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一山東老漢臨終前,叮囑女兒:“我睡的涼席是寶貝,我走后,你千萬別扔。”誰知,女兒卻轉頭把它免費送人了。
孫秀英是家中獨女,從她出生的那天起就在這張涼席上長大。
那個年代的農村人要一個孩子的很少,只要一個女兒的更少,但孫秀英一家卻是例外,孫父早些年跟著父親學了一門木匠的手藝,憑借著高超的本事他也成了十里八村有名的木工。
鎮上有錢的人家擴建院子的時候總會請孫父去做木工,孫父每次去外面工作的時候都會特地路過旁邊的村子,那里有一個姑娘讓他魂牽夢縈的。
后來孫父靠著手藝攢了不少錢,他拜托媒人去隔壁村子提親,后來風風光光的把妻子娶進了家門。
妻子進門后孫父把家中的情況和財產如實相告,他們家中略有一些薄財,孫父還能繼續干活掙錢,以后的日子是絕對不會太差勁的,不過這些錢和一件東西相比根本就不值一提。
孫父小心翼翼的從箱子里抱出一個很有分量的寶貝,這是他們家祖傳的涼席,說是祖傳其實也不恰當,是他父親留給他的東西,據說這是從宮里弄出來的,材料和工藝都是沒話說的。
孫父多番叮囑妻子一定要好好保存這張涼席,萬一他們家在日后遇到什么困難說不定還能靠著這張涼席翻身。
孫父說的話妻子聽進了心中,她從沒有跟任何人說過自己家中的情況,就連父母兄弟都不知道這張涼席。
后來孫父和妻子生了一個女兒也就是孫秀英,那時候農村有很多人都有重男輕女的思想,但他們兩個卻把這個女兒當成了寶貝。
從孩子出生的那天起她就經常在這張涼席上睡覺,不管再怎么熱的天氣只要躺在這張涼席上很快就能消去熱意。
孫秀英長到六歲的時候,母親因為生病離世,身邊人都勸父親重新娶個妻子,但他死活不同意,他已經打定主意要獨自照顧女兒長大,然后把寶貝傳給他。
孫秀英知道自己家中的涼席和其他人家中的不一樣,但她卻從來沒有向別人提起過,因為父親說這張涼席很重要,說不定能改變他們的一生。
后來父親身體越來越不好,臨終前他把所有的錢和那張涼席都留給了孫秀英,他對女兒只有一個要求:“好好保存這張涼席。”
孫秀英含淚點頭,父親臨終前都惦記著這張涼席那就證明這個東西肯定不一般,否則他也不會到死都放不下。
夏天快到的時候孫秀英把涼席拿到院子中洗刷,這張涼席的觸感很神奇,手放上去是涼冰冰的就算停留很長時間也不會發熱。
孫秀英洗刷完涼席后便把它掛在繩子上晾曬,她自己則是去廚房準備做飯,不知道是幻聽還是什么原因,她好像聽到有人在敲門。
于是孫秀英放下手中的刀走出去查看情況,她家門口站了兩個穿著很講究的人,可能是不確定家中有沒有人所以他們一直站在門口沒有進來,但他們的眼神卻直勾勾的盯著涼席看。
孫秀英詢問他們有什么事情,這兩個男人把自己的工作證亮了出來,他們是市里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下鄉討老物件的時候偶然看到了這張涼席。
孫秀英不想讓他們進來,但這兩個人輪番表明自己沒有惡意,最終在他們的糾纏下孫秀英還是讓他們進門了。
這兩個人男人拿出放大鏡自己觀察這張涼席,研究了很長時間后他們兩個心中有了底,這個東西來頭不一般,而且根據初步推斷應該是象牙制成的。
剛好博物館正式需要鎮館之寶的時候,這張涼席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于是他們就直接告訴孫秀英這張涼席的來頭,并且告訴她這是一件極其珍貴的寶物,不應該出現在這里。
孫秀英想把他們兩個趕出去,她才不想管涼席有多么珍貴,這是父親留給她最后的念想,她一定要好好保存。
但同時兩個人工作人員的話也讓她十分猶豫,如果這個東西真的價值不菲的話她私自收藏會不會不太好。
孫秀英把兩個工作人員送走之后考慮了很長時間,這兩個工作人員幾乎隔一天都會來勸說她交出去。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一段時間后,最后孫秀英去父親墳頭磕了幾個頭,請父親原諒自己的不聽話,她決定把東西上交,這樣珍貴的東西應該被更多人看到而不是被埋沒在她的家中。
信息來源:《煙臺博物館文物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