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皖西邊陲、大別山腹地,與河南省、湖北省毗鄰處,有一座縣城,名為金寨縣。金寨縣是安徽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山區(qū)縣,同時,金寨縣也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是著名的革命老區(qū),被譽為“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xiāng)”,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位將軍,便來自金寨縣,他就是漆遠渥將軍,漆遠渥有哪些傳奇的經歷呢?
1915年,漆遠渥出生在安徽省金寨縣,漆遠渥可以說來自一個革命家庭,他的爺爺曾擔任鄉(xiāng)蘇維埃主席,后來被“還鄉(xiāng)團”活埋,他的奶奶也是我黨的早期黨員,漆遠渥的伯父曾擔任紅四方面軍后勤部長,在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下,漆遠渥也很早走上革命道路,年僅14歲就加入共青團,并擔任共青團金寨縣道委書記。
當時在湖北、河南和安徽三省的交界處,紅軍創(chuàng)建了一塊重要的革命根據(jù)地,即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紅四方面軍就誕生在這片土地,漆遠渥早年主要在紅四軍任職,參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的反“圍剿”斗爭,后來隨紅四方面軍轉移到川陜地區(qū),并進行了長征,在多年的征戰(zhàn)中,漆遠渥得到了鍛煉,逐漸成長起來。
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漆遠渥被編入八路軍129師385旅,擔任旅政治部宣傳科科長等職務,參加了著名的百團大戰(zhàn),到1942年時,漆遠渥已經成為385旅的團政委,當時,日軍派遣數(shù)萬兵力,采用鐵桶合圍戰(zhàn)術,企圖摧毀八路軍總部。
1942年5月25日,八路軍總部被日軍合圍于山西遼縣太行山南爻鋪一帶,日軍的鐵桶合擊圈越收越緊,八路軍總部岌岌可危,在此關鍵時刻,漆遠渥率部迅速搶占幾個制高點,頑強阻擊敵人,彭德懷騎著一匹馬率先從西北方向突圍,副總參謀長左權隨漆遠渥部殿后。
就在突破日軍最后一道封鎖線時,一枚炮彈恰好落在左權和漆遠渥之間,漆遠渥右臂被炸傷,左權壯烈犧牲,成為犧牲在抗日戰(zhàn)場上的八路軍最高級別將領,漆遠渥全團近千人打得只剩幾十人,后來回憶起這一次戰(zhàn)斗,漆遠渥熱淚盈眶,說:
“為掩護總部,全團幾乎全部打光了,我是一名幸存者。”
后來,漆遠渥被任命為八路軍第129師769旅政委。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漆遠渥被調到晉察冀軍區(qū),擔任旅政委,后又調到冀中軍區(qū)擔任副政委的職務,1948年10月,晉察冀軍區(qū)司令員聶榮臻交給漆遠渥一個重要任務,傅作義要偷襲石家莊和中共中央駐地西柏坡,任命漆遠渥為七縱副政委,率領部隊阻擊敵人,漆遠渥進行戰(zhàn)前動員,喊道:
“7縱前面只有一條唐河,后面就是西柏坡。我們沒有退路。我們要以一個頂十,誓死保衛(wèi)黨中央!保衛(wèi)毛主席!”
最終,7縱與3縱、4縱密切合作,粉碎了傅作義南犯的企圖,成功保衛(wèi)了黨中央和毛主席,漆遠渥再次立下大功。
隨后,漆遠渥參加了平津戰(zhàn)役,并擔任第68軍軍長兼政委,建國后,漆遠渥以中國人民志愿軍后勤部政治部主任的身份來到朝鮮戰(zhàn)場,回國后出任華北軍區(qū)空軍政委,北京軍區(qū)成立后,改任北京軍區(qū)空軍政委,并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1962年,漆遠渥出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后勤部部長,于2012年10月14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7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