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16日),綜合大河報、澎湃新聞及環球時報等消息,在湖南株洲,此前一患病老人在銀行取款時病亡一事,經過了媒體一天的輪番報道之后,應該了大結局,最終,涉事銀行和病故老人家屬達成一致,以“慰問金的形式”向家屬支付10萬元,然后雙方簽訂協議和解。盡管銀行方面在昨天(15日)深夜發文,強調在老人取款過程中并無過錯,但事情到了今天,仍舊還是選擇“賠錢”來息事寧人。
實際上,一些媒體在一開始就被老人家屬給打偏了節奏,過分強調了老人取款的時候的繁瑣手續,比如人臉識別和等待一個多小時仍舊沒取到錢,讓老人經過一番折騰之后亡故。在15日的報道當中,基本上都是有意無意去引導輿論,把責任推向銀行方面。
當然了,在這些鋪天蓋地的新聞之下,也有媒體指出了其中的不合理的地方,那就是老人去銀行取款的根本原因,老人大女兒曾到銀行去但因為三次輸錯密碼,造成了銀行卡被鎖定,需要持卡人本人到銀行解鎖才能完成取款。并且在老人到銀行處理業務過程中,銀行工作人員看到了患病老人不對勁,也安排了綠色通道,120電話也是他們撥打的。這里最不對勁的地方就是,銀行工作人員指出老人的病況需要送醫,但卻被家屬拒絕。
?網友熱議
不過,事情經過這么一鬧之后,盡管銀行方面操作上并沒有太大問題,但是這些洶涌而來,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確實也是給足的壓力,和事情達成和解也是有直接關聯,至于銀行流程真的有傳言中那么僵化死板,也不能聽信家屬一面之詞,只是,大家似乎都習慣了“按鬧分配”,最終也是于事無補,等待下個倒霉蛋。
對此,你又是怎么看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