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一場接一場令人目不暇接的發布會,“全球首個、行業第一、行業唯一”等一個又一個層出不窮的新概念……就連空氣中都似乎彌漫著焦慮的味道,告訴我們汽車行業的競爭白熱化還在加劇,留給大家的時間不多了。但隨著政策對技術的剛性約束和消費者安全意識的加強,技術鼓吹熱度漸小,整個行業也似乎開始回歸理性,開始重新思考一個企業、一個品牌的價值走向。
從不久前剛剛過去的上海車展就不難看出,眾多品牌儼然已經覺醒,在車展上、手機里,我們看到的不再是單一的技術鼓吹,而是各大品牌設計大佬紛紛下場,用中式智慧詮釋設計的價值和力量,也讓我們看到中國汽車終于有了更多可能,車企也用設計與技術開啟了雙輪驅動模式。
雖然新中國汽車產業已經有70多年歷史,但是中國汽車原創設計的崛起時間并不長,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學習模仿,從零起步,又或者從國際設計公司直接購買方案,也可以稱之為筑基期,這一階段大部分玩家都選擇了拿來主義。
第二階段,萌芽爆發,可以將2016年至2022年稱為中國汽車設計的萌芽期。比較有標志性的比如吉利汽車的漣漪美學,從中國山水文化中吸取靈感;比亞迪的王朝系列,融合中國文化;一汽紅旗的中和之美,將汽車設計與中庸平衡文化相結合,廣汽傳祺的光影雕塑,嶺南哲學等等,這一階段的中國汽車設計開始告別對西方設計體系的亦步亦趨。
第三階段,覺醒上升,也是中國汽車設計正在經歷的階段。這一階段最讓人振奮的是“個體突破催生群體覺醒”, 從早期少數品牌的孤獨探索,到全行業形成文化自覺的集體共振。這些 "獨行" 也并非閉門造車,而是通過對自身“文化根性和國際表達”的探索,為行業建立起“中國設計還可以這樣講故事”的信心。
借用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陳政的一句話“獨行是覺醒,同行才是答案”似乎更能展現這一階段的精髓。
伴隨這一個階段革新迭代的加速,真正能決定中國汽車原創設計未來格局的,一定是藏在設計戰略背后的“時間差”競爭,即“領先半步的趨勢預判、快魚吃慢魚的效率優勢、體系化儲備的降維打擊”三重維度的較量,也會重新定義全球汽車設計的話語權歸屬。
洞察先機,提前布局的玩家永遠領先半步
今年車展能明顯感受到,設計和技術一同帶來的沖擊感,汽車設計層面的“時間差”策略,也正逐漸成為決定企業能否拔得行業頭籌的關鍵因素。這一點,比亞迪、吉利、廣汽今年的表現算是可圈可點,但在已覺醒的一眾品牌里,似乎也只有吉利早在兩年前提出并將“設計即戰略”付諸了實踐。
中國汽車設計正處于一個關鍵且極具活力的發展階段,未來發展潛力巨大,正因此也需要投入更多關注和重視,用更為商業的方式來講,提前布局的玩家才能永遠領先半步。
在日益嚴峻的競爭格局下,打破格局只有兩種途徑,要么能力超越環境,要么速率超越環境。然而現實很骨感,作為全球最復雜的大宗消費品之一,一輛車從概念構思到實車量產,離不開多部門協同與海量設計細節打磨,這也是為什么,設計是整個行業里最難被效率量化的原因,設計提升效率成功的案例也是鳳毛麟角,而善于利用時間差的車企,會想盡辦法優化研發流程,改變設計周期。吉利銀河的設計團隊就是一個代表性團隊。其設計主理人曾說過“以分鐘為單位做計量,處理每件事都比別人快一分鐘,那積累下來的勢能就會非常強”。
這種效率革命在吉利銀河系列上展現得淋漓盡致。憑借強大的設計賦能,吉利銀河僅用兩年多時間便推出8款車型,實現93萬輛的銷量,有望在5月內實現累計銷量突破百萬輛,真正創造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的效率奇跡。相信這份成績單背后,離不開吉利設計團隊對“銀河速度”的完美踐行。
領先半步贏得當下,體系化布局定義未來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單純依靠天馬行空的想象和可遇不可求的靈光乍現,很難實現可持續發展。真正有遠見的車企終將擁有龐大的設計知識庫,以及面向未來的體系化布局。體系化不僅是車企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金鑰匙,更是中國汽車原創設計健康發展立足國際舞臺的核心引擎。
德國以包豪斯開創功能主義設計范式,日本憑借“簡素”、“自然 ” 等七大設計原則確立日系美學話語權。縱觀全球汽車設計史,每個設計強國都以獨特的語言體系構建自身行業話語權。然而長期以來,中國汽車設計始終徘徊在模仿與探索之間 ,我們何時能打破困局?建立屬于自己的設計標準和中國獨有的設計標識?
值得慶幸的是,行業有人開始覺醒,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原創設計之戰開始悄然打響。
據了解,目前吉利、廣汽等少數車企已經開始了中國原創設計的體系化探索。吉利不僅提出“設計力公式”等理念,還聯合中國美術學院發布《中國汽車設計話語體系白皮書研究》,并與產學研伙伴進行《全球化時代下,以中國文化“潤”為主題的設計形態研究》、《智能時代下全球“舒服車”的體驗設計研究》、中國R角等眾多體系化研究課題,深度探索中國汽車設計話語體系建設之路,開創性地打造屬于中國的汽車設計體系;廣汽設計則提出《AIGC元宇宙技術增強汽車設計白皮書》,研究AI在設計上的應用,形成面向汽車設計的AI工具鏈,為汽車設計的技術驅動變革提出可行路徑。
回望汽車百余年的歷史,德系、美系、日系等汽車設計風格已然形成,這些風格的形成絕非偶然,而是本土經濟實力、文化底蘊與用戶需求深度交融的必然產物。作為汽車設計行業的“后起之秀”,中國汽車品牌要想在全球立足,讓“制造大國” 也擁有“設計強國”的標簽,絕非單純依靠技術突破或產能擴張所能實現。唯有構建具有東方智慧內核的設計體系,形成可量化的理論框架與中國汽車設計標準,才能徹底打破西方設計話語壟斷,讓中國汽車不僅成為出行工具,更成為傳遞文化價值的移動名片。
伴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文化自信的覺醒,以及國民審美體系的進階,中國在持續穩坐全球最大汽車消費市場的寶座后,更要在汽車工業領域掀起一場影響深遠的設計革命。這場設計革命的意義,遠超單純的造型創新,它會是一個全新的中國汽車設計時代的來臨。
這場變革,也不僅關乎中國汽車產業的未來,更將為世界汽車工業設計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動全球汽車文化邁向新的高度。屆時,以吉利、廣汽為代表的汽車品牌將給中國汽車產業、給全球汽車設計美學以及商業模式、價值鏈體系帶來怎樣的改變,讓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