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報警,老房子拆出可疑東西了!”5月8日上午,馬圈子鎮村民老趙打來電話報警。
在他家危房拆除時,發現的數件可疑物品,后經過民警規范處置,化險為夷。
從排險處置到深山尋人,從跨市追兇到險路救援,河北青龍滿族自治縣公安局用一個個“危急時刻顯擔當”的瞬間,織就守護萬家燈火的平安網。
打破區域界限,織密治理網絡。青龍鎮派出所接獲涉違禁廣告線索后,5月7日連續作戰。上午在縣內某洗車店,抓獲嫌疑人甲某等3人;根據線索指引,下午又追蹤至臨近城市,在當地警方配合下,將流竄貼標的甲某團伙剩余人員一網打盡,48小時內查處6名違法人員,繳獲小廣告印刷設備2套。從線索研判到跨區收網,這場行動展現了現代警務“信息導偵、合成作戰”的顯著成效。
近年來,青龍公安已通過此類協作機制破獲類似案件多起,有力震懾了流竄作案勢頭。警民協同筑防線:千雙眼守護萬家燈。
5月10日,朱杖子鄉智力障礙婦女走失后,民警迅速啟動尋人機制:一小時內通過4個村微信群發布尋人信息,兩小時內調取多處道路監控,劃定搜索圈,同時發動群眾,在該婦女經常逗留的地點附近尋找。“最近村里下了雨,到處都是泥水,生怕媳婦出點啥事,家里人都急壞了。民警為了幫我們找人連午飯都顧不上吃,村里人也都幫著一起找,三個小時就把媳婦找回來了,真是太感謝了!” 5月12日,在朱杖子鄉派出所,走失群眾的家人特意將感謝信送到所里,對民警連連道謝。這種警民連心的力量,讓每一次為民服務都化作溫暖的接力,也讓鄉村平安網越織越密。
服務下沉顯擔當:危急時刻見初心。5月13日,土門子鎮民警巡邏至省道拐彎處,發現一輛轎車后半截陷入路邊深溝,新手司機小李左臂擦傷、不知所措。該路段是貨運主干道,往來重型卡車頻繁,滯留車輛極易引發二次事故。民警立即從警用急救包中取出酒精為小李消毒包扎,同步在事故點后方設置發光警示樁。因車輛拖車鉤損壞,民警立即協調拖車公司緊急施救。40分鐘分鐘候,他們終將車輛拖至安全區。司機哽咽著說:“大貨車一輛輛擦身而過,我的手都在發抖,要不是你們及時出現,后果真的不敢想...”從緊急包扎到道路救援,民警用專業與溫情化解了這場意外。藏藍身影用行動證明人民警察的責任擔當,一心為民。
從跨區域打擊違法廣告的雷霆行動,到警民聯動尋找走失人員的溫情時刻,再到危急時刻的及時救援,這些鮮活的案例共同勾勒出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實踐圖譜。當技術手段與群眾路線相結合,當專業力量與社會力量相融合,我們就能編織出更有韌性的平安網絡。正如懸掛在派出所榮譽墻上的錦旗所書:“民有所呼,警有所應”,這既是人民群眾的樸素期待,更是青龍公安踐行初心使命的永恒課題。(通訊員:陳詩瑩)
責任編輯:果依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