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衛視大型文博探秘類文化節目《博物館之城》第三季,將于5月16日(今日)20:20正式啟幕。本季節目將打破過往模式,以“策展”為敘事主線,聚焦北京各大博物館的年度新展,以4K超清鏡頭揭開文物背后的千年密碼,通過線上線下的聯動傳播,將“博物館之城”的文化魅力轉化為全民共享的城市節日。這不僅是一檔紀錄片,更是一場跨越時空的文明對話,一次對北京“博物館之城”的全新詮釋。
2022年,《博物館之城》首季開播,由單霽翔、李杰、馮琳等人組成的博物館探秘團,通過文物修復、考古現場直擊等環節,讓更多人了解了文博工作的不易與堅守。2023年,第二季“中華文明探源季”突破地域局限,足跡遍及陜西、河南、湖南、四川等考古大省,以十二種文明形態全景式解碼中華文明的五大特性,收獲了社會各界的如潮好評。第三季也將延續前兩季“讓文物活起來”的創作圭臬,以更深度、更具文博質感的紀錄片形式,揭開文物背后的傳奇歷史與歲月痕跡,讓博物館里的文物,真正與當下同頻。
聚焦文物故事
將歷史細節轉化為生動敘事
區別于傳統文博節目的宏大敘事,本季《博物館之城》開創性地引入了“歷史角色”敘事——通過專業配音演員的演繹,構建符合歷史邏輯的虛擬人物視角,將文物轉化為承載個體命運的歷史見證者。
首期《看·見殷商》的主題中,國家一級配音演員季冠霖就將擔任 “商朝息女” 的配音,以其標志性的聲線穿透力,帶我們重回那個充滿瑰麗與想象的熱血王朝——勇武奮飛的婦好鸮尊,見證著一代女戰神怎樣的颯爽英姿?司(兔丂)母銅方壺,又印證著誰的滿滿愛意?還有牛馱猛虎的亞長牛尊、遺憾與英勇并存的亞長銅手形器、華貴精美的息父辛鼎……每一件文物的背后,都有一段被歲月掩蓋的隱秘故事。
在“息女”的視角里,它們不再是冰冷的展品,而是和她一樣的歷史當事人。這種將文物細節轉化為人性故事的創作實踐,讓三千年前的殷商王朝不再是史書中的模糊剪影,而是由無數個 “息女”“亞長”“婦好” 構成的、充滿呼吸與痛感的真實世界。
4k超清聚焦
再現紋理細節,締造視覺奇觀
作為北京衛視超高清建設的重點精品節目,《博物館之城》第三季還將帶著 “把文物捧到觀眾眼前” 的誠意,用比肉眼更 “敏銳” 的4K 超高清鏡頭去凝視文物,締造視覺奇觀。
婦好鸮尊羽翼的鑄造范痕、牛尊背部的虎紋肌理、息父辛鼎鼎腹的饕餮紋……當超高清鏡頭拉近,文物在光影下的細膩紋理與隱藏色彩、肉眼難以分辨的微觀裂痕,都將擁有更顯現的表達。它們不再是博物館里的展品,而是變成了可以 “對視” 的老朋友——透過這些紋理細節,我們仿佛能看見它們 “皺紋” 里藏著的故事,看見它們 “衣裳” 上繡著的文明……
策展為題
構筑“文物-策展-城市” 三維對話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本季節目還將融入 “策展”的敘事錨點,獨家揭秘文物運輸、重器上展全過程,全景式展現幕后文博工作的不易。
節目將構建起 “屏幕觀展+實地探訪” 的沉浸式體驗閉環,觀眾可以跟隨節目的故事內容,真實去到北京各大博物館觀看展覽。這種線上線下的無縫聯動,讓節目不再是單向的文化輸出,而是成為連接觀眾與博物館的 “時光橋梁”—— 那些在鏡頭里見過的文物細節、聽過的歷史故事,都將在實地參觀中化作觸手可及的文化體驗,讓 “博物館之城” 的魅力從屏幕延伸到城市的每個角落,也讓更多人走進博物館、愛上博物館,將“行業的盛會”變成“城市的節日”。
《博物館之城》第三季以策展為引、以4K高清技術為媒,不僅展現了文物的美學價值,更揭示了博物館作為“文明樞紐”的當代意義——它連接過去與未來,讓城市因文化而豐盈,讓文化因城市而流動。
5月16日起,每周五20:20,讓我們跟隨鏡頭走進博物館的“第二現場”,在文物的紋飾中閱讀時光,在策展的匠心中共鳴文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