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象新聞記者與“打拐志愿者”上官正義,在湖南省長沙市長沙縣蹲守多日,揭露了一處涉嫌非法代孕的地下場所。
圖源上官正義微博
該場所位于長沙縣安沙鎮楊梓沖村的一處農村自建房,僅一條水泥路可供車輛進出。在蹲守過程中,記者拍攝記錄到多輛車將數名女性轉送至自建房的過程。
一、觸目驚心的代孕黑窩點
5月12日,上官正義就相關違法行為向當地警方及衛生健康局舉報,當地派出所、行政執法局、及衛生部門執法人員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進行查處。
湖南長沙縣衛生健康局發布《情況通報》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處三層自建房內,窗戶玻璃涂有藍色涂層,從外無法窺見室內。一層設有手術室、實驗室及病房,病房內擺放 16 張病床,執法人員進入時仍有 9 名女性躺在病床上,包括供卵“卵妹”和“代孕媽媽”。手術室內,體外受精顯微操作管、卵母細胞采集器等取卵及胚胎移植醫療器械赫然在目。
圖源上官正義微博
二、代孕群體中的特殊受害者
在病房內,記者發現一名參與代孕的女性是聾啞人。通過手語溝通得知,她來自陜西商洛,1984 年出生,被人帶到此處進行胚胎移植手術,獲得 28 萬元費用,具體來的時間自己也不清楚。
另一名 29 歲來自四川彝族的女性,當天剛被送至此處完成胚胎移植手術,收取了19 萬元費用,手術過程未打麻藥。
圖源大象新聞
這些女性成為非法代孕產業鏈的受害者,身心遭受巨大傷害。
三、“老板” 來電暴露產業鏈亂象
在執法人員查處過程中,上官正義接到一名自稱“后面的人”的男子電話,該男子試圖溝通見面,并表示“有什么要求我都滿足你”。上官正義反對對方是否知道代孕場所內有殘疾人參與,并建議該男子盡早投案自首。
值得關注的是,該男子撥打的是上官正義的私人生活電話,其信息泄露渠道令人擔憂。
四、守護女性與殘疾人權益刻不容緩
2001年,衛生部發布《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第三條規定,禁止以任何形式買賣配子、合子、胚胎。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不得實施任何形式的代孕技術。第十二條規定,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必須在經過批準并進行登記的醫療機構中實施。未經衛生行政部門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
然而,隨著市場需求與非法牟利動機的雙重驅動,地下代孕活動屢禁不止,嚴重威脅女性身心健康,沖擊社會倫理底線,也對相關弱勢群體造成了不可忽視的隱患。因此,守護女性與殘疾人群體的合法權益,亟需全社會的警醒與行動。
建議不限于如下
1
明確細化法律條款:雖然目前已有一些關于禁止代孕的規定,但應進一步細化相關法律法規,對組織者、參與者等各個環節的法律責任與懲處措施進行明確界定。
在殘疾人保障法中增設針對殘疾人參與代孕的禁止性規定,要求監護人履行監護義務。
2
加強多部門聯合執法:衛生健康、公安、市場監管、民政等部門加強協作,定期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對可能存在非法代孕的重點場所進行排查。
3
加強場所管理:加強對農村自建房、出租屋的監管,明確房東責任。
4
醫療設備溯源:加強對醫療設備流通的監管,對醫療設備生產、流通企業實施溯源管理,銷售高精度醫療器械(如體外受精顯微操作管)需綁定醫療機構資質備案。
5
受害者保護:
為非法代孕的受害者提供醫療、心理輔導等幫助。
在處理非法代孕案件和救助受害者過程中,保護受害者的隱私。
6
舉報者信息保護:
鼓勵公眾參與監督,對舉報屬實者給予獎勵,同時也要做好舉報者信息保護。
7
宣傳教育方面
加強社會宣傳教育:通過多種社會媒體渠道,廣泛普及非法代孕的危害及相關法律法規,提高公眾對非法代孕問題的認識。將生殖權利保護納入中小學性別教育課程。
開展針對性宣傳教育:針對偏遠地區女性、殘疾人等容易受到非法代孕侵害的群體,開展專門的宣傳教育活動,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加強對其家庭的普法教育。
女性身體不是“生育工廠”,每一個生命個體都應被尊重。
打擊非法代孕、保護女性及殘疾人權益,需要社會各界聯合起來,守護生命尊嚴!
參考來源:大象新聞
分享,點贊,在看;助力女性與殘疾人保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