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俄進行最高層級的面對面會晤之后,蒙古總理奧云額爾登表示,蒙古國將始終如一地執行“2050愿景”長期發展政策,該政策以蒙古國的兩個地理鄰國——俄羅斯和中國的經濟發展計劃為基礎。
蒙古這次算是想明白了,在中俄關系越來越緊密的大背景下,終于松口要跟中俄深度合作了。蒙古總理奧云額爾登說,他們會堅定不移地執行“2050愿景”,這個政策說白了就是要和中俄的經濟計劃綁在一起。這可不是隨便說說,具體動作已經出來了,尤其是在鐵路和天然氣管道這兩件大事上。
先說鐵路。中國是蒙古煤炭最大的買家,可之前蒙古愣是堅持用寬軌鐵路,跟中國的準軌不兼容,結果一個跨境鐵路項目拖了18年都沒搞定。每次運煤都得在邊境換輪子,費時費力不說,成本還高得離譜。就像二連浩特口岸的換輪庫,冬天零下40度,工人得手動給火車換底盤,想想都覺得費勁。
不過這次蒙古終于轉過彎來了,新簽的協議里明確,跨境鐵路用寬準軌并行設計,預計2026年初就能通車,每年能運3000萬噸貨物,差不多能包攬蒙古55%到60%的煤炭出口。這么一來,蒙古的煤炭從礦區直接就能運到中國,效率翻了好幾倍。
再說天然氣管道。中俄計劃的“西伯利亞力量2號”本來要經過蒙古,可蒙古一開始獅子大開口,每千立方米天然氣的過境費要2.5美元,還跟西方勾勾搭搭,又是跟法國簽鈾礦協議,又是接待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擺明了想在大國之間兩頭占便宜。
結果中俄一合計,繞道哈薩克斯坦建管道,年輸氣量350億立方米,雖然比蒙古路線少點,但勝在穩定。蒙古一看急了,趕緊把過境費降到1.2美元,還承諾不跟西方搞敏感合作,這才重新拿到了項目資格。現在蒙古批準了“東方聯盟”管道項目,可最終能不能落地,還得看中國點不點頭,畢竟價格談判還沒完全談攏。
蒙古為啥突然這么積極?說白了還是經濟壓力太大。2024年蒙古對華出口144億美元,占總出口的91.3%,幾乎全靠賣礦過日子。尤其是煤炭,去年賣給中國8300萬噸,要是鐵路項目順利,出口量能漲到1.65億噸,每年多賺15億美元,這對蒙古來說可是一筆巨款,畢竟他們外匯儲備總共才50億美元。
而且中俄還給蒙古遞了臺階,比如鐵路項目跟煤炭采購、礦山產能提升綁定,既幫蒙古修路,又保證買他們的煤,這讓蒙古想不合作都難。
不過,蒙古心里也有自己的小九九。他們一邊跟中俄合作,一邊還想維持“第三鄰國”戰略,跟美國、日本這些國家套近乎。但現實很殘酷,蒙古夾在中俄之間,不管跟誰做生意都得借道這兩個國家。就像他們想把稀土賣給美國,最后還得通過中國港口中轉。所以就算蒙古想玩火,也得掂量掂量中俄的臉色。
總的來說,蒙古這次政策轉向,是被中俄的組合拳逼出來的。鐵路和天然氣管道這兩個項目,既是蒙古經濟翻身的機會,也是中俄地緣戰略的重要棋子。
對中國來說,能源安全和成本是第一位的,蒙古要是真能管住自己,不跟西方搞小動作,說不定能在中俄合作里分一杯羹;要是還想兩頭討好,那中俄隨時可以換哈薩克斯坦上場。蒙古的未來,就看他們能不能在大國博弈里找準自己的位置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