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河粉、桂林米粉、廣東腸粉
南寧老友粉、柳州螺螄粉、南昌拌粉……
對于嗦粉愛好者來說
光是讀完這一連串的名字
口水可能就已經流了一地了
不過,“嗦粉”雖爽
一定要警惕舌尖上的“致命殺手” ——米酵菌酸
1
藏在美食里的危險!
2014年7月
云南省文山市發生一起20人中毒(其中6人死亡)事件,中毒者發病急,表現為:惡心、嘔吐、頭痛、頭暈、乏力、意識不清、昏迷等癥狀,中毒食物為湯圓(吊漿粑),對剩余吊漿粑(干粉)、生湯圓和熟湯圓以及吃剩的吊漿粑等4份樣品進行檢測,樣品均檢出米酵菌酸。
2015年1月9日
非洲莫桑比克的一個村莊約230人(其中75人死亡)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精神異常等中毒癥狀,調查發現與飲用非洲酒有關(酒中檢測出米酵菌酸,制作酒的原料玉米粉中檢測出唐菖蒲伯克霍爾德氏菌)。
2018年7月29日
浙江金華有一家三口進食了浸泡2天的黑木耳出現中毒癥狀,其中7歲女童出現多臟器衰竭。疾控部門從中毒患者的血液中檢測到米酵菌酸。
2020年7月
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發生了一起進食粿條引起的米酵菌酸中毒事件。11位顧客在“石頭腸粉店”食用粿條后,先后出現嘔吐、腹瀉等食物中毒癥狀,其中1人醫治無效去世。
2020年10月
在黑龍江省雞西市,一起家庭聚餐事件中,9位家庭成員在食用了自制的“酸湯子”后出現了嚴重的身體不適癥狀。盡管他們被緊急送往醫院接受搶救,但遺憾的是,所有的患者因搶救無效而死亡。
2024年3月
中國臺灣臺北市發生一起食物中毒案,經臺北市衛生部門證實,這起“寶林茶室”米酵菌酸中毒案重癥患者共7位,造成了6人死亡。
2
什么是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是食物被唐菖蒲伯克霍爾德氏菌(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污染后產生的毒素。
唐菖蒲伯克霍爾德氏菌(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作為唐菖蒲伯克霍爾德氏菌中的一種高致病性亞種,其在自然環境中的廣泛分布特性,它能夠污染多種食品,如涼皮、河粉、腸粉(卷粉)、粿條、米線(米粉)等。
在高溫潮濕的氣候條件下,會產生米酵菌酸,從而引起食物中毒。
此外,家庭自制谷類發酵制品(玉米面、酸湯子和糯玉米湯圓粉等),以及經過長時間泡發的銀耳和木耳,這些也是米酵菌酸污染的高風險食品。
3
米酵菌酸有多毒?
“米酵菌酸”無色無味,超級耐高溫,1毫克即可致命,無特效藥可解。
一旦食用,30分鐘-12小時就會出現中毒癥狀。首先是惡心嘔吐、腹瀉腹痛、頭暈無力,嚴重的會進一步發展到肝功能損害、意識不清,休克甚至死亡。
“疑似中毒”應盡快催吐,及時就醫。
4
把好四“關”,杜絕米酵菌酸中毒!
(圖源:福建省疾控中心衛檢所)
總之
食品安全無小事
別因為“吃一次沒事”的想法
而后悔終身!
來源: 福建省疾控中心衛生檢驗檢測所、健康科普
編輯:謝蘇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