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方派來的談判代表梅金斯基,直接被澤連斯基扣上“冒牌貨”的帽子。烏克蘭總統辦公室放話:莫斯科派來的都是三年前那批技術官僚,連個能拍板的人都沒有!
可翻開履歷一看,梅金斯基從2014年就開始處理烏克蘭事務,說人家是“假代表”實在牽強。更搞笑的是,土耳其原本拍胸脯保證的談判時間,被俄方單方面改期兩次。5月15日變成16日,搞得現場記者扛著設備來回跑斷腿。
有知情人士透露,俄羅斯故意用這種手段給澤連斯基下馬威。
唇槍舌劍
這場伊斯坦布爾談判,看起來已經不只是一次外交活動,而是變成了一個新的“戰場"。
雙方連談判時間都協調不一致——俄方宣布了時間,土耳其方面卻立馬否認。澤連斯基表示要先和土耳其方面溝通后,再決定是否要與俄方談判。
諷刺的是,俄羅斯似乎根本不為所動,依舊按照自己的節奏行事。這一點讓澤連斯基十分惱火。他心知肚明,俄羅斯這是要烏克蘭繼續三年前那場被中斷的談判。
而那場談判,恰恰是烏克蘭自己中斷的,澤連斯基還專門簽署了談判禁令呢。如今風水輪流轉,也難怪他心情不爽。
據了解,美國國務卿魯比奧14日就抵達土耳其,為可能舉行的烏克蘭和俄羅斯會談做準備。
美國國務院13日表示,美方認為此次俄烏談判是實現和平的“關鍵機會”。
據路透社5月15日援引一位美國政府官員的消息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不會前往土耳其參加當地時間15日舉行的俄烏會談。
報道援引的美國官員是在俄方代表名單發布之后確認特朗普不會出席俄烏會談的。
路透社在報道中還稱,特朗普曾考慮過,如果普京出席此次俄烏會談,那他自己也會前往土耳其出席。
俄羅斯代表團提前一天到場,結果發現烏克蘭烏方只派了國防部長烏梅羅夫帶隊,代表團名單拖到最后一刻才公布,12個人里塞滿海軍、空軍副司令和情報官員。
俄羅斯媒體當場開火,嘲諷烏方代表團“全是扛槍的,沒一個能拍板的”。
俄方代表梅津斯基氣得直拍桌子,質問烏克蘭人:“你們總統都不敢來見我們總統,還談什么和平? ”
另一邊,澤連斯基與埃爾多安關起門來密談兩小時,轉頭就飛往阿爾巴尼亞參加歐洲峰會。臨走前他撂下狠話:“除非普京親自來談,否則烏克蘭不和俄羅斯其他人對話! ”
舊調重彈
俄羅斯可不這么看,他們咬死了,這伊斯坦布爾談判,哪是什么新開始?
分明就是三年前被烏克蘭自己一巴掌拍黃了的那個進程的延續。俄方代表團的頭兒,還是三年前的梅金斯基。
談判地點,也特意選在三年前的老地方,俄國外交部發言人更是說得直白:我們就是來把上次沒干完的活兒干完。
這番話,無疑是往烏克蘭三年前的傷口上撒鹽。當年,澤連斯基政府確實終止了和談,甚至還簽了白紙黑字的禁令,不許再談。
現在他自己主動找上門,在俄羅斯看來,這不就是自己打自己臉,想重啟一個被自己親手埋葬的流程嗎?莫斯科的態度擺在那兒,硬邦邦的:想談可以,但得接著三年前的劇本往下演。
身不由己
澤連斯基雖然表現得挺硬氣,甚至一度流露出“老子不談了”的念頭,但這一次,基輔的棋盤上,顯然多了幾只看不見的手在操縱。
美國和歐洲那幫盟友,才是這次會談能成的關鍵。西方伙伴們給烏克蘭遞的話很清楚:“必須談下去,沒得商量!”
有消息說,談判前夜,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還跟澤連斯基緊急通了電話,口氣可不像是商量,倒更像是一道“死命令”——烏克蘭必須派出能拍板的最高級別代表團。
正是在華盛頓這種“建議”,或者說“最后通牒”的壓力下,澤連斯基才最終決定親自帶隊。他自己也公開承認,這趟伊斯坦布爾之行,很大程度上是給美國這些國際伙伴一個面子。
這話聽著客氣,背后的無奈和被動,卻是藏不住的。所以你看,雖然澤連斯基一臉不情愿,處境也確實尷尬,但這談判,終究還是要在伊斯坦布爾開張了。
各懷心思
這么一看,俄羅斯在“逼著對方上談判桌”這一局里,似乎是占了點上風。
烏克蘭派出這么個“頂配”代表團,一方面是迫于西方壓力不得不為,另一方面,也未嘗沒有借此顯示自身力量和決心,想在談判桌上扳回一城的盤算。
你看這俄烏雙方的策略,對比多鮮明:莫斯科死死抓住“歷史延續性”不放,基輔則想通過超高規格的代表團,塑造一種“被迫應戰,但我們有最高決策權”的形象。
只是,這談判本身也是一波三折。原來說好的開會時間,俄國單方面宣布了,結果土耳其又出來否認,搞得一團亂。
土耳其這個東道主兼調停人,想在美俄烏三方之間找平衡,那可真是個技術活,稍不留神,自己的面子都可能掛不住。
具體到怎么談,俄國人想從三年前那個協議草案里有爭議的條款入手,烏克蘭則想推倒重來,重新劃線。這起點都不一樣,怎么往下聊?
迷霧重重
談判桌外,口水戰也沒停過。俄羅斯國家通訊社提前放出風聲,說什么“和平路線圖”的敏感內容,烏克蘭代表立馬跳出來駁斥。這種真真假假的信息戰,摻和著輿論場的明槍暗箭,讓本就復雜的博弈更加撲朔迷離。
有分析就說了,俄國人這次來,更像是走個過場,搞個“技術性磋商”,把以前定下的框框落實一下就行。烏克蘭呢,則想把這事兒上升到更有政治分量的高度。
說白了,兩邊的目標差得太遠:俄羅斯想的是怎么把已經吃到嘴里的肉(戰場上的成果)穩住,烏克蘭則拼命想爭取一口喘息的機會,好為下一步打算。這種根本性的矛盾,決定了這場對話從娘胎里就帶著解不開的死結。
伊斯坦布爾的這場戲,究竟會是俄烏沖突的一個關鍵轉折點,還是大國博弈棋盤上一顆無關痛癢的技術性落子?現在誰也說不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