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是保家衛國的重要屏障,也是萬千老百姓最堅強的護盾。面對入侵,他們奮起反擊,提槍上陣,無論何時何地只要一聲令下都能沖鋒在前。這片幅員遼闊的山河就是他們一步一步守下來的,每一寸土地都有他們的功勛。
軍人對國家的忠誠和對人民的赤誠,都被澆鑄在胸前的獎章里,閃閃發亮的是金色的獎章,也是他們的為國為民的精神。1955年,在北京舉行了我軍第一次授銜盛典,這無疑是對建立新中國的軍將們一次巨大的褒獎和肯定,感謝他們為這個國家做出的巨大努力。
1955年的授銜典禮里,總共有55人被授予上將軍銜的至高榮譽。這五十五人里面,位居榜首的蕭克。能排在第一的將領,其功績肯定遠遠超出同級的戰友。當時就有蕭克鎮上將、徐立清鎮中將、方解鎮少將的說法流傳在民間,被人們在茶余飯后津津樂道。
蕭克能位列榜首其實是所有人意料之中的事情。蕭克是黃埔軍校四期的學生,這個出身就讓他的地位比尋常入伍的人更高。接受過正統軍事教育的他,追隨志向和運用所學參加了北伐戰爭和著名的南昌起義。后來在紅軍時期,憑借自己謀略和才智先后擔任了紅六軍團長和紅二方面軍的副總指揮。當時在紅二軍里,他的地位僅次于賀帥。
蕭克一步步當上高級指揮員之后,他的才干讓很多人都感到驚喜,是一顆閃閃發亮的金子。在抗戰時期到來的時候,蕭克再次被委以重任,組織把八路軍的主力部隊——120師交給了他,就任副師長。最后的解放戰爭,他又被調遣到了四野參謀長。這樣的老資歷在軍中可謂是響當當的,但是在被評為第一上將之后,應該享譽四方的他卻突然消失在了大家的視野里。
建國之后,軍中比較重要的就是訓練軍隊的部門,蕭克被組織調到了解放軍總部的訓練總監部。訓練總監部在和平時期的地位,只在總參謀部之下,可見軍中對于蕭克的重視,黨愛惜人才也重用人才,自然不會讓他的才干白白湮沒。1957年,蕭克正式出任總監部長。
在1957年,中蘇的關系發生了轉變,這種兩國關系的轉變對軍隊的影響是最敏感的,蕭克也正是受到了這場風波的波及。1957年是赫魯曉夫在管理蘇聯,在歷史遺留問題上,中蘇之間發生了分歧,中蘇之間親密的合作關系很快轉向僵持。這個時候,軍隊的反應就是“去蘇”化,不能讓這種轉變影響到了軍隊的戰斗力。
中央指出,我軍大規模地對蘇聯的作戰訓練進行照搬,忽略了要結合實際情況做出改變,這樣勢必會使軍隊訓練效率下降、使軍隊戰斗力衰減。一股“反教條主義”的浪潮在軍中蔓延,而首先擔責的就是指導訓練的相關將領,沒有靈活運用我軍歷史上武裝革命成功經驗,對教材進行本土化改造。
劉帥、蕭克等相關將領被要求做檢討、寫報告。這種強硬的反教條主義本身有它的局限性和片面概念,蕭克認為自己本身沒有問題,在會上進行了激烈的反駁。劉帥為了顧全大局,在做了深刻的反思,并在北京公開檢討,沒有被繼續追究。而蕭克連續幾次檢討不過關,被組織進行了批評教育,最終被免去總監部長作罷。
為了不讓蕭克的思想影響軍隊,組織內做出了把他調離軍隊的決定,調任其他國家部門工作。離開軍隊對蕭克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這種重大的挫折放在任何人身上都不會好過,但是蕭克風風雨雨經歷了這么多,還是堅持了下來,配合同志工作。
直到十幾年后,中央為當時錯誤批判“教條主義”的軍將平反,蕭克得以重回部隊,擔任國防部副部長。這位老將軍沉寂了十幾年,在六十多歲時恢復了聲譽,繼續為熱愛的國家效力。2008年,101歲的蕭克在北京告別了人世,永遠離開了他愛的人和祖國。
祖國之所以繁榮,是因為有一位位始終愛國愛民的將士扛起了祖國建設的大梁;祖國之所以強盛,是因為她摸著石頭過河,敢于試錯,勇于改錯,她有著最堅定的為人民服務之心。如今的祖國在先輩的建設里,我們見證了中國速度和中國奇跡,這個接力棒已經傳到了我們年青一輩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將由年輕一輩做祖國的先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