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質樸真誠的情感濃縮筆端
當“謝謝”化作紙上的千言萬語
穿梭在病房里的天使
收到珍貴的職業勛章
這些信件里
藏著怎樣的護患故事?
肛腸外科吳玉梅:笑容暖人心,用真心與專業守護肛腸健康
在肛腸外科的病房里,吳玉梅護士就像一個充滿能量的小太陽,耀目又溫暖。
由于國內外肛瘺手術理念存在差異,Emily(化名)肛瘺手術后創口遲遲未愈。經了解,Emily決定從加拿大回國,來我院肛腸外科尋求進一步治療。作為接診護士,吳玉梅在她入院時便耐心叮囑注意事項,并囑咐“有問題隨時找我”。這份細致與關懷,讓她倍感安心。
患者往往因不了解傷口護理容易焦慮,吳玉梅便在術前耐心講解常見問題,如疼痛、滲血、滲液等,并提前告知預防要點。術后換藥時,她手把手教:“清潔要用溫水從前往后沖洗,上藥時動作要輕,有不舒服立刻告訴我。”她總是及時解答Emily的問題,“她們無微不至的術后護理和專業素養,給予了我極大的安慰和支持。”
每一次患者的肯定和感謝,都讓吳玉梅愈發篤定:以真心換真心,用積極的態度對待工作,既能治愈患者,也能讓自己收獲滿滿的職業幸福感。
日常查房時,她總帶著溫暖的笑容,先和患者、家屬嘮嘮家常,“昨晚睡得踏實不?傷口還疼不?要是疼得厲害,別忍著,要跟我說噢。”有時忙得無法及時回應患者,她也會先道歉:“不好意思哈,剛有點忙。我處理好了,馬上就來了。”
十三年,四千多個日日夜夜的堅守,她與患者相處的熱忱從未改變。她始終相信,多嘮幾句家常,多給些關心,便能驅散患者心中的不安,讓他們就醫更順心。
門診辦潘銘儀:一通電話,一份郵寄,跨越300公里的醫患溫情
一個尋常的工作日,潘銘儀接到一位患者的咨詢來電。電話那頭,常女士(化姓)聲音滿是焦慮:“我打算周末過來取膠片,請問醫院領取膠片的時間有限制嗎?我家住三百多公里,而且暈車很嚴重,我怕白跑一趟。”
“我們可以幫您郵寄。”想到她們疲憊奔波,潘銘儀立即回應。在確認患者需求后,她立即著手辦理郵寄手續。
為讓承載著診療關鍵信息的膠片能安全、及時送達,她與快遞公司多次溝通細節,實時跟蹤物流軌跡,直至系統顯示簽收,她懸著的心才放下。
幾天后,常女士來電致謝,“你真的幫了好大好大的忙!”隨后,她還在互聯網醫院“i六院”發表一封簡短的表揚信。雖謙稱“不太會寫”,但質樸文字里,醫患互信的美好躍然紙上。
每一句樸實無華的感謝,都似涓涓細流,在潘銘儀心間泛起層層暖意。在她看來,優化患者就醫體驗本就是職責所在,對患者而言卻是意義非凡的雪中送炭。收獲如此真誠回饋,也引發她深思,醫院外地患者多,許多人或許不知醫院能提供便捷服務,承受了一些不必要的奔波。此后,線上咨詢時,她總會主動告知外地或行動不便的患者:“若您需郵寄報告或膠片,隨時聯系,我們全力協助。”
如今,“為患者排憂解難”成為她的工作信條,也在科室匯聚成守護患者的光。她深知,醫療的溫度,就藏在主動的一句告知、及時的一次郵寄這些細微之處,而患者的那句“您的細心讓我倍感溫暖”,是對她這份堅守最好的褒獎,也讓她更加篤定,醫療工作中的溫暖,就藏在這一個個看似平凡的細節之中。
紙短情長,墨淺情深
這一封封質樸的感謝信
承載著生命最本真的感動
鐫刻著白衣執甲的無悔擔當
感謝你們默默無聞的溫柔守護
山河為證,歲月留痕
致敬每一位“提燈天使”!
責任編輯:劉山青
初審:戴希安
審核:簡文楊、樂虞瑩
終審:李文敏
審定發布:李漢榮
內容來源:中山六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