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傷口”處理不當,也會引發“大疼痛”。泗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傷口護理門診依托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通過同質化協作,為居民提供專業傷口護理服務,消除病痛,讓市級優質資源觸手可及。
“本來已經不抱希望了,沒想到泗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竟然保住了我的腳趾頭。”患者廖先生說。廖先生曾因“左足第一足趾深部潰瘍”輾轉多家醫院,在經歷了25天的反復治療后,被告知可能需要截趾才能控制感染。泗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傷口護理門診的護士看到廖先生的傷處后,立即依托緊密醫聯體綠色通道,向華東醫院發出轉診請求。華東醫院在30分鐘內為其開通專家救治通道,為廖先生提供無縫銜接的救治。
華東醫院糖尿病足專病門診主任護師白姣姣看過廖先生的傷口后說:“放心,腳趾能保住!”這句堅定的承諾讓廖先生重燃希望。在隨后的一個月里,華東醫院每周提供兩次專業護理,與社區每周一次的基礎換藥進行精準配合。隨著病情穩定,治療逐步移交至接受過白姣姣團隊實訓的社區護士張璐手中,最終廖先生原本潰爛的足部創面完全愈合。
“看著護士像繡花一樣處理傷口,我就知道有救了!”廖先生感慨道。康復后的廖先生行走穩健自如。得知主任護師白姣姣來社區授課,他特意趕來,親手將一面寫有“師從名門,醫德在心”的錦旗交到白姣姣和泗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傷口護理團隊手中。
居民林阿姨也得到了傷口護理門診護士的精心治療。林阿姨被家庭醫生介紹到傷口護理門診時,左腿處有一塊手掌大小的潰爛,傷口還伴有大量膿液滲出,腐臭味明顯。林阿姨因疼痛徹夜難眠,需要緊急干預。接受過白姣姣團隊專科賦能的社區護士張璐和盛玉婷,每日利用午休及下班時間上門為林阿姨換藥。當創面出現頑固性潰破時,白姣姣通過遠程會診果斷決策,在精準調整換藥方案的同時,聯合抗感染治療,為林阿姨同步實施動態血糖調控。
在泗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經過半個多月的規范治療后,林阿姨終于迎來“腐肉生新膚”的轉機。她的家人還特意撥打12345市民熱線,點贊“家門口的專業守護”。
以糖尿病足防治為突破口,泗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依托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白姣姣足病護理創新工作室”,探索出從被動救治向主動防控轉型的基層慢性傷口管理模式。通過專家帶教、遠程指導,提升社區護理人員的創面照護能力,實現“技術輸血”,同時建立標準化轉診流程,讓三甲資源在社區落地生根,實現“體系造血”。據悉,泗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傷口護理門診已開診十個月,今年第一季度服務量達597人次。
記者:李天蔚
圖片:受訪單位
編輯:桂可欣
審核:周樣波 周正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