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棄
中國戰機又一次打疼了韓國。這一次,是在中東。
隨著殲-10C戰斗機在國際上的頻繁亮相、特別是在實戰中“擊落陣風”的消息傳出,韓國國內媒體與軍工行業的焦慮情緒幾乎已溢出屏幕。5月12日,韓國《朝鮮日報》罕見高調發出警告:與韓方正進行FA-50戰機采購談判的埃及,極有可能因中國殲-10C在中埃聯訓中表現亮眼,而轉投中方陣營。這番話,透露出韓國軍工產業的真實恐慌。
這不是虛驚。就在剛剛結束的“文明之鷹-2025”中埃聯合空軍訓練中,中國空軍罕見派出由殲-10C、殲-10S、運油-20、空警-500和直升機構成的“體系化參訓編隊”,在埃及境內展開長達18天的實戰化訓練。這不是簡單的外交秀,而是一場具有戰略意義的深度滲透與空軍合作。對中東國家來說,這等于中國將自己的空軍戰術與體系能力實地“開箱演示”,殲-10C在北非上空的轟鳴聲,無疑正深深震撼著整個阿拉伯世界。
而最令韓國寢食難安的,并非僅僅是一次軍演的影響,而是緊隨其后的實戰消息,在5月初印巴短暫空戰中,巴基斯坦空軍所使用的殲-10C戰斗機,被多方媒體確認成功擊落了印度空軍部署的法國制造“陣風”戰機。盡管印度至今拒絕承認這一結果,但巴基斯坦、法國軍火商以及美媒的間接印證,已經令這一事件的可信度大幅上升。
這是一次巨大的突破。因為“陣風”戰機被視為西方最先進的第4.5代平臺之一,一直是印度、法國引以為傲的王牌裝備。而擊落它的,是價格僅為其三分之一的中國殲-10C戰斗機,這意味著,西方軍火市場賴以支撐的高價性能神話,正面臨中國制造的致命沖擊。尤其對于正陷于高通脹、預算緊縮、戰略多元化的“全球南方”國家來說,中國軍機不再只是“便宜貨”,而是“性價比+實戰能力”的雙重代名詞。
韓國為何焦慮?因為韓國FA-50輕型戰斗機就是典型的“性價比型出口拳頭產品”。在菲律賓、伊拉克、波蘭等國家取得一定成績后,韓國政府與KAI(韓國航空航天工業公司)正急于通過埃及訂單打開非洲高端市場大門。然而如今的局勢卻發生逆轉——不僅中埃兩國空軍的合作正在深化,連運油-20與空警-500這種中國空軍體系作戰的“核心神經”都一并出現在埃及本土,展現了中國對這一國家的戰略重視與信任程度。
埃及的立場也早已有跡可循。作為中東地區空軍規模最大國家之一,埃及長期依賴美制F-16、法制幻影與陣風、俄制米格-29等多源戰斗機,但近年來面對西方出口限制與維護成本高企的困擾,正積極尋求軍事采購戰略“去西方化”,以獲得更大技術自主權與作戰獨立性。而中國戰機的涌入,恰好迎合了這一戰略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殲-10C不僅在機動性能、雷達隱身能力上達到西方同級水平,其搭載的“霹靂-15”空空導彈也被認為是當前最具威脅的中遠程導彈之一,其出口版本射程達145公里。這意味著,一旦埃及空軍引進殲-10C,將擁有真正意義上的超視距制空權,不再需要依賴美制“愛國者”防空體系或者法制“陣風”的空中掩護。
而反觀FA-50,它雖號稱“多用途輕型戰斗機”,但其原型為T-50教練機,實質作戰性能遠不及殲-10C。在面對高烈度空戰場景時,其火力載荷、航程、雷達性能都被嚴重掣肘。在價格相近的情況下,FA-50對陣殲-10C,幾乎毫無勝算。
更令韓國尷尬的是,其對外軍售在政治外交層面的“號召力”遠遠遜于中國。韓國在對外軍事合作中,始終無法擺脫對美國防務體系的依賴,這使得它很難像中國這樣,以“獨立主權伙伴”姿態與中東國家進行高層級對接。而中國空軍此次對埃及派出的力量編制,早已不是“軍火商”的單純推銷行為,而是實打實的體系化軍事戰略合作。
可以預見的是,一旦埃及最終決定引進殲-10C,那么不僅韓國FA-50訂單將徹底泡湯,韓國在非洲與中東的整個軍火戰略都將遭受重創。而這僅僅是開始。接下來,中國制造的殲-10C、殲-16、FC-31、運油-20乃至紅旗-9,都將在這條“南方合作新軸線”上加速推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