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16日訊一日研學,千年對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當傳統文化的種子遇見純真的童心,便滋養出最美的文化自信。濟南勝利大街小學學生在熱心家長的精心組織下,走進文化圣地——尼山圣境,開啟一場知行合一的文化成長之旅。
初識金聲玉振 擊鼓明志
金聲玉振廣場72米高的孔子像下,“著漢服,正衣冠,行揖禮”參與古代祭孔大典,叩拜先師、尊師明禮,寬袍大袖間,稚嫩臉龐下,用力敲響鼓面,許下“勤奮向學”的誓言,孩子們用雙手觸摸歷史的溫度,感悟中華禮儀的深厚底蘊。
明禮知恩:大學堂里的千年文脈
尼山大學堂依山而建,氣勢恢宏,仁廳:穹頂高懸“天下歸仁”匾額,四周浮雕講述孔子周游列國的故事,義廳巨幅壁畫《孔子圣跡圖》生動展現圣人一生,禮廳陳列古代禮器,詮釋“克己復禮”的深刻內涵。在這座傳承儒家思想的文化殿堂內,誦讀《論語》選段、謄寫《論語》名句,一筆一劃中學生們仿佛穿越時空,與先賢對話,這份穿越千年的禮儀教育,讓學生們用腳步丈量千年文脈,感悟“仁義禮智信”的精神內核。
學子Vlog:穿越NPC的成長對話
別開生面的歷史劇場,每個NPC都配有專屬臺詞本和互動任務,學生們實景角色扮演,穿越回春秋時期,開啟一場沉浸式傳統文化冒險之旅,千年的智慧以最鮮活的方式流淌進稚子之心,讓《論語》知識變成可觸摸的劇情,讓學生們在實踐中感悟成長的意義。
禮樂啟蒙:童心傳承 《金聲玉振》觀演
孩子們通過這樣一堂大型音樂、舞蹈等形式展現的古代禮儀和儒家文化的“禮樂人生課”,帷幕輕啟,水墨丹青暈染出四季輪轉,編鐘與古琴的合鳴聲中,孔子“幼年啟智、少年冠笄,壯年授業、暮年傳道”的一生徐徐展開。“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這場穿越時空的禮樂對話,讓傳統文化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符號,而是可聽、可觸、可感的生活智慧。感嘆中華文化的根脈,滋養浸潤成長的心靈。
研學中最動人的不是知識記憶,而是孩子們在行走中自覺挺直的脊梁,傳統文化在童心播下文化自信的種子,感謝熱心家長的精心籌備,讓孩子們在行走的課堂中,收獲智慧與責任,期待下一次知行合一的成長之旅。
閃電新聞記者 馮詩惠 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