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3日,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的一則公告,將曾經的造車新勢力“黑馬”哪吒汽車推向深淵。
據悉,哪吒汽車母公司合眾新能源被上海禹形廣告有限公司申請破產審查。這家2022年以15.2萬輛銷量登頂新勢力銷冠的企業,如今賬面現金僅剩454元,拖欠供應商貨款超60億元,車主因App停擺無法啟動車輛,工廠停工、經銷商維權,產業鏈幾近崩解??雌饋?,哪吒汽車當前的處境已極其糟糕!
從銷冠到破產審查
哪吒汽車的崛起曾被視為 “草根逆襲” 的典范,2022 年,憑借哪吒V(參數丨圖片)等低價車型的密集投放,其以 15.2 萬輛銷量力壓 “蔚小理”,成為新勢力銷冠。
然而,巔峰過后也是漫長的下坡路。2023 年其銷量下滑至 12.75 萬輛,2024 年再腰斬至 6.45 萬輛,2025 年哪吒的情況進一步惡化,其 1 月僅交付 110 輛,同比暴跌 97.76%。曾經被低價吸引的消費者,在續航、智能配置等核心競爭力缺失的情況下,紛紛轉投比亞迪、五菱等品牌。
銷量暴跌的背后,是深不見底的財務窟窿。2021-2023 年,哪吒汽車累計凈虧損達 183 億元,每賣出一輛車平均虧損 8 萬元,資產負債率飆升至 217%,遠超行業警戒線。2023 年末,公司現金僅剩 4 億元,卻背負著 122 億元流動負債,資金鏈斷裂一觸即發。
為緩解壓力,哪吒在 2025 年 3 月與 134 家核心供應商達成 20 億元債轉股協議,但協議執行舉步維艱,公司估值從 400 億元縮水至 60 億元,70% 債權轉為股權后三年內不得轉讓,剩余 30% 無息債務需依賴經營恢復分期償付,被供應商指責是“畫餅充饑”。
與此同時,哪吒的財務危機迅速傳導至產業鏈上下游。浙江桐鄉、南寧等三大生產基地因零部件斷供全面停擺,生產線被拆卸,2 萬余訂單無法交付。并且哪吒的經銷商大多半陷入半停業狀態,4 月 14 日,20 余家經銷商代表聚集桐鄉工廠,控訴哪吒拖欠返點和補貼,部分門店因貸款擔保被銀行追債,產業生態分崩離析。更致命的是,眾多車主遭遇 “數字癱瘓”,車機系統斷網、藍牙鑰匙失效、導航定位丟失等問題集中爆發,APP 因流量欠費一度停擺,所謂的智能汽車徹底淪為 “功能機”。
面對危機,創始人方運舟雖多次鞠躬道歉,卻難以扭轉乾坤。目前來看,國資股東已對創始團隊失去信心,不再輕易輸血;員工大規模離職,技術研究院人員縮減至不足百人,智能駕駛團隊全員解散,核心三電系統轉交代工,研發能力和產品質量陷入惡性循環。更諷刺的是,原 CEO 張勇被曝離職前辦理英國簽證,雖本人辟謠稱 “仍在為融資奔波”,但管理層的信任危機已無法挽回!
前人之鑒,后人之師
前人之鑒,后人之師。個人看來,即將倒下的哪吒和眾多已經倒下的前輩們一樣,再次為造車新勢力們敲響一記警鐘!說到底,哪吒失敗的根本原因在于技術“中間態困境”,即差異化競爭力的缺失。哪吒既未像理想汽車以增程式技術突破里程焦慮,也未如蔚來通過換電模式重構補能生態,反而陷入 “低端拼價格、高端無特色” 的夾縫。其中哪吒 X 在泰國市場雖短暫登頂,但核心技術仍依賴供應商,導致毛利率長期為負。這種 “四不像” 定位,使其在 10-20 萬元市場被比亞迪、五菱擠壓,在 20 萬元以上市場又難以與 “蔚小理” 競爭。更致命的是,當頭部車企構建“技術-產品-用戶”生態閉環時,哪吒仍停留在單一產品維度,單點突破終究難敵體系化競爭!
同時哪吒汽車的破產審查,也體現出了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從 政策驅動向 市場驅動 轉型的陣痛。當補貼退坡、價格戰白熱化,那些依賴資本輸血、缺乏核心技術的企業必然被淘汰。正所謂當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車叔總結
總的來說,哪吒汽車的謝幕恰似中國新能源行業的成人禮。它撕開了政策紅利期的虛假繁榮,并揭示了市場深水區的生存法則,即唯有技術深耕者、生態構建者與用戶共情者,方能穿越周期。
正如手機行業從山寨機泛濫到華米OV崛起的歷程,新能源汽車的洗牌亦是產業升級的必經之路。當資本泡沫退去,那些敬畏技術、洞察需求、構建生態的企業,終將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中,成為真正的弄潮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