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由立平發文悼念音樂人陳哲,原文如下:
與陳哲相識于1980年,那時他在首鋼倉庫當工人,平時酷愛寫詩。那個時候北京朗誦活動很活躍,北京各區的業余話劇演出也很活躍,我那時雖還沒走進專業表演團體,但已開始涉足話劇,比如在《雷雨》里演周沖;也經常參加一些朗誦演唱會,有幸與董行佶、周正、殷之光、曹伯榮、金乃千、曹燦等朗誦大家同臺;也接觸過不少那時期詩人,如顧工、鄒荻帆、雷抒雁、顧城等;朗誦演唱會自然離不開唱,時常光顧演唱會的有張振富、耿蓮鳳、萬馥香、王凱平、方初善、馬子躍等;記得有一次在北京音樂廳演出,小提琴家盛中國也來了,他拉琴,他的夫人鋼琴伴奏。歌唱家們演唱自然離不開伴奏,大型演出有樂隊,小型演出則靠手風琴。
我和陳哲就是通過手風琴手呂老師認識的,他那時來看演出。有一次呂老師告訴我,他的朋友想和我聊聊,我才知道,陳哲原來是一位詩歌創作愛好者。
那時交往很簡單,一杯茶就夠了。我和呂老師一起來到他的家……一間平房,桌上、床上擺有大量紙張,紙上都是他寫的文字,有的紙上的文字很凌亂,只有他自己看的懂,稿紙上的文字則規整,應該是給外人看的,也許是準備投稿用的,因為進門可見的書架上摞滿了信封,書架后面便是他的床。
陳哲那時不出名,卻是位高產的詩人。記憶中,他的詩很隨性,有點像寫日記,聽說一個故事、遇到一件事,都會用詩的語言記錄下來,過些天后再進行整理,然后當作作品給別人看。那首著名的“丹頂鶴”便是他看到一篇報告文學后夜不能寐完成的,后來經過整理加工改成歌詞,由謝承強先生作曲,后定名為《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度被廣為傳唱。
陳哲自幼喜歡拉小提琴,所以樂感好,他總跟我說寫詩和寫歌詞是兩碼事。他作為詞作者之前寫的詩我應該都讀過,在我每次讀之前,他都會準備好一個老式(大盤帶)錄音機,然后將一只話筒叉在老式錄音機上,旁邊再擺一個小盒帶的錄音機,放一首合適的音樂,和我的聲音同時錄,然后收藏起來。
他從詩人轉寫歌詞是受他的鄰居的影響,那位鄰居我見過,是中國唱片社一位編輯。他初次和那位編輯合作很順利,我忘記是叫什么歌了,只記得是關貴敏唱的。后來,他徹底轉寫歌詞了……
再后來,有一次我去他家,只見桌上擺著許多小磁帶盒,我拾起上面寫有《讓世界充滿愛》字樣的磁帶盒仔細看了看,問:“這上面的陳哲是誰……是你嗎?”他點點頭:“是呀!” 我之所以問他,因為以前他和我探討過用筆名的事,他想了三個筆名,其中一個便是“哲”,因為他不但喜歡寫詩、喜歡音樂,還喜歡哲學,其實他的真名叫陳鋼。給我印象深刻的是,那時這首歌已經風靡全國,而他依然那么平靜,在不足十五平米的平房里一邊和我聊著天,一邊給小魚缸里的熱帶魚喂食。
陳哲有的歌詞完成的很快,比如《同一首歌》,我知道這種歌詞他寫著順手。我喜歡他每首歌詞里總會出現一句華彩,這和他過去寫詩有關,比如:《讓世界充滿愛》里“我希望有那么一天 讓大海把沙漠染藍”、《血染的風采》里“如果是這樣 你不要悲哀 你會相信我化作了山脈”……
往事歷歷在目。
今聞陳哲老師去世的消息,心情沉痛,浮想聯翩。有人說:人生如戲,長度難測,但寬度可拓。人活著固然重要,但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寬度來更重要。您是一位從工廠走出的詩人,又轉為詞作者,通過不懈努力成為令人矚目的音樂人和民族音樂文化的推動者,令我敬佩。
尊敬的陳鋼兄,一路走好……
由立平 知名特型 電影《建國大業》電視劇《解放》《東方》等劇中飾林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