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漢服飄逸的衣袂遇上戲曲的水袖翩躚,當非遺文創與二次元文化碰撞出火花,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盛事在滬上潮流地標靜安大悅城驚艷上演。
5月15日下午,由北站街道黨工委、辦事處主辦的“樂北站 悅有戲”第六屆北站戲曲節拉開帷幕,副區長龍婉麗等出席開幕活動。本次戲曲節以“戲曲跨界傳承”的形式,巧妙融合傳統戲曲藝術與都市潮流元素,吸引了眾多市民游客駐足體驗,成為靜安區文旅商體展多元聯動的亮麗名片。
學術筑基:
發布“戲曲在北站”專項課題
開幕式上,“戲曲在北站”專項課題正式發布。該課題立足區域文化地標戰略目標,系統梳理戲曲與北站百年來的歷史淵源,通過構建“文獻考證—資源提煉—價值轉化”三位一體的研究體系,為北站戲曲文化品牌建設夯實學術根基。該課題研究成果還將為后續在蘇河灣萬象天地舉辦的北站戲曲文化元素展提供資料支持,進一步推動戲曲文化的傳播與創新。
美育賦能:
啟動“京韻傳薪”社會大美育課堂
戲曲的傳承離不開大眾的參與。現場同步啟動了“遇見北站·京韻傳薪”社會大美育課堂項目。作為上海最大的社區級戲曲文化傳承中心之一,北站京昆文化體驗館將迎來全面升級改造,增設戲曲科普教育、互動體驗等豐富內容,讓市民游客在沉浸式體驗中感受戲曲藝術的獨特魅力,享受高品質的美育課程。
為提升傳統戲曲文化傳播力,通過數字化傳播的方式,提升北站戲曲文化熱度和討論度,北站戲曲IP征集活動面向社會啟動,將從征集作品中選出優秀作品,用于后續北站戲曲品牌活動官方宣傳及合作商業化開發。
跨界演繹:
戲曲串燒與國潮市集點燃年輕熱情
北站少兒京劇團、北站越劇團、北站余音昆曲社等社區群文團隊為觀眾帶來了原創戲曲音樂劇,將傳統唱腔與現代音樂節奏完美融合,展現了國粹藝術的創新活力。隨后,北舞泱華漢舞團聯合越劇團、昆曲社演繹的戲曲“悅”界串燒表演,更以漢舞的輕盈、越劇的婉轉、昆曲的典雅征服了現場觀眾,引得年輕人紛紛舉起手機記錄精彩瞬間。
一旁的“國潮樂活市集”同樣熱鬧非凡。國潮手作體驗、非遺文化展示、文創及二次元周邊展示與售賣、戲曲國風妝造體驗以及輕餐飲等攤位琳瑯滿目,游客們既能親手體驗傳統技藝,又能感受潮流文化的創新表達。
而“國潮戲裝巡游及集章打卡”活動更是將氛圍推向高潮——參與者身著漢服、戲服,跟隨巡游隊伍穿梭于商場,完成打卡后還可兌換Q版戲曲徽章,讓傳統文化以趣味方式深入人心。
主辦方供圖
破壁出圈:
傳統戲曲煥發新活力
當厚重的戲曲藝術遇見商圈的鮮活氣息,“文藝范”與“煙火氣”交織共生,迸發出令人驚喜的化學反應。據統計,戲曲節開幕當天,活動為靜安大悅城帶來線上線下超1000人次的瀏覽量,吸引300余名市民游客現場參與。這一創新活動模式,不僅打破了傳統戲曲活動的空間限制,更以跨界融合激活了都市消費潛力,實現了文化價值與商業效益的雙贏。
北站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2025上?!れo安戲劇節“全城有戲”板塊的活動之一,今年的北站戲曲節走進商圈,在年輕一代的人潮中發現新觀眾,讓傳統煥新,也為商圈引流賦能,“我們將通過展演、巡游、市集、快閃、戲曲IP征集、素人訓練營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為戲曲愛好者帶來一場戲曲盛宴,讓市民朋友感受傳統與時尚的對話,繪就‘處處有戲、全民參與’的靜安文化畫卷?!?br/>
記者手記
已連續舉辦六屆的北站戲曲節,正以創新的姿態探索傳統戲曲破壁出圈與二次元經濟深度融合的發展新路。它不僅是戲曲藝術的展示平臺,更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傳統與潮流的橋梁。
在這里,戲曲不再只是舞臺上的表演,而是融入生活、觸動心靈的文化體驗,不斷助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場跨越古今的藝術對話,正在新時代的舞臺上,續寫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表達。
記者:郁婷藶
圖片:肖鳴亮
視頻:傅雷
編輯:徐悅琳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