文化精髓薪火相傳。
感恩點贊 ↓ 點個在看↓好運不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