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玉良
2025年5月16日晚19:30分,與幾個朋友相約北京三里屯·愛樂匯藝術空間·城市深奏廳,欣賞“愛樂之城”——《我心永恒》《一步之遙》經典電影音樂作品音樂會。
演奏者只有6名文藝青年,觀眾也僅有七、八十名的樣子,并沒有人山人海。沒有報幕,沒有主持,沒有竊竊私語,沒有手機鈴聲,沒有隨意出入,沒有煙霧繚繞,沒有了塵世里的一切喧囂,只剩下了音樂世界里的柔情傾訴。改編自電影《聞香識女人》主題曲的“一步之遙”、改編自電影《愛樂之城》主題曲的“星光之城”等16個節目一氣呵成,每個節目演奏完畢后皆掌聲雷動。演員沉浸在演奏藝術之中,觀眾沉浸在欣賞藝術之中,90分鐘竟然倏忽而過,不覺已到音樂會閉幕之時。
演奏者并非大牌明星或音樂家,我甚至不知道他們的名字。據音樂會結束后陪同我來的田老師介紹,他跟這些臺上演奏的文藝青年都很熟,他們都是中央音樂學院畢業的高材生,畢業后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就來到愛樂匯“賣唱”謀生,維持著對藝術追求的堅守。看著他們很“高大上”的樣子,其實掙的錢并不多,與街頭的民工沒有什么不同,可能月底算帳除去房租水電等等都是“月光族”。但他們不甘心淪落風塵,也不愿巴結權勢,所以寧愿深入基層“賣唱”謀生傳播音樂之美,也不愿為迎合市場而放棄藝術理想。不知不覺間我已然淚目,感動于在這個浮躁的商業化社會,竟然在年輕人中還有這樣一股清流。
演的人精神世界很高尚,聽的人精神世界更為高尚,演奏者與觀眾形成了一種 “高山流水”的知音關系。愛樂匯藝術空間的旁邊就是以“通俗”搞笑著稱的德云社,“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比鄰而居,各自用他們的方式詮釋藝術的本真價值。“愛樂匯”在浮躁時代守護著人性的精神陣地,德云社在商業社會用賣座迎合著市場的需求。票價都差不多,甚至“愛樂匯”還稍高一點,小提琴彈出的高雅音樂也能吸引幾十位年輕觀眾且令他們沉浸其中流連忘返,蓋過了德云社里傳出的哄堂大笑,已然很不錯了,已然是莫大的成功了。
象牙塔外的堅守,是中央音樂學院畢業生們的基層音樂實踐。這些中央音樂學院的畢業生們或許出生在偏遠農家或城市普通職工之家,畢業后無權無勢無法跨越階層藩籬,但他們沒有自甘墮落,以一種特殊的方式重新定義“賣唱”,向社會展示他們的傲人風采。與范冰冰式的“話題女王”相比,與趙薇式的打造“銅臭商業帝國”相比,與那些為了出鏡陪導演、制片人上床的明星相比,與千方百計嫁入豪門與有錢的油膩大叔甚至"油膩爺爺”廝守者相比,顯然愛樂匯的“賣唱者”們精神更高尚。他們或許腰包里沒有幾個錢,但他們在用他們的方式向社會各界傳播音樂中的真善美,他們播下的種子生根、發芽、開花,才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
我是很欣賞這股商業浪潮中奔放的清流的,他們獨特的藝術理念和堅守品質,更能贏得包括我在內的廣大樂迷的尊敬與喜愛。他們并沒有“曲高和寡”,他們用清純高尚贏得他們的粉絲。他們“販賣”的是嫻熟精湛的演奏技巧,是天衣無縫的默契配合,是充足的創作能力及豐富的舞臺經驗,他們用音樂與觀眾互動,這種互動無關錢財權勢,而是心靈深處的琴瑟和鳴。他們的成功,證明了樂團在藝術與商業間也能找到平衡點,既不曲高和寡,又不流于媚俗。
“愛樂匯”敏銳捕捉到了人們靈魂共鳴的情感需求,勇敢搭建演奏者和受眾之間的深層次共鳴,成為快節奏現代生活中的一道美麗風景線。音樂從來不僅僅是聽覺的享受,更是心靈的良藥和社會的黏合劑。我相信中央音樂學院的高材生們在黑白琴鍵間的生命演奏,必將使三里屯成為年輕人們的“打卡新地標”,讓浮躁的心靈在這里得到安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