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云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的車間內傳來陣陣掌聲。由盤龍區總工會主辦、云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工會協辦的“勞模工匠到身邊”第二期宣講活動,在這片充滿工業氣息的車間里拉開帷幕。云南省勞動模范、云嶺工匠侯金富站在熟悉的工作室里,通過事跡宣講與實操培訓相結合的形式,為一線職工帶來了一場精神與技能交融的“匠心課堂”。
“大家好!我叫侯金富,是昆明重工制造公司的一名普通車工。”宣講臺上,身著藍色工裝的侯金富以質樸的開場贏得工友們熱烈的掌聲。在《敬業奉獻 技能報企》主題宣講中,這位云嶺工匠回顧了自己扎根昆明重工38年的成長歷程:初入車間時連圖紙都看不懂的迷茫,2003年省級技能大賽失利后的奮起直追,再到帶領團隊攻克數控五面體龍門加工中心技術、T68鏜床精度修復技術等100多項技術難題的突破……當提及2007年研發的“長絲桿車加工法”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時,現場此起彼伏的驚嘆聲與機床運轉聲交織成獨特的車間交響。
活動下半場,侯金富將宣講臺搬到了數控車床前。以臺階軸加工為例,他一邊講解G01直線插補指令編程,一邊拆解操作要點、難點。青年技工們圍在車床旁,有人用手機錄像記錄步驟,有人掏出筆記本速記要點。培訓現場氣氛熱烈,許多職工主動請教加工難題,侯金富一一耐心解答,并鼓勵大家“技能是練出來的,創新是逼出來的”。
“侯師傅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只要肯鉆研,普通崗位也能成就非凡。他毫無保留地傳授技術‘絕活’,讓我對職業發展充滿信心。”才入職10個月的青年職工游剛感慨道。另一位參與培訓的職工王雙飛表示:“身邊的榜樣,是前行的力量,很高興能夠聆聽侯老師的宣講,作為一線產業工人,我將不斷加強理論知識學習和技能知識學習,并將理論運用于實踐,取得更大的進步。”
這場浸潤著機油氣息的“匠心課堂”,不僅讓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在機床的轟鳴聲中具象化,更在產業工人心中播下了傳承與創新的火種。通過將宣講臺嵌入生產線、把培訓課搬進操作間,實現了精神傳承與技能提升的雙向賦能,打通了傳統技藝與智能制造的代際壁壘,也聯結了個人成長與企業發展的價值紐帶。接下來,盤龍區總工會將以“六進”活動為載體,持續開展“勞模工匠到身邊”主題宣講活動,通過面對面交流、心連心傾聽,傳遞榜樣力量,示范引領廣大職工實干篤行、爭創一流,扎實做好本職工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