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每日幸運簽#
近日,在四川廣元的一家餐館里,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現實版 “反詐大片”。一對母女前來就餐,點了兩三個菜后,飯菜上桌整整一小時,卻絲毫未動筷,而是緊盯著各自手機,口中念念有詞,不斷提及銀行賬戶、驗證碼等敏感詞匯。這一反常舉動,引起了餐館老板羅先生的注意。
羅先生走近卡座查看,憑借日常積累的反詐知識,他敏銳地判斷這對母女可能遭遇了電信詐騙。他趕忙上前好心勸阻,提醒她們不要輕信對方,更不能隨意透露賬戶信息,可母女倆此時仿佛被 “洗腦” 一般,對羅先生的話置若罔聞。羅先生并未就此放棄,再次折返苦勸,甚至提出幫忙報警,母女倆卻依舊深陷騙局,堅信電話那頭的騙子,拒絕了羅先生的好意。無?奈之下,先生果斷選擇自行撥打 110 報警。?
警方接到報警后,迅速趕赴現場。果不其然,母女倆正開啟手機屏幕共享功能,依照語音電話那頭的指示,有條不紊地向對方展示微信、支付寶、銀行 App 等平臺賬號、余額以及短信驗證碼,滿心以為這是在配合所謂 “中介” 進行 “退款” 操作。民警見狀,立刻上前勸阻,讓母女倆趕緊掛斷電話、停止操作。經過民警耐心細致地講解,母女倆這才如夢初醒,意識到自己陷入了電信詐騙的陷阱,并向民警道出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原來,女兒張某此前在網上出售游戲賬號,一名 “買家” 以保障交易安全為幌子,向她介紹了一位 “中介”。這個 “中介” 花言巧語,謊稱交易需要驗資,誘導張某先后在某線上平臺進行訂單支付、充值等操作,張某稀里糊涂地支付了 3199 元。第二天,“中介” 又聲稱可以退回支付款項,但借口張某的微信收款碼無法接受 “退款”,再次誘導她開啟手機屏幕共享,要求提供可用于 “收款” 的銀行賬戶。張某毫無防備,將母親王某的銀行賬戶提供給了對方,就在她們在餐館按照指示操作時,餐館老板發現異常并報了警。此時,王某名下的銀行賬戶已被他人以轉賬、消費等方式轉走 19 筆,共計 6 萬余元,賬戶內剩下的 30 余萬元余額也岌岌可危,隨時可能被轉出。?
民警了解情況后,爭分奪秒,立即將情況上報至廣元市反詐中心,迅速啟動止付程序。同時,聯合銀行第一時間對資金流展開查詢、止付、凍結等一系列操作。經過緊張的努力,最終成功保住了賬戶內剩余的 30 余萬元,為母女倆挽回了大部分損失。?
這起事件曝光后,迅速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感慨:“這劇本都不算新鮮了,騙子手段老套,可為啥總有人上當呢?” 還有網友表示:“幸好遇到了熱心又警覺的餐館老板,不然這母女倆的損失可就大了!” 更有網友自我反思:“真得時刻提高警惕,說不定哪天自己也會面臨類似情況,一不留神就掉進陷阱。”?
詐騙分子往往善于營造緊張氛圍,利用人們的恐懼和貪婪心理,致使受害者認知窄化。在本案中,“賬戶凍結” 這樣的話術,極大地觸發了當事人的損失厭惡心理,使其在慌亂之中逐漸喪失判斷力,進而一步步陷入騙子的圈套。網絡安全專家則指出,游戲賬號交易領域一直是電信詐騙的高發區,玩家出售賬號務必選擇官方正規平臺,凡是要求通過第三方社交軟件溝通,尤其是提及屏幕共享的,基本可以斷定是詐騙行為,一定要堅決拒絕。?
事實上,近年來網絡游戲賬號交易已然成為電信詐騙的重災區。據國家反詐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23 年一季度,全國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 15.6 萬起,其中涉及游戲交易的詐騙占比達 8%,而且單筆平均損失超過 5 萬元。這類詐騙案件中,詐騙分子常常以 “高價收購”“退款操作” 等借口,誘導受害者開啟屏幕共享功能,進而實時監控受害者手機操作,竊取關鍵信息,實施詐騙。?
此次事件中,餐館老板羅先生的敏銳觀察和果斷報警,成為阻止母女倆遭受更大損失的關鍵因素。羅先生表示,餐館墻上一直貼著反詐海報,派出所每周也會來做反詐宣傳,正是這些日常積累的反詐知識,讓他在關鍵時刻能夠識別異常,出手相助。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反詐宣傳工作的持續推進和深入開展,對于提高全民反詐意識、防范電信詐騙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盡管反詐宣傳取得了一定成效,可電信詐騙手段層出不窮、花樣翻新,公眾仍需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在日常生活中,涉及錢財交易時,務必多留個心眼,仔細核實對方身份和信息真實性;遇到可疑情況,及時與警方或相關機構聯系,切勿盲目輕信,讓電信詐騙無機可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