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下午,莆田學院紫霄校區1號樓報告廳內掌聲熱烈,以“平凡·造就不凡”為主題的莆田市“勞模工匠進校園”活動在此舉行。全國勞動模范鄭春輝、蔣祖立、嚴國圣結合自身的奮斗故事,為200余名師生帶來一堂生動的“大思政課”。
活動在《平凡·造就不凡》宣傳短片中拉開序幕。鏡頭下,一個個普通勞動者的身影躍然屏上,這些平凡崗位上的非凡堅守,引發在場師生陣陣掌聲。
“木雕不是手藝,是心藝”“臺風天搶修時,手凍得握不住螺絲,就用衣服裹著工具繼續干”“為研發獨特的口感風味,我嘗了上千次不同的配方”……不同于以往的宣講,活動創新方式,以訪談形式搭建起勞模與學子對話的橋梁。木雕大師鄭春輝分享了他數十年如一日堅守傳統工藝的執著;電力工程師蔣祖立講述了在電網搶修風雨中的堅守;醬菜技藝傳承人嚴國圣則用一包醬菜書寫產業傳奇,詮釋了工匠精神的傳承。
從勞模的個人故事、奮斗中的守正與創新及對傳承的寄語中,三位勞模用堅守詮釋了光榮屬于勞動者,幸福屬于勞動者的真諦。他們從木雕刀鋒、電力搶修到醬菜壇子中,開辟了屬于時代的奮斗詩篇。向青年學子傳遞了奮斗從來不是孤勇者的獨行,而是在傳承中創新,在擔當中超越的啟示。
“鄭大師的木雕作品被稱作‘神仙手工’,您覺得傳統手藝要如何‘整活’才能讓新時代主動‘種草’?有沒有想過和游戲動漫IP搞聯名?”“醬菜腌制等非遺技藝強調‘慢工出細活’,而現代食品工業追求效率,您如何將工匠精神融入創業過程?”“蔣工48小時臺風搶修被網友稱作‘電力狂魔’,AI巡檢讓您從‘手藝人’變‘程序員’,這波轉型是‘真香’還是‘裂開’”……在互動環節,學生們紛紛就傳統工藝如何“破圈”、年輕人面臨的職業選擇焦慮等大家關心的話題進行提問,三位勞模結合自身的經歷,對青年學生的問題一一給予解答。
聽完訪談,工藝美術學院學生陳思羽感觸良多,她表示,作為工藝美術專業的學生,傳承工匠精神不僅是對傳統技藝的延續,更是對精益求精、創新融合的職業態度的踐行,她將在今后的學習和實踐中以勞模工匠為榜樣,傳承工匠精神,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在現場,莆田學院工藝美術學院教師林沁心表示,對工藝美術專業學生來說,既要沉淀內心打磨技藝,又要扎根文化大膽創新,在堅守與突破中找到個人藝術方向;這也啟示工藝美術教育,需將匠心培育、文化浸潤與實踐創新深度融合,多引入行業榜樣力量,助力學生成長為技藝精湛、底蘊深厚的新時代工藝人才。
據悉,本次活動由莆田市總工會、莆田學院聯合主辦,通過“看得見、摸得著、學得到”的方式,發揮先進模范的示范引領作用,引導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匠心精神在校園落地生根,為“和美莆田 共同富裕”新愿景注入青春力量。
來源:莆田晚報 全媒體記者 許伯英
責編:許伯英
編審:蔡雪杰
審核:許秋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