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齊倩】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取得突破,中國工廠和港口隨即活躍,兩國企業都急于充分利用這一來之不易的“休戰期”展開經貿往來。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5月16日消息,消息公布后,有中企訂單量激增30%,中國赴美集裝箱運輸訂單量短時間內飆升近300%。
多名業內人士表示,隨著企業爭相將積壓庫存運出,港口即將恢復繁忙,但這也意味著延誤以及運費上漲。有企業代表稱,本周,一個集裝箱運往美國的運費上漲了約50%,并最終由美國消費者買單。
但報道稱,即便如此,美國企業仍積極聯系中國供應商發貨,不少人還紛紛取消此前為規避關稅在越南、印尼等國下的訂單,轉向中國。面對仍然存在的關稅不確定性,一名美企老板強調,他將“竭盡全力留在中國”。中企老板則指出,他們正積極開拓美國之外的新市場。
集裝箱運輸訂單量飆升近300%
在中國南方從事玩具采購的銷售人員妮基·葉(Niki Ye,音譯)表示,在中美會談取得成果后,她公司的訂單量激增30%,目前正在增加人手以滿足需求。她說:“這才僅僅只是第一周。”
劉長海(Liu Changhai,音譯)是華東地區一家專營家居裝飾的出口型代理公司的銷售經理。據他所說,該公司目前的銷售額與以往的旺季相當,但發貨會有所延遲。他告訴CNN:“新訂單還沒來得及生產,因此也沒有準備好發貨。”
報道稱,隨著企業爭相將積壓庫存運出,中美兩國港口即將恢復繁忙。據集裝箱追蹤軟件提供商Vizion的數據,截至5月13日的七天內,從中國到美國的集裝箱運輸訂單量較截至5月5日當周飆升近300%。
這與上個月的情況相比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挑起關稅戰,中美貿易緊張關系持續升級,關稅水平過高,導致兩個曾經緊密相連的經濟體之間的貿易基本陷入停滯。5月6日,洛杉磯港執行董事吉恩·塞羅卡曾表示,當周,洛杉磯港貨運量下降了約50%,產品的價格比上個月暴漲了大約兩倍半。
洛杉磯港自華進口量一度腰斬 視頻截圖
不過,特朗普在硬挺了一個月后,終于撐不住了,決定后退一步。
5月10日至11日,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在瑞士日內瓦舉行,雙方同意在90天內降低關稅,將稅率下調115%。特朗普本人12日表示:“日內瓦的會談非常友好,兩國關系非常、非常好。”
本月早些時候,上海欣海報關集團董事長葛基中接受采訪時表示:“無論未來談判結果如何,企業都必須抓住這90天的時間。美國企業將在90天內搶購補貨,中國企業也將搶購發貨。”
美企急電:取消越南、印尼訂單,轉回中國
本·施沃爾在一家中國供應鏈管理公司工作,負責為企業提供產品采購和中國及亞洲戰略方面的幫助。他告訴CNN,這一周,他一直忙于處理客戶的問題,幫助客戶聯系中國供應商。
施沃爾說,其中一些人因高額對華關稅已經將供應鏈和制造業從中國轉移到其他亞洲國家,在越南、印尼等國家下單,在聽到中美貿易緊張關系緩和的消息后,他們紛紛致電詢問,“我們已經在越南和印尼下了訂單,你們能把(訂單)轉回中國嗎?”
他還補充道,目前美國對華關稅仍高于特朗普第二任期之前的水平,盡管如此,美國企業還是爭相重啟已取消的訂單,或從中國運走滯留的貨物。
5月12日,美國財長貝森特和貿易代表格里爾在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后召開新聞發布會 IC Photo
薇薇·童(Vivi Tong,音譯)工廠生產的遙控汽車銷往美國大型零售商,近日忙于從倉庫發貨,以應對激增的訂單。這樣的中企不在少數。此前有媒體報道稱,中國供應商們正在加班加點,甚至熬夜工作,以滿足美國公司激增的需求,這些美企要求他們在90天內發貨滯留的訂單。
格雷格·馬扎在美國康涅狄格州丹伯里經營著一家照明公司。他表示,“我們正在下訂單”,他是那些“迅速采取行動”,接收之前在中國生產但尚未運出的庫存的人之一。他指出,他比其他一些公司處于更有利的地位,因為去年他們在美國建立了庫存,為關稅做好了準備。
不過,馬扎表示,他的訂單仍將面臨比去年高得多的關稅,“我可以通過(貨物)到岸時小幅提價,并在內部進行一些調整來實現”。他補充道,他的目標將是盡可能“維持現狀”,而不是提高價格。
“我會竭力留在中國”
圖為中美兩國國旗
CNN報道稱,除了關稅外,還有其他因素將推高美國消費者的生活成本。
薇薇·童女士表示,本周,她看到運費上漲。之前一個集裝箱運往美國的運費為4000美元,現在上漲了約50%。她說,這筆漲幅是由美國買家承擔的,最終很可能由美國消費者來買單。
與此同時,航運公司也報告需求有所上升。丹麥航運公司馬士基的一名發言人稱,4月底,中美海運量下降了30%至40%,但在中美會談取得成果后預訂量增加。該公司正在增加跨太平洋航線的運力。
集裝箱運輸追蹤公司Vizion的戰略業務發展副總裁本·特雷西發現,截至本周二的七天里,集裝箱預訂量激增了277%。他表示,“集裝箱出口熱潮”可能會干擾夏季通常的航運旺季。
報道提及,特朗普政策“朝令夕改”,存在嚴重不確定性,影響中美經貿往來。報道稱,由于特朗普對中國,以及以往被視作關稅規避地的東南亞國家同時高舉關稅大棒,美企面臨著復雜且緊迫的選擇:在關稅暫停期90天內,是繼續依賴中國,還是終止與中國多年的商業關系。
馬扎表示,他考慮過將部分生產轉移到越南,但在建廠可能需要大約一年的時間,且最終每臺產品的生產成本將比在中國制造高出約10%至15%。但他表示,他還沒有準備好完全放棄中國。
“我會竭盡全力留在中國,因為我的中國工廠一直在支持我,我也一直在支持他們……”馬扎稱,“我重視合作關系和人際關系,而且,他們讓我的產品非常好,所以我會戰斗到最后。”
對于面臨同樣不確定性的中國工廠來說,當務之急是開拓新市場。薇薇·童表示:“我們正在努力拓展其他新市場……尤其是歐洲,(我們在那里的訂單)增長了近20%。我們需要擴張。”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