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林雪平大學研究團隊最近發表了一項里程碑式成果:全球首個單晶體管有機電化學神經元(1T-OECN)研制成功。該器件僅用一個有機電化學晶體管即完整模擬生物神經元動態特性,將傳統數十個晶體管的復雜電路濃縮為單一元件,并實現離子感知,為高密度神經形態計算、腦機接口及生物電子系統的革新開辟了全新路徑。相關成果以“Single-transistor organic electrochemical neurons”為題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期刊上。論文通訊作者是瑞典林雪平大學教授Simone Fabiano,第一作者是博士生紀君朋。
大道至簡:單個器件模擬生物神經元的動態特性
1.極簡設計
生物神經元依賴離子通道實現信號傳遞,傳統硅基器件需復雜電路模擬這一過程。
新器件利用有機聚合物BBL的非對稱開關特性,通過電解液調控離子遷移,在單晶體管中集成動作電位生成、脈沖頻率適應、邏輯運算等17種神經行為,媲美生物神經元的多維動力學。
圖1 BBL OECT的非對稱開關特性及記憶性能
圖2 模仿生物神經元離子通道,使用一個OECT實現連續動作電位的產生
2.化學-電信號雙模態響應
器件可感知電解液中離子(如NH??、Br?)濃度變化,動態調整脈沖模式;
結合壓力傳感器后,能直接將機械刺激轉化為神經信號,模擬皮膚觸覺神經功能。
3.高密度柔性集成
在柔性基板上實現每平方厘米62,500個神經元的集成密度,可實現的體積密度和一致性接近真實神經元;
實驗證實大鼠神經元可在器件表面正常生長,生物相容性為植入式腦機接口鋪平道路。
圖3 1T-OECN實現復雜神經特性及邏輯運算
圖4 高密度1T-OECN陣列及神經形態人工皮膚、神經信號傳遞通路的實現
道法自然:從神經信號到邏輯運算的全能仿生
類腦計算:單個器件支持AND、OR、XOR等6種邏輯運算,同時具備突觸可塑性(STDP),可構建學習型神經網絡;
神經形態感知:已演示觸覺-神經信號轉換系統,未來可擴展至視覺、聽覺等多模態傳感;
模塊化神經通路:僅用3個晶體管即實現突觸-神經元信號級聯,大幅簡化人工神經網絡硬件。
科學意義
作者指出:“1T-OECN的獨特之處在于,它既是晶體管,又是具備離子感知能力的仿生神經元。這一設計彌合了電子計算與生物系統的鴻溝,為可穿戴設備、智能假肢乃至神經修復技術提供了全新硬件范式。”
未來展望
團隊計劃進一步優化器件在復雜生物環境中的穩定性,并探索其在實時環境感知機器人和高精度腦機接口中的應用。這項研究標志著有機電子與神經科學的深度交叉,或將催生新一代“生物融合智能”技術。
僅用于學術分享,若侵權請留言,即時刪侵!
歡迎加入腦機接口社區交流群,
探討腦機接口領域話題,實時跟蹤腦機接口前沿。
加微信群:
添加微信:RoseBCI【備注:姓名+行業/專業】。
歡迎來稿
1.歡迎來稿。投稿咨詢,請聯系微信:RoseBCI
點擊投稿:
2.加入社區成為兼職創作者,請聯系微信:RoseBCI
一鍵三連「分享」、「點贊」和「在看」
不錯過每一條腦機前沿進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