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5月15日凌晨2點,楊瀚森亮相NBA聯合試訓5V5對抗賽,賽后一組數據浮出水面,12分2助攻1板1帽,三分3中1,投籃效率不低,出場19分鐘,怎么看都說得過去,但這場球真正被球迷和媒體拿出來分析的,卻不是他投進了幾個球,反倒是“楊瀚森要球要不來成了全場最大的話題,這戲劇性,你說巧不巧。
先說場上的表現,低位單打、籃下護框、順下喂球、弧頂三分,這些元素拼在一起,已經能看出楊瀚森作為內線球員的全面性,尤其是低位背身和三分這兩項,簡直是現在NBA中鋒的硬通貨,別的不說,能做到這兩點的,都是貨真價實的潛力股,第一場試訓下來,專家組直接給到好評——六位專家全員點贊,連帶著媒體人周鵬也在現場直呼“要不到球,看來楊瀚森的表現,至少在圈內已經拿到了認可,但問題來了,為什么一個內線主打低位、策應和空間型打法的球員,會出現“要不到球的尷尬局面,這背后是隊友不給力,還是試訓氛圍本身就很魔幻。
場上鏡頭回放,楊瀚森全程高舉雙手要球,聲音大得連CBA主場都沒聽過他這么賣力,奈何外線隊友一門心思刷存在感,三分投不進還一直投,拼命想表現自己,這種試訓場景,熟悉的都懂,大家都想刷一波數據,爭個出鏡率,傳球?那得看誰先服軟,結果就是上半場楊瀚森幾乎成了陪跑,等到下半場隊友才終于醒悟,開始把球往內線送,楊瀚森的威力立刻就出來了,低位強吃、籃下切球、面對三人包夾還能背身傳球,場面流暢干凈,連補籃打成2+1都安排上了,問題是,這樣的球到底能不能持續,還是說只能偶爾閃現。
再看數據,7投5中,三分3中1,罰球1罰1中,失誤只有1次,按理說這效率已經不錯,但籃板只有1個,這個就有爭議了,外界有聲音說楊瀚森籃板積極性不夠,腳步偏慢,防守端有點吃虧,不過懂球的都知道,試訓賽強度和正式比賽完全不同,很多球員都在保存體能,出工不出力的現象太正常了,而且隊友刷投的情況下,內線卡位再積極也搶不到籃板,這種環境下,楊瀚森的真實水平其實還得往上加點分,畢竟他還有策應和空間能力,這在大個子里已經難得。
說到專家評價,六位全員點贊,基本把楊瀚森定性為NBA潛力球員,這不夸張,畢竟他低位技術和三分投射都在線,策應視野也夠寬,唯一的槽點就是腳步和籃板,但這兩項其實是可以訓練彌補的,周鵬的評論也挺有意思,“要球不給這種情況必然會頻繁出現,其實就是把試訓賽場的“自私氣氛擺上了臺面,誰都想刷,誰都怕“陪跑,但真正懂球的,反而會看誰能在這種環境下做出正確選擇,楊瀚森全場高喊要球、不斷空切,哪怕球不到手也沒放棄,這種態度才是球探看重的東西。
最后討論下輿論角度,網友們對楊瀚森的表現分成了兩派,一邊覺得數據太普通,怕NBA前景成疑,另一邊則認為這種環境下還能打出高效,已經說明問題,實際情況是,試訓本來就不是看數據,更多是看球員的“潛質和適應能力,楊瀚森的低位和三分完全對標NBA需求,策應和防守意識也在線,唯一要補的就是對抗和籃板,等他習慣了美式節奏,這兩項不是大問題,說到底,NBA不是只看一場數據,更多是看成長空間和上限,楊瀚森現在最缺的,其實是隊友的信任和更多戰術球權,這才是決定他能不能站穩腳跟的關鍵。
這場試訓結束,楊瀚森算是用表現和態度刷了一波存在感,就算“要不到球成了笑談,也架不住專家組和媒體的集體點贊,等到下場比賽,如果隊友能多給他點球權,或許還能看到更炸裂的數據,球迷們怎么看,評論區見,咱們一起點贊回懟,繼續追蹤楊瀚森的NBA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