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訊(記者 李祺瑤)昨晚,婦好鸮尊“雙胞胎”終于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東館)團聚。隨著鸮尊、亞丑鉞等重磅文物開箱,備受關注的“看·見殷商”展覽進入布展倒計時階段,即將在19日面向公眾開放。
昨天,在“看·見殷商”展布展現場,工作人員將山東博物館的青銅亞丑鉞安放在展臺上。北京日報記者 武亦彬攝
18時20分,來自山東博物館的“丑萌”國寶亞丑鉞率先開箱。這件青銅器透雕的人面紋生動傳神,因其嘴部兩側鑄有銘文“亞丑”而得名,在商代是王權的象征。展廳里,四五位文物工作人員戴著手套,圍在一張臨時搭起的長桌前,其中一人小心翼翼地將亞丑鉞捧出囊匣。不時有工作人員提醒:“請大家注意和文物保持距離,謝謝配合。”
“慢點、慢點、慢點,移、移、移……注意左右對稱,讓它‘站’起來。”工作人員圍著亞丑鉞,熱烈討論擺放方式。“這件文物的‘身形’特殊——整體呈長方形,下面兩角微微翹起,所以我們為它量身定制了展具,從兩側支撐起來。”首博展陳設計師李光遠說,進展柜之前,工作人員需要最后校準尺寸、調節展具細節,確保文物安安穩穩地“入住”。
大約40分鐘后,這件亞丑鉞順利“站”起來,在工作人員的小心呵護下進入展柜。同時,亞丑鉞的“兄弟”——藏于國家博物館的獸面紋銅鉞也被請出囊匣。這兩件文物均在1965年出土于山東省青州市蘇埠屯遺址,擁有圓圓的大眼睛、配上“齜牙咧嘴”的大口,看似“兇狠”的表情,卻顯得十分可愛。不同的是,藏于國博的鉞“兄弟”臉盤更大,體重也略重一點,為此,兩方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針對這件文物的擺放方式又展開了一番討論。
“考慮到文物安全,我們需要為它重新定制一個展示臺,讓兄弟倆在同一個展柜中‘合體’。”又過了大約20分鐘,雙方決定,暫緩這件文物進展柜的時間。
此次展覽的另一大亮點是出土于河南殷墟婦好墓的一對鸮尊,時隔50年在京重聚首。
19時30分左右,5位工作人員推著半身高的木箱,來到一對獨立展柜前。其中一個展柜里,河南博物院珍藏的鸮尊已經靜候多時。文物開箱充滿儀式感:先拆箱子頂蓋和兩側箱體,掀開封頂的塑料泡沫板,再一層層撤掉文物周身的10層保護泡沫。來自國博的鸮尊終于露臉,被工作人員請到長桌上。
“高45.9厘米,口長徑16.4厘米,足高13.2厘米,蓋高13.2厘米。底部有細微裂痕。”工作人員湊近鸮尊,邊觀察邊報出文物情況,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首博專家介紹,兩件鸮尊的體量、形制基本相同,為配套使用的一組青銅禮器。器身銘文“婦好”,造型為昂首挺胸的鸮,生動傳神,兩足與下垂尾部構成三個穩定支撐點,構思奇巧。
大約40分鐘后,這對“雙胞胎”終于團聚,呈現對望的姿態。“我們也為這件鸮尊特制了一個小支架,讓它和兄弟對望時站得更穩。”
來源:北京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