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勢Auto-First|李德喆
技術落后、產能過剩,以及全球主要市場的不確定性,日產正在經歷公司最艱難的至暗時刻。
日系“三巨頭”之一的日產汽車近日公布了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2024財年業績報告。財報數據顯示,日產2024財年合并凈銷售額為12.6萬億日元,同比下滑0.4%;營業利潤僅698億日元,同比暴跌87.7%;凈虧損達6709億日元,與上一財年4266億日元的凈利潤相比,下滑幅度高達257.3%。司汽車部門的自由現金流為負2428億日元,全年營業虧損達2159億日元。
從本財年的全球市場銷量來看,日產在三大主要市場呈現不同走勢。在中國市場全年銷量僅為69.66萬輛,同比下滑12.2%,中國也是日產在全球銷量降幅最大的單一市場;與之相比,日產在美國市場反倒逆勢增長,全年銷量達到92.4萬輛,同比增長2.8%,在北美市場整體銷量也有超4%的增幅;反倒是在日產的大本營,日本市場的銷量表現不佳,全年銷量僅為47.54萬輛,其中商用車銷量同比下降9.1%。
日產在2024財年業績低迷的原因可以歸咎于內部管理體系混亂,包括前社長內田誠辭職所帶來的連鎖反應等。但歸根結底還是日產在電動化轉型的落后以及產品更新迭代的遲滯,這也導致其在主要市場中的競爭優勢蕩然無存。
需要指出的是,日產在戈恩時代激進擴張遺留的產能過剩問題同樣成為了眼下壓在公司身上的一座大山。僅從中國市場來看,日產中國工廠的產能利用率已經降至45.3%,遠低于行業80%的健康水平。
財報中指出,在激烈市場競爭、匯率波動及通脹壓力的多重影響下,公司業務將繼續面臨嚴峻挑戰。公司也將采取系統性緩解措施,優化產能布局,調整易受關稅影響的生產線配置,同時深化供應鏈本土化合作,并提升市場響應速度。
刀刃向內,降本增效,現在看來已經成為各家跨國車企逆轉頹勢的不二法門,而日產也已經開始身體力行。公司最新公布的“Re:Nissan”復蘇計劃顯示:日產計劃到2026財年削減2500億日元可變成本,通過加速工程和采購效率來實現。成立了由300名專家組成的多職能轉型辦公室,負責實施成本節約決策。
在削減固定成本方面,日產計劃到2027年關閉或合并7個汽車工廠,將現有全球的17個工廠規模縮減至10個,取消計劃中的日本九州LFP電池工廠;與此同時,到2027財年,公司在全球范圍計劃裁員2萬人,涉及制造、研發和銷售、一般管理及行政職能等崗位;計劃到2035財年全球平臺數量從13個縮減至7個,新車型開發周期縮短至37個月……
除了削減成本“斷臂求生”外,日產想要全面復蘇還要重點從技術創新、產品優化、拓展新興市場以及加強戰略合作等方面發力。
目前來看,相對明朗的是日產在華的積極戰略轉型。除了已經上市交付的東風日產N7(參數丨圖片),和剛剛在上海車展上亮相的鄭州日產全球首款插電式混合動力皮卡——Frontier Pro PHEV外,日產還明確,到2027年夏季新能源車型投放數量將增至10款,東風日產未來三年也將投資100億用于新能源研發并擴建技術中心等。
當然,想要重拾往日輝煌絕非易事。就像新任首席執行官伊萬·埃斯皮諾薩所言:“現狀很明確,我們需要變得更快、更敏捷、更果斷。”因此對于日產來說,激進的戰略調整必不可少,但更需要做好長期斗爭的思想準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