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州區上西街道,“大家的事兒大家議”已成為一種常見的基層治理模式。面對群眾需求的多元性、復雜性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轄區各村(社區)以“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商量成好事”為原則,持續助推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有效解決老舊小區基礎設施老化、公共服務不足、鄰里矛盾突出等基層治理難題,讓“協商議事”化解群眾“心頭事”。
有事來協商
民呼有應搭建協商平臺。4月初,市政協委員羅鳳、區政協委員江雪華在上西街道江北社區走訪調研,社區居民反映因社區桃園產業道路未硬化,在雨天易積水、泥濘,車輛和行人通行存在滑倒、側翻等安全風險,晴天時未硬化道路車輛經過時會揚起大量塵土,不僅影響周邊環境和居民健康,也不利于生態保護,不利于桃園產業發展。兩位委員了解情況后,擬定把此問題作為一個協商議題,報上西街道聯絡委,通過與區農業農村局銜接溝通,初步提出了可行的解決辦法,上西街道聯絡委再報區政協備案。
民需有為豐富協商主體。4月28日,按照協商議事會工作規則和議事流程要求,圍繞產業路硬化議題召開了協商議事會。議事會上召集人江雪華簡要介紹本次協商活動的議題、主要內容、議事規則等,參會人員分別進行了發言,最終形成了協商成果。為了更好地解決居民在協商議事會上提出的各種問題,江北社區積極探索以市區政協委員、社區黨組織書記、“兩委”班子代表、居監會成員代表、法律工作者、居民代表及利益相關方等為協商主體的“1+6+N”議事機制,不定期開展集中議事,充分聽取居民意愿,重點解決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齊心共筑協商“同心圓”。
江北社區產業道路硬化前
民憂有解落實協商成果。由協商會議確定道路硬化資金由區農業農村局項目資金解決,設立專門的資金監管賬戶,建立嚴格的資金使用審批和公示制度,確保每一筆資金都用在道路硬化建設上,保障項目順利推進。道路硬化實行村民自建,區農業農村局、上西街道辦事處、江北社區、居民代表等議事方參與項目監督,對道路硬化工程的施工進度、質量、安全等進行全程監督,社區做好后期管護,定期對道路進行維護保養,持續發揮道路對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項目完成后,組織開展協商成果轉化效果評估,通過實地查看、問卷調查、座談交流等方式,收集各方對道路硬化項目的意見和建議,根據評估結果,為后續類似項目提供參考,不斷優化轄區“有事來協商”機制和成果轉化流程。
江北社區產業道路硬化后
截至目前,上西街道通過協商議事共征集意見建議10條,協調解決老舊小區外墻滲漏、墻皮脫落、管道堵塞、飛線充電、產業道路不暢等民生問題5件。下一步,上西街道“有事來協商”將持續探索協商議事工作機制,聽民意、聚民智、察民情、解民憂,用心用情做好民生實事,不斷增強轄區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韓坤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